导语:很多人说起林徽因,都会认为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之一。殊不知,在1955年的时候, 51岁的林徽因已经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她唯一的心愿竟然是为了看一张照片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照片会让这位才女牵挂不已?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之中,除了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很小的时候,她也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了一名大家闺秀,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 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这也使得无数男生曾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这其中就包括 金岳霖、梁思成和徐志摩 等才子。 然而,林徽因并不想那么早去谈及儿女情长,在16岁那年,她便和自己的父亲游历欧洲。在这期间, 第一次出国的她就见识到了繁华的世界,意识到人生是广阔无边的 ,不能局限于某一段感情之中。 加上林徽因的父亲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文人,因此,在17岁那年,她便被父亲送到 伦敦 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开朗的林徽因迅速结识了同去留学的徐志谋。两个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在不少同学眼中,他们就是典型的 才子配佳人。 然而,当 已婚 的徐志摩送上一封封情书的时候,林徽因却没有心动的感觉。在权衡利弊之下,她开始渐渐疏远男方。最终,在委婉拒绝徐志摩之后, 林徽因于1924年进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深造, 想要借此逃离徐志摩炽热的爱。 在校期间,这一位弱女子开始沉迷于各种建筑之中,还成为了一代建筑大师,甚至在闲暇之余写了很多建筑方面的 书籍。因为这一点,她便和在建筑方面颇有天赋的梁思成走得越来越近 。 两个人在建筑方面有着太多的选题去讨论,这也使得梁思成似乎更得林徽因的欢心。 学成归来之后,女方终于点头答应了梁思成的求婚, 而在婚礼现场,聪慧的她也用那一句" 我将用一生去回答你这个问题 "来明确回复梁思成的疑问。 或许在林徽因看来,她只想过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简单生活,相较于金岳霖和徐志摩来说, 梁思成多了一份稳重和成熟,而正是林徽因所需要的。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之后,林徽因先后经历了父母病逝的 双重打击 。在这种特殊时期,陪伴在她身侧的一直是她的丈夫,尽管好友徐志摩和金岳霖也先后给她邮寄书信以表 安慰,可对缺乏安全感的林徽因来说,长期的陪伴或许才是最让她心安的 。 在多年之后,过着幸福生活的林徽因学着享受 慢节奏 的生活。与此同时,她也不得不面对 复杂的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困扰。 彼时,因为身体 每况愈下 ,林徽因已经来到美国求医问药。因为各种原因,在一年之后,她在家里人的陪同下辗转回到了中国的 同仁医院住院 治疗。 可在缠绵病榻之际,林徽因却口口声声说想要看一张 照片 。其实,这说的就是她 未出世外孙 的照片。原来,在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女儿 梁再冰即将临盆 ,而得知自己时日无多,林徽因便想要提前看看外孙的模样。她认为只要自己多坚持一段时间, 或许就可以亲眼看到出世的外孙。 遗憾的是,没多久之后,孩子照片还没有洗出来, 林徽因便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对这位国民才女来说, 这个遗憾或许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正所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遗憾出现在生命之中,很多人学者才可以尝试用豁达开朗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遗憾。也许不完满的人生才是常态,在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实面前,大家只能保持一颗 平常心 去消化所有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