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兵家必争中原地区
《辞海》将"中原"释为:地区名。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殷墟 甲骨文中有"中"字,本义为:旗帜,立中。西周金文中有"原"字,译为:泉源丰沛、适合生存的地方。中即是位居中央、八方来聚的地方,共谋议、定夺大事的地方。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中心省份为河南,包括临近的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城市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济源、晋城、运城、菏泽、宿州、阜阳等地。
人类生存的要素,1、适宜的环境,2、健康的水质和食物,3、充足的氧气,北纬30-40度为人类宜居地区,中原地区恰恰就在这个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坦的土地,适合种植,充足的水源,温带季风气候,都是适宜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中原文明因素起源到中原文明社会形成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仰韶文化中晚期与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20年代年首次在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属铜器和石器并用的时代文化。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 )。
中原地区是中国朝代最多,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自 夏朝开始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诞生于此,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是一片仰慕英雄、造就英雄的热土。大禹治水、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英雄神话传说,都流传在中原地区。刺杀秦王的荆轲是河南鹤壁人,大泽乡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是河南登封人,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是河南虞城人,民族英雄岳飞是汤阴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是确山人。
中原的民俗文化(婚仪"六礼"、春节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艾叶,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 )
武术文化(少林寺、太极拳等 )
饮食文化(豫菜,八大名菜的母菜 )
农耕文化(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中原密切相关 )
诗歌文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作品100多篇整书的占三分之一。唐代三大诗人,中原有两位,杜甫、白居易 )
科技文化(四大发明,司母戊方鼎,杜诗的"水排"鼓风技术,中国最早的国画《鹳鱼石斧图陶缸》,"唐三彩",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等 )
中医文化(黄帝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外科鼻祖华佗 )
戏曲文化(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豫剧 ) 等等。
这些中原文化对华夏民族的影响毋庸置疑,另外它还辐射到中国的一些近邻,东北方的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方的蒙古国、南部的东南亚国家、西部的中亚诸国等,这些地方构成了中华文化圈的外缘部分。
我们应该为中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感到骄傲,自豪。后世子孙应该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和延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