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以西魏北周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横空出世。 这是一个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适应了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要求。 起源于西魏终于唐朝的关陇集团,其政治势力可谓不容小觑。它不仅横跨北周、隋、唐三个王朝,而且这些朝代的更迭,也是随着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转换而兴替。 关陇集团是军事贵族集团,它在开国之初,其文武兼修的精髓将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高峰阶段,然而,随着战乱割据时代结束,集团统治也开始逐渐趋于解体。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究一下这支强大的政治集团,是如何由鼎盛转为衰退,由繁华走向落寞的?一、 关陇集团的萌芽期 "关陇集团"的概念,最早出自史学家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它作为一个带地域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形成的历史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 1、 六镇之乱是关陇集团的源头 关陇,就是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自古便是形胜之地。史称:"关中左肴函,右陇蜀 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汉书卷40》) 要了解关陇集团的来龙去脉,那要从北魏政权开始说起。 公元386年,鲜卑族的拓跋珪趁前秦王朝分崩离析之际,在牛川(今内蒙呼和浩特) 重建代国,后又改称为魏王,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称帝,史称"道武皇帝"。 北魏初年,一支叫柔然的鲜卑族迅速在草原帝国崛起,他们脱离了拓跋部的控制后,便不断骑兵南下滋扰魏境地区。 为了稳固边防,阻止柔然骑兵纵深,北魏政府在京城以北、长城之外,自西向东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六个军镇,史称"六镇 "。 (《北齐书》《魏书》) 六镇居民并非土著,都是以军事体制组织起来的成员,因而阶层分明,其首长多由拓跋鲜卑民族的重要成员所担任,他们同时也在朝中兼任重要职位。 因此,拓跋鲜卑贵族因身担重职而享有较高的特权和优厚的政治待遇,当然,他们也把六镇之职看成了权力与荣耀的一种标志。 但随着北部边疆的安定,北魏政治中心的南移,边镇的作用开始日趋衰微,而边镇官员也失去往日光环。 尤其是公元491年以后,孝文帝仿佛彻底抛弃了六镇,不闻不问,这给北部边镇的生存构成了严峻的威胁。 孝文帝时期实行全盘汉化、都城南迁的政策,这不仅丧失了立国的根本,也导致了拓跋民族精神的萎靡,再加上这些贵族集团的腐化作为,拓跋民族之中已开始出现了相互隔阂现象。 所以"北魏晚年六镇之乱,乃塞上鲜卑族对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历代汉化改革之一大反动。"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值得一提的是,魏孝文帝在汉化的过程中,对于中原腐朽的门阀制度,并没有摒弃,而是给予了全盘的继承和发展。 由于千丝万缕因素夹杂在一起,六镇鲜卑居民认为迁都与汉化造成了他们的地位低下,因而他们逐渐产生了对汉族和汉化鲜卑的敌视情绪。 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主阿那环率三十万大军南侵至平城附近,那时北方六镇已经边防空虚,北魏虽急忙抽调关内十五万大军前往抵御,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当时镇中兵民食不果腹,见外敌入侵,便请求镇将于景开仓赈灾,以便抗敌,而于景却找借口,消极对待,兵民异常愤恨,遂起义反抗。 与此同时,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造反杀了镇将,改年号为"真王"。 一时间,沃野军团迅速壮大并向南进发,破六韩拔陵派偏将卫可孤包围了武川镇并且同时开始攻打怀朔镇。 北魏政府不知如何应对,而统治阶级为了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竟然反过头来勾结柔然来镇压六镇起义军。 2、 武川集团带来的深远影响 六镇中的武川镇,其军主是威名远扬的贺拔度拔。 当时,怀朔镇将杨钧看到卫可孤来势汹汹,便主动将贺拔度拔及三个儿子召入怀朔镇做统军,而此时的怀朔镇已陷入了孤军无援的境地。 危机之下,贺拔度拔儿子贺拔胜拼杀出重围围圈,赶到朔州请求临淮王元彧派援军解围,结果元彧失信,很快,武川、怀朔两镇失守沦陷。 这时,处于六镇兵民大都已转入到了流民之中,由北向南迁徙,武川镇民也是如此,纷纷举家南下。 时日不久,流入河北的六镇兵民再次发起动乱,这给北魏王朝又一次带来沉重打击。 在镇压六镇之乱期间,契胡军阀尔朱荣的势力迅速扩展,其政治野心也日益膨胀。 当时,所有武川人离开故土流亡各地后,命运也发生了变化,贺拔岳等一些精英流亡者加入了尔朱荣麾下,而在镇压河北起义时,他们所向披靡,协助尔朱荣夺取了北魏政权。 但由于尔朱荣嚣张跋扈,独断专行,在530年被孝庄帝诱杀致死,随后山东军阀高欢借机起兵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 高欢专权后,与他所立的孝武帝也是矛盾尖锐尖锐,孝武帝便想借助武川军阀贺拔岳、贺拔胜等人的力量来与高欢抗衡。 然而,534年,高欢为称霸关中,进行了挑拨离间的伎俩,使得侯莫陈悦袭杀了贺拔岳。 随后,夏州刺史宇文泰被赵贵、侯莫陈崇等武川镇(北魏六镇之一) 豪帅拥立为新统领。 宇文泰先祖于天兴初(398年)迁到的武川镇,六镇反乱后,宇文氏先是加入到了由鲜于修礼领导的义军之中,后又投入到了葛荣军中, 并被委以"将帅"之职。 当尔朱荣灭葛荣后,宇文泰又见风使舵,投靠尔朱荣,并随贺拔岳进入关中 。 由此可知,武川豪强为了保障本集团的利益,其态度都是随遇而安。 此时,尽管宇文泰荣登武川集团统领,但势单力薄,因此为了加强武川集团内部权力结构的稳定,他迫切需要有人制衡集团内部诸势力,此时,蛰伏关陇已久的关陇士人登上了历史舞台。第二、关陇集团的形成期 1、 宇文泰的关中本位制 宇文泰成为武川集团首领后,一方面稳固了自己的领袖地位,一方面促成北魏孝武帝西迁,在长安建立西魏政权,开始与高欢控制下的东魏对抗。 