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雪过后,抬头看天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洞见CC
元丰四年冬,黄州大雪。
寓居此地的苏轼见此,迫不及待地赶到乾明寺,游览了冬日美景。
他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一首咏雪诗: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节选
踏雪游览此处,就被乾明寺雪景深深震撼。
静静观看那雪中的鸦雀,聆听雪融时从屋檐和竹间掉落的声音,甚至还想要携着被褥留宿于此。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人生低谷时所作。
但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得到他赏雪的欣喜,却丝毫感觉不到他不得志的苦闷。
哪怕人生苦难重重,苏轼也能从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如果遇上风雨,他就索性竹杖芒鞋,踏雨归去;
如果遭遇暴雪,他就静待大雪过后,抬头看天。
在最低的人生境遇,苏轼总能步履从容,活出生命的最高境界。
1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数次遭遇风雪
作家刘亮程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苏轼的冬天,比起常人,更加严寒、漫长。
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场暴风雪,源于"乌台诗案"。
苏轼因为写诗被人诬陷讥讽新政,被捕入狱,在那座冰冷的监牢里,他度过了130多个日夜。
案件审结后,苏轼获罪被贬黄州。
初到黄州,他连个落脚之处也没有,只能暂居寺院,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几间住所。
住所问题得到了解决,苏轼又着手解决生计问题。
没钱买粮,就自己耕种;没有酒喝,就学人酿酒。
然而就在生活条件慢慢改善以后,他很快又经历了第二次大起大落,被贬到了更偏远的惠州。
惠州的日子,比起黄州,更不好过。
苏轼不仅要克服水土不服,还要应对蔓延的瘴疠、毒气。
但他不仅慢慢地适应了,还做好了在此地终老一生的准备。
可是这样的日子,苏轼仅仅过了两年七个月,就迎来了他一生最后一次,也是最猛烈的暴风雪。
在须发皆白的花甲之年,他被一叶孤舟送至了荒岛海南。
那里病无药、居无室、冬无炭、夏无泉,但苏轼却在这里,教人耕种,开辟文脉,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一方百姓。
杨绛先生曾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间,做人实在是够苦。"
苦难,不过人间的常态。
就像在人生的季节里,小雪之后总是大雪,小寒之后总是大寒。
无尽的风雪,也总是一场比一场猛烈。
但穷途未必陌路,绝处总能逢生。
就像苏轼一生,几经大起大落,但哪一段艰难的路程,他没有顽强地挺过来?
哪一段苦寒的日子,他不是活得有滋有味?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就一定熬过冬季的寒凉,走至岁月的安暖。
2
你只管熬过去,上天会给你答案
苏东坡在诗《东栏梨花》里写道: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在人生的艰难险阻前,苏轼始终是看得最清明的一个。
苏轼刚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每月只能领取一点微薄的俸禄。
但这根本就不够一家日常所需。
没办法,苏轼只得厉行节约,由此想到了一招"房梁挂钱"妙计。
每月月初,他就会将领到的四千五百文钱,分成三十份,挂在房梁上。
然后每天起床,就取下一份,以供家庭一天的开支。
在苏轼如此精打细算之下,他们一家窘迫的生活,也总算有了熬下去的希望。
但天天吃着寡淡的饮食,一家人早晚也会营养不良。
作为一家之主的苏轼,很快又将目光投向了价贱如泥土的猪肉。
猪肉食材虽然便宜,当时却没人会做。
苏轼为了做好一顿猪肉,各种研究烹饪方法、配制调料,可谓是绞尽脑汁。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后,一道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在苏东坡的手中诞生了出来。
从此苏轼一家老小的伙食得到了改善,他也因此心情大好。
在苏轼的世界里,美食能消人间苦难,诗意可抵岁月漫长。
遇上再多难关,他就一关一关地闯;遭遇人生低谷,他就一点一点地熬。
那段粗粝不堪的岁月,反倒让苏轼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心境也变得愈发超然。
后来,即使被贬到更远更偏僻的惠州、儋州,苏轼也都能随遇而安,与苦难的日子握手言和。
平凡如我们,也许不会像苏轼一般,经历那么多大起大落。
但只要活着,依旧会各自有各自的精神炼狱。
如果你觉得前路很迷茫,那就看看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
如果你觉得眼下的生活太艰难,那就学学苏轼"诗酒趁年华"的从容;
如果你实在熬不下去,一定要读读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失意的岁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像苏轼一样,静静地品,慢慢地熬。
熬过冬寒,便是春暖;熬过苦难,便是花开。
3
大雪过后,抬头看天
大雪过后,有两种人:
