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普及以来,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但相对应的成本在不断提高,即便是新能源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也不低,更何况传统燃油车,对于普通上班族而言,在有效的收入之下,降低出行成本才能确保生活质量,因此,不少人转变思维,日常上下班尽可能选择其他出行工具,比如: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或四轮代步车,这些车型的使用成本比电动汽车还要低,而较低的入手成本和保养成本提高了性价比,作为普及率较高的交通工具,电动车的便利性毋庸置疑,但并非没有上路门槛! 在众多电动车型中,只有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已经明确类型的有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而多地将四轮代步车划入机动车管理范围,并且将其定位为微型纯电乘用车,也就是说,这些车型将迎来全新的产品管理,相应的市场才有希望步入正轨!电动两、三、四轮车上路,要了解"2+3"调整,车主表示双手赞成! 2项优化福利 带牌销售 其实,大部分车主都熟悉了电动自行车、电摩、电轻摩的带牌销售,殊不知,部分地区推行了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的带牌销售,这一方式的推出,不仅避免车主购买到不符合上牌标准的非标车型,还可以优化购车体验,省去了办理上牌业务的时间,进一步提高购车欲望。 线上业务办理 科技改变生活,机动车业务的办理随之得到优化,电动车也拥有了线上业务办理,比如:选牌、违章处理、业务预约等。 3项上路门槛 持证上牌 按照车辆类型进行区分,不同车辆在持证上牌的标准存在区别,电动两轮车中的电动自行车,只需要悬挂车牌,而电摩和电轻摩需要持有符合标准的驾照,电动三轮车和四轮代步车同样属于机动车,即便是无法悬挂车牌的车辆,部分城市也推出了赋码管理。 限载 在载人和载物方面,机动车都拥有不同而明确的限制,其中电动轻便摩托车不允许载人,电动摩托车允许载一名乘客;任何类型的电动三轮车都不能载人,四轮代步车载人不能超过工信部产品标准。 不得改变车身结构 熟悉汽车管理的车主都知道,私家车的改装限制匪非常大,改变车身结构的行为都不被允许,电动两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同样如此,存在改装、加装情况的车辆,交警会责任恢复,而拼装类型的车辆本身不具备上路资质。 综上所述,这些规定应该会逐步普及,成为驾驶人和车辆的上路准则,不少车主表示:举双手赞成,正是这些规定的存在,才塑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