为了巩固西魏政权,宇文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一系列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富国强兵的各个政策,成为北周、隋朝、唐朝的制度滥觞,堪称影响深远。 尤其是宇文泰在军事制度上建立的府兵制,以及"关中本位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关陇地区胡汉民族的大融合。 此时,一个风靡历史百年的关陇贵族集团渐渐形成,也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宇文泰设置八柱国 由于高氏控制的东魏,其军事力量要远远高于宇文泰的西魏,于是宇文泰为了增强与之抗衡实力,增大压倒关陇豪强的优势,他就以迎接魏孝武帝入关为由,大力吸收胡汉人士入关。 结果这一举措效果显著,吸引了大量的山东士族西来,对于东西魏对峙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转折意义。 此后,宇文泰为了解决军权的中央集权化问题又设置了以武川集团骨干为核心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据唐朝史书载:" 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也就是说当时最显赫的门阀首推八柱国家族。 所谓"八柱国",指的是西魏的八个柱国大将军,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 八柱国大将军中,除了元欣,其他各个出彩,其中独孤信就是后来隋文帝杨坚的岳父。 也许宇文泰当时做梦都没有想到,由于一己之力的作为,竟然撬动了隋唐两朝的崛起。第三、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1、 杨坚得益关陇势力建立隋朝 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坐上皇帝宝座,一是源于父亲杨忠,二是得益于岳父孤独家势力。 公元559年,明帝宇文毓继位,杨忠已获封国公之位。 据《周书·杨忠列传》记载:"武成元年,(忠)进封随国公,邑万户,别食竟陵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当杨忠去世后, 曾出任随州刺史的杨坚便承袭其父国公爵位,为随国公。 《 资治通鉴·陈纪四》:"周随桓公杨忠卒,子坚袭爵。坚为开府仪同三司、小宫伯。" 杨坚与匈奴贵族独孤伽罗成亲时,其岳父独孤信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于是他凭借如此豪势,跻身八柱国家族,获得军政大权,随后便篡夺了北周宇文家的江山。 然而隋朝二世而亡,很快被唐朝取代。但尽管江山改旗易帜,可关陇集团垄断地位犹存。 2、 唐代关陇集团起伏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沿袭前朝政策,组成了以山东集团、关陇集团为主兼及胡族将领的统治支柱,扩大了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 当时太宗期间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说,其成员有的来自关陇贵族,有的来自山东士族,可见关陇集团的人在初唐就出将入相,并逐渐掌握政权。 在太宗执政末期,因王朝接班人问题,不同势力粉墨登场,而使得政局走向分裂。 其中,关陇集团的代表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想拥立晋王李治,于是唐太宗在废除太子李承乾后,指定李治为接班人, 唐高宗即位后不久,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就对政敌发动了大清洗,使得李唐宗室与山东士族集团都受到了沉重打击。 其实,从那时起,兴盛了150余年的关陇集团就慢慢开始解体,而长孙无忌的揽权不过是表现的繁荣罢了。 第四、关陇集团的逐渐衰落 关陇集团最主要的特征是"胡汉一体", 其附属特征是"文武合一" 。 然而,随着政局的变化,关陇集团的"汉"的成分越来越多,直到武则天时期,实属彻底汉化了。 武则天上位之前,与关陇集团贵族长孙无忌水火不容,经过双方多次角逐后,武则天才终于把持朝政,自然将关陇集团视为敌营。 武则天身份既不属于关陇贵族,也不属于山东士族,而是属于山东寒族,因此她组织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就是一个完全汉化的统治集团。 当政后,武则天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统治集团的"文武合一"的附属特征逐渐消失。 她取用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抬升了"寒族"的地位,也就是说,士族门阀地开始位下,庶族地主集团崛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正式被废除,意味着关陇集团的力量源泉彻底遭到破坏,从而使得府兵战斗力削弱,于是便启动了大量蕃将的任用,由此,关陇集团开始衰落,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的统治集团也分崩离析。 总结 北魏末年,宇文泰在士族制度消灭殆尽的重要关头,以六镇鲜卑族人为基础,并融合关陇豪强,调和胡汉民族,形成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关陇集团,可谓是历史上最出彩的阶段。 关陇集团不仅纵横天下几百年,更是影响了华夏的进程,纵观历史,自西魏至隋朝,关陇集团的不断发展,历经了朝代和制度的变迁,也为中国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可谓神来之笔。 其实,从晋朝至隋唐数百年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来看,尽管关陇集团的兴起迭衰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就算在如今来看,它依然是古代中国最强的门阀。参考文献 1、《关陇集团形成原因的一点新认识——从宇文泰称霸关陇与武川镇豪帅之关系谈起》 2、《关陇集团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形成阶段》 3、《陈寅恪先生"关陇集团理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