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理智看待明亡清兴,究竟是人祸还是天命?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十七世纪中叶,发生了一件影响东亚大陆乃至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大事——总兵力不足二十万人的八旗铁骑,只用了短短二十年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征服了拥有上亿人口、经济和文化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的明代中国。
  要知道,在明朝覆灭五十年前的万历时期(1573—1620),国家的综合国力一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峰。除了在社会、思想、文化、对外贸易等领域出现了较大进步之外,明廷还通过"万历三大征(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丰臣秀吉的"大东亚野望")",稳定了国家内部以及国际周边局势。因此,有学者认为,"明清易代"是一件"原则上不可能发生,然而真实发生了"的重大历史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灭亡的原因究竟都有哪些?如何梳理明清易代的深层次原因?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崇祯自尽,明朝灭亡1)"不可能之事",真的是纯属偶然吗?
  1)亡于内忧,还是外患?
  不少国内学者认为,明朝"亡于李自成而非满清"。坦诚说,这种观点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实际上,多尔衮在《与史可法书》中就指出,"国家(清朝)之抚定燕都(北京),乃得之于闯贼(李自成),非取之于明朝也"。
  李自成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起义绝不是一个突发事件,明朝的灭亡更不是"纯属偶然"。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是几十年来不断加剧的社会动荡所招致的最终结果。
  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至四十二年(1614)间,明朝境内相继爆发了十余次较大规模的兵变和民变。
  天启七年(1627),自陕西至广西沿线各地,均爆发了声势较大的农民起义。其中,陕北地区的起义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进入崇祯六年(1633)冬后达到高峰。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大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宣告灭亡。
  农民军进北京,一路势如破竹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农民个别的、零星的反抗无时不有,但真正能撼动根本、致王朝死地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二三百年才有一次"。 简言之,这些人认为,如果将明朝的覆灭单纯"归咎"于农民起义,是不全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军是明朝统治的"终结者"。
  在当下,学界普遍将明朝的覆灭,归咎于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官僚阶层与军队的腐朽堕落(拓展阅读:一文概述:明朝灭亡,到底冤不冤?)。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观点不准确,但任何一个都似乎很难单独地解释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放得更远,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关注明朝的"灭亡问题"。
  影视作品中的农民军和明朝豪绅形象
  2)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像明朝一样崩盘
  值得玩味的是,与晚明一样,与中国相距遥远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也在十七世纪中叶了爆发了一系列"不祥事件"。更为"巧合"的是,如果将时间线向前延展半个世纪,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彼时的英国同样处于国力巅峰。
  斯图亚特王朝
  1588年,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即位。她依靠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稳固王权,恢复新教法案,大力发展航海贸易和殖民事业,并于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起了英国的海上霸权,并在1600年主导创建了东印度公司。
  与此同时,英格兰文化也在这一时期有了蓬勃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以莎士比亚、培根等为代表的文化巨匠。另外,国家人口也从1485年的220万,飙升至1600年的400万。因此,英国史学界将这一时期称为"伊丽莎白时期"和"黄金时代"。
  不过,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末期,旷日持久的英西战争、爱尔兰危机、农业歉收和饥荒、议会反专利权的风暴以及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和中央官僚机构的腐败、社会下层的贫困、流离失所的难民,让国家局势变得日趋微妙了起来——显然,这一现状也和明代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
  1603年,终身未嫁且无嗣的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在临死前,她暗示愿意让接受基督新教教育的表侄孙,即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1566—1625)继承英格兰王位。伴随着詹姆斯一世的即位,都铎王朝被斯图亚特王朝所正式"取代"。
  与伊丽莎白一世不同,英国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多位君主,几乎都是"道德堕落和能力低下者"。
  历史学家霍利迪认为:"詹姆斯一世的继位是一个不祥的开端,(因为)他是一个粗鲁、自负、迂腐的君主。那个谄媚的枢密院,其伦理道德之衰败,已在莎士比亚的很多伟大悲剧中有所反映"。
  詹姆斯一世(1566—1625)
  至于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00—1649),尽管在即位之初,做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王权、整顿纲纪的努力,但是,他"不仅像父亲一样固执己见,并远不及他的父亲明智",还"笃信自己的权力是天赋的,并将最终大权交给自己挥霍无度的少年朋友白金汉公爵", 因此,相关改革收效甚微。
