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我是被迫离开奥地利的。"希特勒在 1924 年回忆起这件事时这样写道,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个"政治原因"具体指哪方面。事实上,他之所以要到德国去,是因为他不想服奥地利的兵役。但他心里也很清楚,慕尼黑的政府也不会庇护他这个逃避兵役的人。所以,当他到达慕尼黑后就一直宣布自己是个"无国籍"的人。不过,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慕尼黑这个城市对自己产生的吸引力:这是一个文化圣地,建筑呈现着维特尔斯巴赫王朝雄伟的风格,这是非常吸引艺术家的地方。"这个德国的城市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地方呀……它到处彰显着与维也纳截然不同的风格。" 希特勒是坐火车从维也纳到慕尼黑的,他从车上下来之后便走进了喧嚣的慕尼黑霍班霍夫区。春天的慕尼黑,呈现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从阿尔卑斯山脉吹来的山风洗涤着整个城市。希特勒呼吸着比维也纳还清新的空气,漫步在人来人往的大街,街道两旁的楼宇和雕像深深地吸引着他,"当我来到这个城市的那一刻起,这个城市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种感觉是我在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里都感受不到的。" 不但景观深深地吸引着希特勒,在听惯了维也纳的多种语言的嘈杂声音之后,他觉得这里的人们连说话的声音都无比的亲切。就这样,他一个人在大街上如醉如痴地漫步了近半小时,穿过科尼斯广场来到施莱斯默大街。那普洛皮兰大拱形建筑,以及远处的广场令他目瞪口呆。施莱斯默大纸,然后与身边的顾客高谈阔论,大声表达自己对奥地利政府的不满。宣泄完自己的情绪之后,他便会从咖啡馆回到家,之后便继续待在房间里画画,或是读一读从附近图书馆里借回来的书。后来,据他的房东约瑟夫·波普太太说,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在房间里没有接待过一个来访者…… 希特勒来到慕尼黑后的画作 不过,事情也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在1914年2月18日,终于有一个男人来到了他的住所。这是一位慕尼黑警局的警官,他通知希特勒说,在三天之后,他将会被遣送回奥地利的林茨……就这样,希特勒被带到了中央警察局。不过,由于巴伐利亚官员非常懒散和奥地利执政官也对希特勒艰难的生活境遇深表同情,因此对希特勒放宽了时限,同时还允许他不需要回到林茨而在萨尔茨堡就可以出庭申诉。在法庭上,他瘦弱的外表成为他躲过遗返的有力帮助,因为检察官认为"他太瘦弱了,并不适合服兵役"。就这样,希特勒逃过了回到奥地利服兵役。 经过这场风波后,希特勒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小房子,他继续从事自己绘制招贴画和出售画作的小生意。让希特勒整个人生发生转变的日子是在同年的6月28日。那一天,他正在自己的房子里画画,忽然他听见大街上不断传来各种呐喊的声音。于是,他匆忙地跑到外面,想去看个究竟。途中他遇到了波普太太,她激动地对他喊道:"奥地利的皇位继承人,弗朗兹·斐迪南大公被人暗杀了!"原来,谋杀大公及其夫人索菲亚的凶手是一个来自塞尔维亚的年轻恐怖主义者,名叫加夫利洛·普林西普。 事情发生后,在维也纳,愤怒的人们不断地涌向塞尔维亚租界进行示威活动。一些敏感的政治家们,马上意识到这场悲剧将会导致欧洲发生一场无法平息的危机。正是在这种因由下,德皇秘密地向哈布斯堡王朝施加压力,支持他们对塞尔维亚进行宣战。对于德国来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7 月 28 日,奥地利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与此同时,俄国针对奥地利发动全国总动员的行为进行反对。 当不同国家彼此宣布战争的消息传到慕尼黑时,一大群人兴奋地聚集在野战军将军大楼前,而阿道夫·希特勒则站在人群的最前边。他穿着很整齐,没有戴帽子,嘴角留着一撇小胡子。他是多么渴望战争的到来呀。"即使现在,"他在《我的奋斗》书中写道,"我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因为战争的消息太让我兴奋了,我忍不住地跪在了地上,从内心感叹上苍给了我见证战争的机会。"因为在他的想法里,爆发战争,意味着自己幼年时所怀有的建立大德国的梦想就能够得到实现。 一时间,整个德国都刮起了战争风暴。这种狂热使人们失去理性,所有的人们都处在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状态之中。