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被弑,一次失诺引发的血案!
齐襄公十二年冬十二月的一个夜晚,在齐国姑棼离宫的寝室门后,蹲着瑟瑟发抖的齐襄公诸儿,听着门外搜寻自己的呼喊声,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呢?
时间回到前一年,齐襄公率诸侯攻打卫国,废逐卫君黔牟,助卫惠公复位。因黔牟乃周王之婿,担心周王前来讨伐,于是命令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领兵镇守都城西边的葵丘以防不测。两位将军临行之前奏到:"戍守边关,将士劳苦,臣不敢辞,请问主公,以多长时间为期限?"
此时齐襄公正在美滋滋的吃瓜,于是拍拍手中的甜瓜,顺口说道:现在是瓜熟之时,明年瓜再熟的时候,就派人来接替你们""。成语及瓜来代的出处来源于此。
这本是齐襄公的一句搪塞之词,根本未当做一回事,将士们信以为真,而正是此随口之言为襄公之死埋下伏笔。话说连称、管至父二人将这个"瓜熟之约"牢记在心,盼望明年瓜熟之期早日到来,好从葵丘换防回都城,继续过那逍遥自在的日子。哪知到了第二年瓜熟之期,齐襄公早已将当初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并没人派人去换防。忽一日,有士卒向两位将军献瓜,俩将猛然想起瓜熟之约,是到换防的时候了,怎不见有人来换防?
于是连称对管至父说:"瓜熟而代,是主公亲口诺言。时间长了,恐怕主公忘记了,不如派人到都城去向主公献瓜,提醒其瓜熟之约,若是请而不许,到时候士兵们也不会怨恨我们,仍然可为我们所用。"
管至父连连称是。于是,派遣一名精明能干的小头目,带领几个随从奔赴都城,向齐襄公献瓜。襄公看到香喷喷的甜瓜,高兴得不得了,与左右分食。献瓜的小头目适时地说:"君上,连、管两位将军嘱咐卑职向君上说,别忘了瓜熟之约!"
齐襄公早已将瓜熟之约忘得一干二净,听罢小头目之言,先是一愣,随即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但他并没有换防葵丘戍军的打算,于是破口大骂道:"混账东西,等候寡人的旨意,怎么能自请换防,再候瓜一熟吧!"
"君上...",小头目欲申辩,想再次争取一下,因为他也想早日回都城。换来的却是齐襄公粗暴而不耐烦的打断:"去去去,别再啰嗦。"
小头目灰溜溜的返回葵丘,将觐见齐襄公所发生的事情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连称、管至父二人听说齐襄公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换防请求,而且还臭骂了一顿派去的小头目,又续了一个瓜熟之约,顿时心生怨恨,此恨一生,为齐襄公乃至齐国埋下了祸根。
连称、管至父二人请求换防被拒,且还挨了一顿臭骂后,仇恨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逐渐起了叛逆之心。俩人倒是想立即带领军队杀入都城干掉齐襄公,虽然军心可用,奈何势单力薄,还未杀到都城,自己已成为刀下之鬼了,就算成功杀掉齐襄公,此事无法善后自己也难逃一死,故此计不可行。
管至父道:"欲行大事,必须要名义,这叫师出有名。我们只有杀掉齐襄公后另立新君才能做到报仇而存身。而新君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公孙无知,我们可以联络公孙无知,打着诛除暴君的口号,里应外合,一定能够成功。"
