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乡村舞鱼龙
春节回乡拜年,好些年没回故土,所见所闻使人感怀良多,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有如春晚的那首《绿水青山》歌曲所唱:去年新居故人家,大道添车马。
我兴致盎然地寻访,看了童年乐土的几处村庄,地方依然在,却大变样。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元宵节,我曾经在周湾禾场看过舞鱼龙。这里现在原貌大变,旁边曾经的大堰,已然填为平地,建起了排排楼房。
那个元宵节,公社舞龙队的到来,我们孩子是早早地得到了消息,并且热切盼望着。那天上午,几辆绿色帆布篷的三轮车嘟嘟开进村子,停留在周湾禾场。孩子们兴奋地前来观看,从车上下来身着黄红衣服的男女,喧语说笑。一会儿他们从车上搬道具,那些道具,有锃亮的锣鼓、铙钹、金鳞闪闪的龙造型,另外还有几条鱼造型,下面可装木棍撑着。
搬运东西的时候,舞龙队员对围观的孩子说,今夜他们将在周湾借月光,升灯火,表演鱼龙舞,和农人们共庆元宵佳节。那时,听他们说话间,他们的长相,我是并没太在意的,只是觉得衣服很鲜亮。道具是放在队长迎春爹家吧,事干完,队员们精神焕发在禾场旁大树下演练。那些树,高高粗粗,树冠如巨伞,在天光下黄绿斑斓,烘托出乡村远客到来的欢乐和喜庆。
夜幕降临,一盘皎洁的月亮出现在夜空。村庄那时还没通电,舞龙队员用几把陶壶装满煤油,蘸棉条点燃,升起处处灯火,开始舞起鱼龙。村庄灯火辉煌,队员们身着黄黄红红的服装,手举起巨大的龙和鱼的造型,伴随热烈的铙钹锣鼓声响,在偌大的禾场上舞摆起来,他们的身姿是那么灵活矫健,配合是那么协调一致,技艺是那么高超娴熟,快速剧烈舞动间,龙宛然活的一般,在乡村夜晚腾跃着,那几条鱼,也如活的,在深水游动着。
大人小孩追跑观看,兴味津津。偶尔停歇的间隙,便有鞭炮噼啪炸响,有烟花刺刺燃起,那些烟花,光焰五彩,映入孩子的眼帘。我那时注目炯炯地看,觉得这节目太刺激太精彩。那会儿,禾场边乡亲菜园的篱笆墙也正高挺,攀附其上的藤叶丰满枯黄,在灯火的远照里,依依稀稀显露朴素清新,这些静的物儿和禾场上的人儿相互映衬,村庄沉浸在一派欢闹美好里。
舞龙队从周湾北头为仁伯家,边舞边移动,一直舞到周湾南头的元发叔家。人们紧紧追随,兴奋观看,舞鱼龙结束时,月亮升到头顶,夜已经很深了。元发叔屋旁的丛丛荆棘在月光下朦朦胧胧,虫鸟的鸣声不断从野地传来,合奏成一部清新的乡村夜曲,使人心旷神怡。看完鱼龙舞的我,心里满满的是满足和尽兴。
儿时元宵夜看舞鱼龙的场景,一直深深珍藏在我的记忆里。长大后一次,偶然读到辛弃疾咏诵元宵节的词《青玉案•元夜》,读到"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我便深深爱上并且背记下了这首词,因为有类似的亲身经历。这首词,使我想起故乡往昔的欢乐元宵节,令我内心深处涌出浓浓的乡情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