他们对战争的渴求,达到了毫不顾及任何代价的地步。在此时,战争在人们的眼里就像是某种麾术表演一样,学生们在街上举行各种游行,他们高唱着《莱茵河的卫士》要求政府立刻采取行动。而在卡尔斯广场,失去理智的人群把"法利希"咖啡馆砸得破乱不堪,而原因仅仅是乐队拒绝反复演奏国歌。 在两天后的8月3日,希特勒也向路德维希三世递交了一份请愿书, 他请求自己能够加入他的部队。当天的下午,希特勒与一大群人站在了惠特尔巴赫宫前,他们要聆听这位年迈的君主进行演讲。很快,路德维希来到了人群面前。 在兵营中当上了下士的希特勒 在路德维希发表演讲时,希特勒暗暗地在心里想:"假如国王看了我的请愿书,并且批准我加入他的队伍就好了!"正如他所愿,在第二天,他果真收到了自己的入伍通知书,在那一刻起,他成了志愿兵。在8月16日,他正式到巴伐利亚国王近卫兵团的兵营报到,不过该兵团人员已满,转而他被巴伐利亚第一步兵团接收。 当兵,把他最迫切的两个问题给解决掉了:首先,他不用参加自己所憎恨的奥地利陆军;其次,他再也不用过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了。同时,通过当兵还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定义,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将往何处去努力奋斗和为了什么目标去拼搏。 几天后,他又被调到巴伐利亚的第二步兵团,在这里他与所有的新兵在伊丽莎白广场的一间大型公共学校里进行了最基本的军事训练。虽然这次训练时间不是很长,可是课目安排上却非常的紧凑,他不但进行了队列操练,还练习了拼刺刀。每一天的训练下来,他都是被累得筋疲力尽。在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后,希特勒被又被编人了巴伐利亚第十六步兵团,在这个兵团,他继续接受军事训练,而且课目训练比原先更加紧张。与希特勒共同加当兵的汉斯·孟德发现,希特勒第一次摆弄步枪时,"他看步枪的样子如同女人观赏自己的首饰似的,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不停地东张西望,这让我感到真的好笑。" 德国将领兴登堡和埃里希·鲁登道夫 10月7日,希特勒对波普夫妇说,他所在的部队马上要调离慕尼黑了。他还拉着波普先生的手对他说,假如他此次一去不回,战死沙场,就请帮他写信通知自己的妹妹。他委托波普先生把自己少得可怜的遗物转交给她,如果妹妹不要的话,这些东西就送给波普夫妇。当希特勒与波普夫妇的两个孩子进行拥抱告别时,波普太太禁不住痛哭了起来。然后,希特勒跑向了自己的部队。在第二天,第十六步兵团与国王近卫兵团进行了合并,为此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士兵们在路德维希三世面前,进行了宣誓效忠,他们表示要追随他和德皇威廉。而希特勒与另外几名拥有奥地利籍的士兵则还向他们自己的君主奥皇弗朗兹·约瑟夫进行了宣誓效忠。对于这次仪式希特勒曾对他的同伙们说过,10月8日这天是他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身为士兵的他们都领到了双饷,并且午餐特别丰盛,他们吃到了烤猪肉和土豆沙拉。 在新兵营的头5天是他度过的一段最艰苦的时光,因为他们要训练很长的时间,不但如此,在晚间还要行军。因为第十六步兵团与另一兵团被合并组成了一个旅,所以要统一行动。他十分的疲惫,在10月 20日才抽出时间给波普太太写信。他在信中说,他们将会在当天晚上开赴前线。他表示,"自己非常的兴奋,如果部队有了固定的地址后,我会马上给您写信,把新的地址告诉您。我很希望自己能到英国去。"就在写完信的当天晚上,这些新兵们都坐上了火车。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来自奥地利的极端主义者,正式踏上了为德国而战的征途。 10月29日第十六步兵团开始参加了伊普尔之战。刚刚参军的年轻士兵们,对危险没有任何的准备,他们只知道时刻会走进战场。英国用大炮对德军进行了连续的轰炸,在 24 小时之内德军的四次突袭都被击溃了。经过5天的战斗,这个拥有3600名的步兵团士兵只存活了611人,其余的人都阵亡了。在 1914 年 11 月,希特勒被任命为传令兵,这是一个确保前线军队和军团总部通信顺畅的重要岗位,很显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在1914年年底时,在八个步兵团中先后有3个传令兵在战役中死亡,还有一位受了致命的重伤。不过希特勒是自愿接受这项最为危险的任务的,在一次战斗中当他的指挥官受伤时还顶着战火进行了救援,为此他被提名为下士,进而在当年的12月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他给自己在慕尼黑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人生是那样的美好。" 