俩人又商议何时起事为宜,连称认为:"主上若在宫中,我们是难以接近的。但好在主上性好兵,又喜游猎,只要他出了都城,就如猛虎离穴,容易制服得很。但前提就是要预先探知他的行踪,方好布置。"连称又道:"好在我有个远房堂妹在宫中,失宠于主公,内心亦存怨恨。通知无知与她取得联系,一旦主公有所行动,迅速把情报送出来,我们再预先做安排。"
话说那公孙无知又如何能与连称、管至父二人勾结呢?原来公孙无知和齐襄公有仇,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在此时很是适用。说起公孙无知和齐襄公的仇隙,就要说到襄公的爹齐僖公。齐僖公的同母兄弟叫夷仲年,生了公孙无知。先君僖公和这位兄弟的感情很是深厚,爱屋及乌下对自己的侄子也是疼爱有加,从小让他长在宫中,衣服礼数种种待遇皆与太子(齐襄公)相同,甚至在临终前嘱咐太子要善待无知,这让当时的太子齐襄公很是嫉妒。襄公即位后,并未遵从先君的遗嘱,不但疏远公孙无知,还找个由头罢黜了他的官职,连俸禄也削减大半。
因此无知对襄公早已怀恨在心,每思作乱,只是苦无帮手。此番连、管二人遣使与之秘密联络,当真是一拍即合。公孙无知一面给连称、管至父回信,一面暗遣女侍拿着连称的书信与宫中的连妃取得联系,许诺事成之日,立连妃为夫人。至此,倒诸(齐襄公名诸儿)三方联盟正式成立。之后,连妃与无知暗中书信来往,告知其襄公行踪。
襄公十二年冬十一月,机会终于来了。襄公听闻姑棼附近有座贝丘山,山上禽兽云聚,是个天然的好猎场,于是安排人准备车马粮草,准备次月去到此处狩猎。连妃立即派遣宫人送信,将这个消息告知公孙无知。无知获信后,立即遣心腹夤夜赶往葵丘,约定十二月初旬,齐襄公狩猎之时,一齐举事。
连、管二人得知消息紧急商议对策,最终议定伏兵姑棼,先杀昏君,然后拥立公孙无知即位。接着连称密传号令,各队军士准备干粮,往贝丘行事。戍守葵丘的士兵因为久在边关,无不思念家人。得知有变,都欣然从之。
且说齐襄公这边对葵丘戍军叛乱之事还一无所知,于十二月初驾车出游,身边只带力士石之纷如及幸臣孟阳等一班近侍,无大臣相随。他们先到姑棼,当地建有离宫,齐襄公在姑棼游玩数日。当地居民献酒献肉,齐襄公欢饮到深夜,留宿于姑棼离宫之中。
数日后,往贝丘方向而来,一路上看见树高林密,杂草丛生,襄公车驾停在高坡之上,传令举火焚山,驱逐野兽出树林,然后合围射猎,纵鹰放犬。火点着之后,正值刮起大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猛。藏在树林中的狐兔,东奔西跑,纷纷逃出树林。
忽然,一只野猪从火中奔出,直奔高坡,蹲在襄公车驾之前。此时众随从都分头射猎去了,只有孟阳一个人站在襄公身旁。齐襄公对孟阳说:"你替寡人把这头野猪射杀掉。"孟阳瞪大眼睛看着野猪,突然大惊失色地叫道:"这不是野猪,这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害死鲁恒公,却让彭生做了替死鬼。彭生临死前曾说:"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本来就做了亏心事,听说是公子彭生,不由心中大怒,呵斥道:"彭生怎么敢来见我?"随之夺过孟阳手中的弓箭,亲自射之,连射三发不中。那只野猪却像人一样站起来,放声而啼,哭得十分凄惨,听起来使人毛骨悚然。齐襄公本来就心怀鬼胎,见此野猪凶悍,更是吓得心惊胆战,慌乱之间,从车上倒撞了下来,扭伤了左脚,又丢掉了鞋,野猪冲上前,衔着鞋,忽而不见了。
