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丝路去旅行印度。阿格拉。泰姬陵
到印度旅行,泰姬陵是必游景点,这个座落于阿格拉古老城市的建筑群汇集了民族与宗教、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浪漫爱情于一身的世界文化遗产,绝对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泰姬陵 [ 世界遗产 (文化) 1983 ] 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修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之经典杰作,亦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
泰姬陵在1631年开始建造,沙贾汗请来了各地有名的建筑师,组成一个建筑师团队,并亲自做总监,动员2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匠,书法家和艺术家,融合中亚、波斯和印度的本土风格,历时廿二载,完成了这座纯白色及以大理石兴建的惊世杰作。建筑材料则是从印度各地和亚洲,以逾1千头大象运送这些建筑材料,绿松石来自中国西藏,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玉和水晶来自中国,碧玉来自旁遮普邦,而蓝宝石来自斯里兰卡,玛瑙来自阿拉伯,共有28种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入白色大理石,美轮美奂,价值倾国连城 …
十七世纪初,蒙兀儿帝国第五位君主沙贾汗(Shah Jahan)还是王子的时候,娶了当时首相的女儿 Arjumand Banu,并于婚礼上赐给新娘子一个封号-Mumtaz Mahal,而Taj是皇冠之意,后人都称呼为泰姬玛哈或泰姬。泰姬聪颖贤慧、明艳动人,甚得沙贾汗欢心,常随同夫君征战沙场,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在十九年的婚姻生活中,共诞下十四名孩子,可惜就在要诞下第十五名孩子时不幸难产而死。泰姬临终前要求皇帝不要再续弦,并为她盖一座陵墓,皇帝一口答应了,其后更用尽人力、物力、财力为他的爱妃建造一个名留千古,世界知名的陵墓-泰姬玛哈陵 (Taj Mahal)。
泰姬陵整个建筑群占地约六万多平方米,正门入口是一座60米高的门楼,门楼主要以红砂石建成,并配以白色大理石雕成的莲花图案装饰 …
泰姬陵以白色的大理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而白色在印度是代表爱情的颜色,陵墓成正方形,四面对称,陵墓的四角各有一个小圆顶,用以衬托中央高 76 米的大莲花圆顶。在陵墓四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四角,又各筑有一座 40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尖塔,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是为确保遇到地震时,尖塔向外倒塌而不压到主殿,可谓心思细密,设计周详 …
泰姬陵的外墙壁上布满各种富有印度色彩图案的大理石雕刻及波斯文,可惜1857年印度暴动时,英国士兵和政府官员从泰姬陵的墙壁中肆意凿走宝石和青金石,直到19世纪末,英国总督可增勋爵下令修复泰姬陵,但大批宝石已无法寻回了 …
在泰姬陵外的东面及西面,各有一座红砂石筑成的配殿,西面的是伊斯兰教徒做朝拜的地方。图中的人群就是排队放置鞋子在鞋架上,然后才可进入泰姬陵的平台范围 …
这东面的是为了结构工整对称而建成的「影子建筑」而已… 在「影子建筑」前刚好有泰姬陵的大尖塔影子,互相辉「影」…
常到一些风景名胜参观,大部份的游客都只是汇聚在焦点的地方拍摄,观赏,甚或只是在景前闲聊,打机… 但其实在一些偌大的名胜区,她的焦点背后原来也可发现不错的环境趣味,而且可以更为清静地参观、拍摄、及对周围有更多的了解喔 …
在泰姬陵的平台上回望花园广场,这英式设计的庭园是英国于殖民时期修建的,为这多元化设计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再增添异国元素。
回顾泰姬玛哈陵虽声名显赫,但亦因建筑费耗尽国库,种下蒙兀儿帝国日后没落的后果,皇帝妃子爱情故事固然浪漫,但黎民百姓贫穷受苦,孰功孰过,则见仁见智了 ~
#行走丝路##丝路任我行##南方丝路##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