希特勒在这场战争中一共受过两次伤,第一次是在1916年10月7日的索姆河战役中腿部被流弹击伤。还有一次是在 1918 年春夏之交,在一次战役中德军在做最后一次全面进攻,他所在的团正处于战斗最激烈的前沿,在那场战役中,英军向瓦尔维克以南的一个小山头施放了大量的毒气,他不幸中毒失明。"我完全失去了身体重心,连走路都成问题,只感觉眼睛传来一阵阵火辣辣的疼痛。希特勒追述道,"不过,我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在把最后一份战况报告送完后,我的眼睛已经被烧得像通红的煤块一样,看不见任何东西了。" 在柏林贝利茨陆军医院养伤的希特勒(后排右二) 在这场战争中,他一共受了两次嘉奖。除了在1914年12月他得到枚二级"铁十字"奖章外,1918 年8月又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在当时的帝国军队中,普通士兵很少能够得到后一种奖章。这主要是因为他一个人俘获了 15 名英军士兵。为此,他十分在意这枚奖章,直到临死都一直自豪地佩戴着它。 虽然希特勒在战场上表现得很勇敢,不过,他的那些战友们都觉得他是个奇怪的家伙,而且很多人都这么说。与其他士兵比,他从来没有收到家人寄来的信件和礼物;他也从来没有提出过休假的要求;而且对于军营里的肮脏、虱子、泥泞、恶臭等现象,他更是没有抱怨过。 "我们都对他有看法,无法容忍他的古怪行为,"与他共在一个连队的一个士兵追忆说,"我们都十分憎恶战争的到来,可是他就像个白乌鸦一样不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另一个士兵则说,"有时,他就坐在食堂的某个角落里,双手抱着头,看上去很深沉的样子。突然他会大跳起来,满脸懊丧地走来走去,大声地说虽然我们有大炮,可是为什么还是不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无形的敌人在与德国人民为敌,它远比大炮还要危险。"于是,他开始对这些"无形敌人",如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恶毒的攻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他上一次腿部受伤时,他曾在柏林附近的贝利茨进行治疗。伤好后,他曾到首都去观光,然后还顺路去了慕尼黑。在一路上他都能看见到处诅咒战争的群众,他们不希望战争。不仅如此,到处都有罢工、怠工的现象。看到这种现象的发生,希特勒对犹太人和共产党人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自己所看到的情况。他还对自己又回到了前线去感到十分的高兴。 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将军合照 1918年11月,当希特勒听到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他更是无法忍受这种行为。在他的想法里,德国并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而是被国内的"卖国贼"们给出卖了。这些荒唐的想法早就在希特勒的头脑中牢牢扎下了根,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想。 1918年9月28日,总司令部最高实际指挥官鲁登道夫将军,因为战争再没有能力打下去,坚决主张停火。他的主张得到了上级兴登堡陆军元帅的支持。在10月2日于柏林由德皇威廉二世主持的御前会议上,兴登堡元帅又重申了总司令部关于立即停火的主张。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并说鲁坚遭夫将军 兴登堡无帅 我们的军队不能再这样等待下去了。不过,德国的右派势力不能正视这个事实。他们一直都是战争的号召者,为此他们还要为战败、为他们的耻辱和悲惨处境寻找合适的替罪羊。而这个替罪羊就是签订了投降协定和建立民主政府并废除原来专制政体的"11月罪人"。"德国人是最好欺骗的".这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常常讲到的一句话。在不久后,他马上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 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让希特勒"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前途,从今以后我要投身于政治"。正是从这时候起,希特勒开始了反共、反社会主义、反对新共和国的种种罪恶活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转变不仅对希特勒,甚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