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洗涤,我国人口急剧下降,政府出台了限制避孕和人口流产的政策,鼓励人们生育,促进人口增长。 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宪法 。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40年后 国家鼓励生育,先后放开二胎、三胎政策,四川、陕西两地更是先后实施"新的生育登记政策 ",取消了是否结婚的限制和生育数量的限制,为生育登记火速扫清"障碍",让有意愿生育的女性没有了"后顾之忧" 。 现在的90后最小的也已经22岁了,俨然已经逐渐替代80零后成了社会上的生育主流,但是谈及生育问题时,更多的90后男生会告诉你"现在连结婚都不敢,哪还敢生孩子 "。 结婚有那么难吗? 你了解各地的彩礼大概需要多少钱吗? 各地房价多少钱呢? 看完彩礼和房价和自己的工资进行对比是不是感觉结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还不算吃饭、看电影、纪念日等其他费用。 很多街头采访女性表示,不在意男方有多少钱,不在意有没有稳定的收入,也不介意男朋友花自己的钱 。 现实是: 1.单纯的奶茶妹妹章天泽 嫁给了拥有742亿元"刘强东",面对刘强东的婚内出轨坚定的维护自己的丈夫,两人更是牵手回应大家的"恶意"猜测。 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单"上出现了章泽天的名字,她与丈夫刘强东以584.2亿元的资产,位列榜单第31位,她也成为了国内最年轻的百亿富豪 。 章天泽的智慧远比美丽的容颜更具有杀伤力,毕竟美貌是短暂的 ,一个人的智慧才是永恒 。 2.曾经的最美警花张津瑜,英姿飒爽、长相又甜美,本来前途不可限量,只因一心想嫁入豪门在央视大楼对面落地窗前 被人骗财骗色,最后还闹了个"世人皆知",前途、人设尽毁的下场,奈何口技了得却不是吕总的菜。 可以说这件事受到最大伤害的就是张警花,可是所有人都找不到同情她的理由,是她不够优秀吗?是她不够漂亮?都不是。总之一句话"自己犯的错,打碎牙也得自己咽下去 "。 3.女神车晓和嫁给山西首富李兆会,除了从财富上看两个人男强女弱相当匹配之外,无论是从身高、相貌、教育、生活方式、地域哪个方面两个人都跟"郎才女貌"不搭边。 可以说结婚两年离婚大家也并感觉不到意外,一个从手握巨额财富花边新闻不断的阔少沦落为"失踪七年!欠债10亿"的伪阔少,没有感情的婚姻真的可以留住自己的爱人吗 ? 不能说接受采访的女性在择偶这个问题上撒了谎 ,只能用句俗语概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假如你是一个80男士,毫不夸张的说绝大部分的婚姻都会花费家庭2-3代人积累的财富 ,结婚后又要抚养孩子、照顾老人,你还会要二胎吗?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在9000元,一年的收入在108000元,按照35年的工龄来算总共收入378万元,一套房100万,彩礼15万,就已经占据了一个家庭全部收入的1/3,如果是两个男孩就是230万,接近家庭收入的2/3,抛去家庭正长的吃喝拉撒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和老人赡养费用,我们口袋里的钱还有多少。 去年,厦大教授提议:对于那些 不生娃的人 ,要做出相应的 惩罚 措施才行 。 1月份房集团的董事长孟晓苏表示,如果 老百姓把三分之一的存款拿出来购买房子 ,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2月9日,某经济专家提出的"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 "。 近日针对这些专家的建议,央视网评论"要少一些哗众取宠!提一些实用性建议而非发表"废话 "希望能给这些所谓的专家以警醒。 生娃不应该是拔苗助长而应该从年轻人的需求上解决问题,毕竟年轻人不是不生娃,是生不起娃 。我们该如何提高90后的生娃积极性呢? 1.降低成本 不得不说孩子的抚养、教育成本越来越高,80后90后并不仅仅满足于能够让孩子"有吃有穿",她们要求能够提供不输于任何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教育需求,如果达不到预期那还不如不生。 2.提高女性职场地位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到期,单位不得终止合同,而是应当续延原合同至一年哺乳期结束为止。 2019年2月,朱女士应聘成为浙江杭州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入职后不久怀孕,在产检过程中发现羊水过少,医生建议休息一周,朱女士想公司申请病假,但为获得同意,一段时间后朱女士的岗位也从人力资源部经理调整为行政助理,月薪从14000元将至4000元。 事后朱女士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李女士得到了应有的赔偿,但是维权之路也确实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李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还有很多想要维权、正在维权的女士走在维权的路上。 3.了解需求 当下90零后表达"对生孩子没有任何欲望"的时候,很多人会对其横加指责"说其自私,不在乎父母抱孙子的感受,不为国家发展考虑"。首先生孩子是个人问题其他人没有权利干涉 ,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用不为国家发展考虑来胁迫。其次要了解一个家庭不生孩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因为不生孩子有的工作正在处于上升期暂时不适合生育,有的则是家庭条件无法提供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成长所要支付的资源。 解决了家庭和孕妇的后顾之忧才是刺激生育 的关键,人口生育问题并不是靠几个"砖家"在哪里大放厥词就能改变的,毕竟我们从使劲生——计划生——刺激生我们仅仅用了短短的40年,50后60后为多生一个孩子到处东躲西藏,80后我们一出生就带着"超生"的帽子 ,如今的催生,让孩子有个伴我们又生不起,我们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