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雪后初晴,如诗如画;
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草枯花谢,寒冷萧瑟。
而苏轼就是前者。
元符三年,六十四岁的苏轼终于结束了一生的风雪,奉命北归。
北归途中,经过岭南。
虽然还是早春,但由于岭南地热,岭上的梅花皆已结子。
苏轼见此,诗兴大发,豪迈地写下: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梅花皆已开遍,游人也已看尽,而我这位老者却姗姗来迟。
但就算我已暮年,未来的日子依旧可期。
到那时,一山细雨,处处黄梅的景象,也是人间胜景。
白落梅曾说:"无论处何境,用哪种方式,苏轼皆能从困苦中找到岁月的一盏清光。"
苏轼一生,遭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风雪。
而我们现实世界里,疫情的这场雪,也下了整整三年。
但庆幸的是,苏轼等到了大赦,而我们,也即将等到风消雪停的这一天。
虽然现在很多人,还是不太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生活节奏。
甚至对未来的工作、生活也充满了迷茫。
在这种新旧更替的关键时刻,我们都需要学学苏轼,不要一味沉溺于旧日的恐慌焦虑。
而是应该抬起头来,去欣赏大雪过后,万物复苏的美景。
路遥有句话说得很对:"严寒一旦开始消退,万物就会破土而出。"
哪怕冬天再萧瑟,也挡不住来年的生机;
哪怕黑暗再漫长,长夜过后,也终会迎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人生路,再艰难,一直走下去,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
纪录片《苏东坡》结尾时有这样一句话:
当一个伟大的人物成为过去的时候,人们总是追寻大人物的踪迹,发出一种遥远的幽谷之思。
苏轼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对他的喜爱,却从未停止。
千百年来,我们从他的身上,学会了治愈苦难,学会了善待时光,也学会了乐观处世。
人生就是在冬夜中冒雪前行,没有谁能轻松地抵达终点。
但不管眼下的日子有多寒冷,有多难熬,都请你坚信,等到这场大雪过后,一定会看到最美的春景。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远离都市繁嚣,广州附近徒步好去处推荐国庆假期,秋高气爽,是远离都市繁嚣到郊外放飞心情的最好时机。广州附近徒步好去处,推荐肇庆广宁县古水河郊野径。广宁县是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竹海遍布。这两年,当地政府在古水镇的古水河边
李世民平生最害怕的两个人(2)除了李靖,李世民对另外一个将领也很忌惮,甚至在临终前,有意要杀了他。但又想到他的能力,也许会对李治将来有帮助,李世民这才没有像逼李靖那样,暗示他自杀。不过,为了试探这位将领有没有异
16岁的太监把唐敬宗的寝宫,当成自己的小后宫公元824年,唐穆宗李恒驾崩,他的儿子李湛继位当了皇帝李湛生性好玩,坐了皇位之后,虽然已经16岁了,但仍然玩性不改,甚至是越玩越疯,经常的出宫游玩打猎,这让他的后宫极度空虚,在这种
现代犹太人,大多数是古可萨汗国人而不是亚伯拉罕后裔亚伯拉罕生存在公元前1900多年(那时中国早已实行奴隶制度近百年),最早住两河流域苏美尔的乌尔城邦(今伊拉克南部)后来因两河流域以西的阿摩利人入侵,建立古巴比伦王国,亚伯拉罕遂离开
56年,台湾机场上空出现一架飞机,突然传来一声怒吼老子走了1956年1月,松山机场,一天下午,蒋纬国的专用机塞斯纳正在降落。此时在飞机的不远处,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躲在隐蔽的角落,正拿着高倍望远镜紧紧盯着这架飞机。其实,他已经在这里
话说三国(黄忠篇)黄忠,字汉升。早年跟随刘表被任命为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驻守长沙。后来曹操降下荆州,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曹操赤壁大败,刘备趁势攻取荆州,黄忠
十大赚钱的小吃生意看看有你吃过的没有一烧烤烧烤的英文名称是barbecue(俗称BBQ),可能是来自加勒比海。从前法国人来到加勒比海,在岛上会把整只宰好的羊从胡须到屁股放在烤架上烤熟后进食,这个食物简称barbecu
年过九旬,这件事老战士仍在坚持今年国庆年过九旬的老战士吕和又同家人一起在门口挂起了国旗吕和的家人说老爷子年纪大了很多东西都忘了但每年十一挂国旗这件事一直都记在脑子里1950年吕和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一名通信
杜月笙处置了红杏出墙的大太太后,吓的四个姨太太从此老老实实现在人们常常会说要想生活过得去,头顶总得带点儿绿,很显然,不少人对于爱人的出轨选择了忍气吞声。但是对于杜月笙这种狠人来说,肯定是忍受不了的。因此当他知道了自己被戴了绿帽子之后,就选
中华民族简史(上古时代)燧人氏天皇(火祖)生伏羲氏(人文始祖)女娲氏。有熊氏轩辕黄帝(五帝之首),神农氏朱囊炎帝(新石器时代),史书上认为神农氏和炎帝为同一人,古代典籍记载他们发生的事件相同,也有史学家认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爆发在欧洲头条创作挑战赛我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即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发现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