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知名记者赫什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披露了美国炸毁北溪管道事件的更多内幕。他告诉媒体,出于紧张恐惧,拜登将爆破北溪管道的时间从去年6月延迟到9月,因为很多直接参与者都认为这是"疯狂之举"。因此,直到去年9月,拜登下令引爆原先就设置好的爆炸装置,从而达到对北溪管道造成破坏的目标。 不管美国政府和媒体如何掩盖,但随着赫什逐渐把更多敏感内容披露出来,让美国破坏北溪管道的行动已成公开的秘密。而美国冒着得罪欧洲盟友、甚至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执意炸毁北溪管道。打压俄罗斯能源出口只是一方面因素,只是一个小目标,根据赫什的说法就是:拜登总统之所以下令炸毁北溪管道,就是因为他不信任德国。 无独有偶,就在赫什揭露"美国宁可让德国人受冻,也要迫使波兰继续支持乌克兰"真相的同时,法国前国防部和内政部顾问科尔维斯日前也对媒体表示,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最大受益方,其发动此次袭击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遏制德国的发展。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自然就成为美国需要打掉的"出头鸟",因为美国不希望看到盟友对自己在西方的领导地位构成挑战。更何况,别看德国某些政客在反俄方面上窜下跳,但实际上在美国人的眼里,这个国家最容易与俄罗斯重归于好。 德国是欧洲各国中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最大的国家之一,之前也是与俄罗斯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德国虽说一直都冲在对乌军援的最前线,但实际上在反俄挺乌方面的很多决策,都是承受不了西方盟友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 德国是北约国家中最后一批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国家之一,德国政府在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自行火炮和防空导弹系统等武器时,基本都是被其他北约盟友给逼得"走投无路"才不得已送出的。即便如此,德国在送乌克兰武器方面也经常"耍滑头",就拿提供豹式主战坦克一事来说吧,原本说好送乌克兰最先进的豹式-2A6的,结果到了正式宣布的时候,却变成了已经退役封存的豹式-1坦克。 另外,鉴于无法承受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的代价,德国也曾是欧盟国家中最抵触对俄实施能源禁运的国家之一。即便柏林当局最终承受不了盟友的压力,不得不参与欧盟和七国集团几乎所有对俄制裁措施。不过,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一样,德国仍通过中国或者印度等国,进口由俄罗斯石油提炼出来的汽油和柴油产品。 由此可见,德国在支持乌克兰和打压俄罗斯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就属于是"逼上梁山"的那一类国家。毕竟,德国的决策者都不是傻子,不可能不清楚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伤害。即便在冲突前不清楚,但在冲突爆发之后,德国为此而承受包括经济、产业和民生等方面的损失,就都足以让朔尔茨清醒了。 另外,德国是北约国家中反战情绪最强烈的国家之一,反对支持乌克兰,撤销对俄制裁等观点,在德国社会各界中几乎已形成一种主流呼声。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德国永远都充当其反俄炮灰,炸毁北溪管道,断了德国与俄罗斯再续情缘的念头,就成了拜登当局的一种必然选择。 美国炸毁北溪管道,切断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通道,应该与拜登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打压德国等欧洲盟友产业存在很大的联系。毕竟,失去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将迫使欧洲国家不得不以高出数倍的成本购买美国和其他地区能源,由此而导致的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显然有助于美国在产业供应链领域上赢得与欧洲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