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ChatGBT这款软件火得一塌糊涂,这是美国开放中心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 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音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进行聊天交流。 这款软件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速最快的消费级应用。 据说,89%的美国大学生居然用这款软件写作业。与这款软件相关的概念股大爆发,被频繁炒作。监管机构不得不密集下发监管函提醒散户被割韭菜。 谷歌、亚马逊、苹果这些公司大为恐惧,纷纷拉响红色警报。 认为这款软件太有致命性了,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投资类自媒体也开始大家做分析。 告诉人们,千万不要错过下一个苹果,另外一个比特币等等。 经济学家们说, 以Chatgpt为首的人工智能,未来将大批量的替代人工,失业将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也慌的一批。 前不久,有一个 AI绘画异常火爆,这款软件能够画出水平超赞的作品。 二流三流画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作为自媒体从业者,我也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担心人工智能哪天取代了文字创作,算法推荐阅读,将让读者越来越集中于低俗浅薄的作品。 我担心我的文字失去市场,没有读者。 吃瓜群众们也开始害怕起来了,他们成天在群里讨论使用这款软件的心得,生怕自己落后别人半步。 这样在吹牛大会中就无法扮演好为人师的角色,被人嘲笑为落伍,跟不上时代。 事实上,每一次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集体恐慌。 从关乎生死的行业洗牌到害怕失去谈资的平头百姓,每个人都害怕新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让人们失去控制感,感觉生活将不再平静。 未来是否会有惊涛骇浪,自己是否会被时代的列车甩下,然后万劫不复。 二
在体制内工作,被誉为端上了铁饭碗,过上了一眼看到头的安稳生活。 按理说,这样的工作会让人内心安逸,从容淡定,人也变得有骨气。 但事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非也,非也。 我经常听刚入职的小伙伴们说这样的话。 等我过了转正期,只要我不犯错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把我开除出公职队伍,我这辈子再也不用为生计担惊受怕,四处奔波了。 公务员队伍最大的卖点就是稳定,旱涝保收了。 然而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工作生活吗? 并非如此。 同事l是一个个性强,脾气火爆的姑娘。 她情绪大起大落,稍有不顺心,就兑人,然后巴拉巴拉里找人倾诉,抱怨发牢骚。 她智商高,反应快,学习能力强。但就是思虑太重,一点就着。 我佩服她兑天兑地兑空气的火辣性格,敬她是一条女汉子。 但她也会害怕,每次发脾气之后,她就自责,找我倾诉。 领导不给她优秀名额,她生气,逢人就大倒苦水。 她在害怕什么? 我想,那是因为她心中有着强烈的欲望。 她想当大官,做大事,成为人中龙凤。 但现实的不如意,让她恐惧,害怕目标无法实现,自己不被别人肯定和赞扬,失去鲜花和掌声,成为一个loser。 他的恐惧来自害怕目标的无法实现,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落败。 三
强迫症患者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怕这怕那,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的恐惧泛化到不可理喻的地步。 比如,有的人是艾滋恐惧症,明明自己没有病,但就一定要四处检查。无论多少医生告诉他没有病,他还是为病态里认为自己有病,设备出了问题,医生在忽悠他们等等。 有的强迫症患者害怕见人,不敢与人说话,见到生人就会面红耳赤,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成天待在家里,哪也不敢去。 有的人是黑夜恐惧症,到了夜晚就睡不着觉。 我当时害怕的是公开场合发言。其实我的口才挺好,表达能力也不错,曾经在公务员面试的时候,取得过全省前三的成绩。 但我还是害怕开会,担心领导让我发言,只要碰到这样的场合,我会就会紧张得无以复加,甚至有窒息的感觉。 其实紧张是人正常情绪,在面临不确定的环境时,人会本能的恐惧。 但强迫症患者不同之处在于,害怕的同时又自责,懊恼、羞愧,觉得自己不配为人,连这样的事都处理不好,将来怎么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我就在恐惧+自责的圈子里面绕来绕去,绕了十几年才走出来。 强迫症患者最核心的原因是缺少安全感。 来自外界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他们习惯性的否定自我。 他们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千方百计地想要赢得别人的肯定和表扬。 他们又自视甚高,想要出人头地。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获得表扬和鼓励太困难了,对自己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内心分化成为相互对抗和排斥的两个小人。 这就使他们的内心世界自相残杀、昏天黑地。 后来我逐步理清了,这一切背后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恐惧。 恐惧什么呢? 那是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所有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对抗死亡,然而这不切实际。 于是我们总是逃避,然后在生活中怕这怕那。 没有在这个根子上发力,恐惧就无法真正缓解。 我很欣赏一句话, 人死卵朝天,怕个球。 最佳的策略是,以必死的信念活着,顺其自然。 这样生活就不会变得那么恐惧,日子也会一点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