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东西方封建社会中,士人与骑士阶级在整个社会群体中的地位是相等的,都处于中层阶级,具有一定的社会流动性。 对于社会人员流动,减轻社会阶层固化程度,都有益处。但是士大夫、贵族骑士与士人、骑士不同,士大夫、贵族骑士大多为世家、贵族,本身就占据了较高社会地位。 虽然从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双方相差不大,但是受限于民族特性、社会环境,导致士大夫与贵族骑士的忠诚观念都有所不同。 士大夫无论身处什么朝代都只忠于当时的君王,而贵族骑士与之相比更忠于自身荣誉,他们会为给予自己荣誉的大贵族献上忠诚,所以可以理解为贵族骑士忠于的是比自己更高位的贵族或者王室,而非单一的人。 除此之外,对于自身价值的认知两个群体也是各不相同,士大夫遵循"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原则,而骑士则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骑士精神中"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就是他们追寻的价值。 论起骑士来,就逃脱不掉对于神权的探究。在中世纪的西欧,在成为骑士的必经之路上就离不开教会的引导,因此骑士群体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而这一点也影响着骑士的忠诚观念。 在华夏封建社会,虽然也有宗教盛行时期,但是宗教对于士大夫的影响也只是在自身而已,而非上升至群体。 再加上华夏本土宗教"道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追求。因此,从这些看来士大夫与贵族骑士在忠诚观念上的差异性是存在的,且差异不小。 一、士大夫与贵族骑士忠诚观念之间的差异性 (一)忠诚主体的不同 自从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以后,"忠君"思想扎根在了士大夫群体之中。在整个社会都遵循着"君为上"的规则,这个"君"可以是皇帝,也可以是藩王,但往往都是与权力划上等号的人。 就像乱世谋主,盛世忠君一样,这种"忠君"往往具有单一性。在华夏思想中"忠臣不侍二主"是士大夫群体的主流思想。士大夫往往会确立好自身所忠之君,并会用心辅佐君上。 与之相比,贵族骑士的忠诚对象是群体性的,这是因为西方社会的阶级固化更为严重,不存在越级僭越的现象出现。 贵族之间层次划分明确,低等贵族需要服从高阶贵族的命令。 因此也就造成了贵族骑士除开国王的命令外,还要听从比自己更高一阶的贵族的命令。 而士大夫之间虽然也有地位划分,但是这种地位划分是职务的划分而不是社会阶层的划分,在社会阶层上士大夫们仍然处于相同地位。 (二)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 在自我价值的追求上,士大夫更加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宗旨,并将"忠君"放在首位。自周朝起,士人阶层就逐渐形成规模。 士大夫虽说多为权势子弟,但是随着唐朝开放科举,致使阶层流动增强,使得整个士人阶级得以流转起来。 而也恰恰是从周朝起,确立了华夏正统地位,以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崩坏才那么让人痛心。 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学说虽已出现,但并不是拔得头筹的。 但此时对于"不侍二主"就已经有了初步概念,诸子周游列国,找寻符合自己思想的君王,并扶持对方发展壮大。 骑士们所遵循的价值观是依据骑士精神而来的,而从骑士精神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譬如"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等都可以看出,骑士们更加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更注重对荣誉的追求。 故而,在自我价值认知上,士大夫更注重大局观,而贵族骑士则更加利己。 (三)宗教信仰的不同 在华夏历史中,并没有哪一时期强硬要求信奉某一宗教,在信仰上一直遵循自愿原则,官府并不会加以约束(邪教除外),不会因为你不信仰道教或者佛教,就不允许你担任职务。 在华夏能够带动民间信仰风潮的只有皇帝,当皇帝推崇某一宗教时候,那么这个宗教就会成为主流教派。 因此,可以看出宗教信仰是随着皇帝的喜好而变动的。 早前就提过,骑士本身宗教色彩浓重,在整个骑士制度中,宗教的参与程度远远大于王室。无论是知识的授予,还是骑士身份的授予都体现着教会在其中的存在感。 而往往通过骑士教育成为骑士的,都是完成知识学习的,是基督教的坚定拥护者。在这之中,王权的存在感微乎其微,这也影响着骑士们的忠诚观念,他们认可神权在王权之上的观点。 (四)文化培养的方向不同 在成为士大夫之前,首先就要先成为"士"。而成为"士"的途径除了举荐外,就是参加科考。 科考作为封建王朝对于文臣的筛选机制,对于朝廷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新鲜血液的进入才能使朝廷完整运转一遍。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中第天下知。"说的就是科考的不足之处,在士人阶层的培养,更加注重文化内涵,虽说"君子六艺"中包括有骑、射,但是都不如四书五经更受他们欢迎。 而骑士的培养更加注重军事实力,毕竟骑士这一群体的出现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因此。 在骑士教育课程中,武力占据了大半,导致在骑士教育的过程中缺少文化内容的熏陶。因此,从两方群体对于文化教育的态度来看,士大夫重文,骑士重武。二、造成两方观念差异的原因 (一)民族特性 东西方文化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虽然两方都处于封建王朝时期,但是在文化进程上有着明显区别。 华夏实现了大一统,而西欧诸国仍然处于分裂或者联邦状态。而华夏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两岸,"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家国观念是立身根本,无国无家犹如无根浮萍,四处飘荡。 从周朝开始的忠君思想,刻在华夏人的血肉之中。再加之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导了封建王朝千年,致使华夏民族骨子里对于"忠君爱国"有着天然的崇敬。可以说,在上千年的驯化过程中,忠君爱国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特性。 最早的骑士来自日耳曼,当时的法兰西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时所使用的骑士就是最后一批日耳曼武士。也是因此,在这之后的骑士或者贵族骑士都深受日耳曼人的影响。日耳曼人勇敢慷慨,骑士也将勇敢慷慨刻入教条之中。但是,骑士的勇敢、慷慨,都有目的的。 贵族群体普遍都是利己主义者,哪怕成为骑士后也不例外,但是与普通人追求地位不同,贵族骑士更加注重个人荣誉。 对于荣誉的追求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这也是为什么欧洲贵族们痴迷于家徽的原因。 (二)社会环境 虽然中西方文化都处于封建君主制时期,但是在社会环境上各有各的倾向。 华夏是绝对的封建君主制,在皇权之上再无其他,不存在上位压制。而西方不同,在西方权力体系中,神权永远都占据一席之地,不是神权压倒君权就是君权压倒神权,二者相辅相成又争论不休。 在华夏,皇帝拥有最高统治权,掌管赋税、军权、律法,在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下,士大夫的忠诚归属自然是归于皇帝,不会有第二者。 而在骑士存在的时间段里,欧洲并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或者联盟,再加之神权的干扰与阶级的划分,促使骑士的忠诚没有办法做到归一。 参考文献 [1]常志永. 试比较士大夫与贵族骑士的忠诚观念[D]. 河北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