孟阳喊来徒人费和随从,扶起齐襄公,使其卧在车中,传令停止狩猎,驾车回姑棼离宫住宿。晚上,齐襄公觉得精神恍惚,心里烦躁,且左脚又疼痛难忍,辗转不能入睡,对孟阳道:"你扶寡人出去慢慢走走!"齐襄公在惊慌之中坠车,匆忙之间没有发现鞋子掉了,待要下地穿鞋时,发觉鞋子不见了,问道:"寡人鞋子何在?"徒人费到:"鞋子被野猪衔走了。"
齐襄公听说之后大怒,呵斥道:"你既然跟随寡人,怎么没看到寡人鞋子掉了?既然知道被野猪衔走,当时为何不说?"随即抓起身边的皮鞭,在徒人费的背上一顿乱抽,将徒人费打得浑身流血,这才收手。
徒人费被鞭挞,含泪出门,正好遇到连称带着叛军打探动静,见到徒人费出来,架住他拖到一旁,连称低声问:"你是谁?"徒人费回答道:"我也是襄公的仇人,不信,你们看。"说完,脱掉衣服,让管至父等人察看刚刚被打得背伤。众叛军果然信以为真。
徒人费假装为叛军带路引开卫兵为由返回宫殿,在宫门口正好遇到石之纷如,把连称、管至父作乱之事告诉了石之纷如。又到寝宫告诉了襄公。襄公惊慌无措,面无人色。费说:"事情紧急,不如派一个人假装主公,躺在床上,主公藏在门后,如果侥幸贼人仓促间未辨真假,主公或许可以逃脱。"孟阳说:"臣蒙受君恩,愿意代主公躺在床上。"于是孟阳面朝里侧卧于床,襄公亲自解下锦袍给孟阳盖上,藏在门后,问徒人费:你要怎么办?费说:我要跟纷如将军协力拒贼。襄公说:背伤不疼吗?费说:臣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伤嘛?襄公感叹道:真是忠臣啊。徒人费转身出了寝宫,命令石之纷如带领众人坚守中门,自己单枪匹马迎向贼众,想要刺杀连称。
此时,众贼已经攻进大门,连称拿着剑当先开路,管至父领兵把守门外,以防有变。徒人费见连称来势凶猛,没有时间多说,上前一步朝着连称刺去。谁知道连称身被重铠,剑刺不进去,却被连称一剑劈去两个手指,又一剑砍下半个脑袋,死在门中。石之纷如挺枪来战连称,大约十个回合,连称步步紧逼,石之纷如渐渐退步,结果被台阶绊脚,也被连称一剑砍倒,结果了性命。
连称带人冲入寝室,侍卫早已惊散,但见床上卧着一人,锦袍遮盖,貌似齐襄公,连称一个箭步冲过去,手起剑落,床上之人立即身手异处。举起烛火一看,见是一少年之人,知道不是襄公。立即命人,四处搜寻昏君,却不见踪影。
连称亲自举烛火四处寻找,忽见门槛之后露出一只鞋,知道门后躲藏有人,用剑拨开杂物,发现里面蹲着一人,正是齐襄公。只见那昏君因脚痛蹲做一堆,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却是赤脚。既然襄公脚上有鞋,那门槛后的鞋因何而来,莫不是被野猪衔走的哪一只?为何又到了此处?难道那野猪真是公子彭生,使人不得其解。
连称上前一步,想拎小鸡似的把襄公提出来,扔到地上,大骂道:"无道昏君,你连年用兵,穷兵黩武百姓遭殃,是不仁也;违背父命,疏远公孙无知,是不孝也;兄妹乱伦,毫不忌讳,是无礼也;不挂念戍边将士辛苦,瓜熟之约视同儿戏,是无信也。你这仁、孝、礼、信,四德皆失,何以为人?我今日要为鲁桓公报仇!"说罢,手起剑落,不可一世的齐襄公立即血溅当场,身首异处。
细想之下,齐襄公作为春秋小霸,曾灭九世仇纪国、干涉鲁郑卫三国国君人选,哪件事不是智谋超绝之辈才能够做到的?缘何在得知连、管两人反叛时,表现出来惊慌失措,毫无主意,任一徒人胡乱摆布。难道是因为襄公平日里亲近石之纷如、孟阳、徒人费等幸臣庸人,时间久了,智商下降?或者是想起彭生临刑大呼:"死为妖孽,以取尔命!"所带来的惊惧,真相不为人所知了。
总之齐襄公因为不信守诺言,违背了"瓜熟之约",最终惹来了杀身之祸。作为普通人都要守信,何况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