  当然,他最受时人诟病的,非其主导推行的宗教改革莫属。具体而言,查理一世对清教徒进行了残酷镇压,不少清教徒作家被处以枷刑、烙刑和割耳刑等刑罚。另外,在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与议会的关系维系乃至为人处世等层面,这位仁兄同样让人一言难尽。
  查理一世(1600—1649)
  1642年8月,一直与议会不睦的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祭旗,第一次英国内战正式爆发。1647年3月,议会军攻克了查理一世在威尔士的最后一个据点——哈莱克城堡。至此,第一次内战以议会获胜告终。
  查理一世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不过,他对此并不买账。同年11月,查理一世从纽马克特逃至南方的怀特岛,并秘密同苏格兰展开了谈判并缔结了秘密条约。另外,他还与控制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会的长老派取得了联络,并加紧煽动各地王党叛乱,最终挑起了第二次英国内战。
  与第一次内战一样,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1649年1月30日,时年49岁的他以"背叛国家和人民"的罪名被处决。
  被处决的查理一世
  3)两大王朝迅速崩盘的几个"共同点"
  首先是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直接矛盾。
  在明朝后期,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冲突可谓尽人皆知。实际上,在斯图亚特王朝,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斗争同样"精彩纷呈"。
  实际上,早在都铎王朝后期,国家一直就为财政问题所困扰。在当时,政府在名义上隶属于王室,相关开支要从国王的国库中支取。鉴于政府和王室开支的不断增加,国王不得不大肆举债。
  尽管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王室基本上抹平了"欠账"。不过,伴随着詹姆斯一世的即位,王室开支再度出现了巨额增加。数据显示,截至1606年,债务已经飙升到了60万英镑。为了"填坑",他不仅设立了一些新税目,还大肆依靠卖官鬻爵增加收入。一系列"蜜汁操作"下来,使得王室权威和社会风气急转直下。
  查理一世即位后,同样因为征税问题与议会爆发了多次激烈冲突,甚至在1628—1639年间直接解散了议会。与此同时,他不仅依靠卖官鬻爵来扩大财政收入,还恢复了詹姆斯一世设立的各种税目,并实行专卖制,增加关税,将船税扩大到内地,甚至重提王室过往的森林所有权,要求使用者补交重税。
  英国内战主题绘作
  其次是大规模民变的爆发。
  早在都铎王朝时期,圈地运动引发的官民矛盾就已经变得极为激烈。对此,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1478—1535)在其著作《乌托邦(1516)》一书中辛辣地指出:"羊原本是温顺的动物,但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数据显示,在1455—1607年间,英国中、东部的 24个郡共圈地516676英亩,占到了土地总面积的2.76%。不过,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实际圈地的面积数要远比官方的统计数据大得多。
  为了保证税收和兵源,政府尽管相继颁布了不少禁止圈地的法令,但收效甚微。为了防止农民反抗,政府又同时颁布了严酷法令,旨在惩办流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批穷人不得不漂洋过海,前往美洲谋生。
  Robert W. Weir 1843年油画《船上(五月花号)的清教徒》
  不过,只能留在英国本土、数量更多的英国穷人,选择揭竿而起。数据显示,以林肯郡骚乱(1536)、求恩巡礼骚乱(1536—1537)、西部叛乱(1547—1549)、凯特叛乱(1549)、怀特叛乱(1553—1554)和北方叛乱(1569—1570)为代表的六场骚乱,沉重动摇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到了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最终爆发了长达9年(1642—1651)的内战。最终,战败的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又能依稀看到晚明的影子。
  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荒原
  4)欧洲和东亚大陆,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当然,基于疆域、人口、地理环境等角度看,中英两国存在着明显差距。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几乎整个欧洲都处于遍地狼烟的状态。换言之,英国的乱局,更像是"欧洲大乱斗"的集中体现。
  除了英国之外,法国境内相继爆发了一系列反对王室统治的斗争;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地,相继爆发了寻求独立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即便在德国、荷兰甚至瑞典境内,均出现了规模不小的暴动事件。
  举个例子,总人口只有60万的法国"小镇"普罗旺斯,在1596—1635年间发生了108次民变和起义事件,1635—1660年更爆发了156次,即便在1661—1715年间也多达110次。客观地说,如此大规模的民变和起义,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加泰罗尼亚起义主题绘作
  几乎在同一时期,在除了明代中国之外的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境内,也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局面。
  先看朝鲜。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前半期,经历了壬辰倭乱的朝鲜,爆发了极为严重的水旱灾,濒临崩溃的国家经济一直都没有"缓过来"。
  1624年初,"李适之乱"爆发,叛军一度攻占了王京汉城。尽管叛乱最终被平定,但百姓生活变得更为困苦。1627年和1636年,八旗铁骑两度南下,朝鲜王朝的统治遭遇到了最为严重的危机(拓展阅读:理性讨论:为什么朝鲜孝宗总想"反清复明"?)。
  《南汉山城》中的清朝官兵
  再看日本。进入十七世纪后,日本境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到了17世纪40年代,"宽永大饥荒"(1642—1643)爆发。根据日本史料记载,"自江户至京洛,北国沿线人马皆饿死,道路上躺满了尸体"。 与此同时,食物价格上涨到空前的水平。
  为了谋求生路,很多百姓只能被迫卖掉农具、牲畜、土地甚至是子女;一些人选择尽弃财物,逃至他乡,充当流民。
  揭竿而起的日本百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亚和欧洲境内均爆发了大规模的族(国)际战争。
  在东亚地区,先后爆发了四场大规模的战争,即明缅战争(1576—1606)、中日朝鲜战争(1592—1598)、明清(后金)战争(1616—1644)和中荷台海战争(1661—1662)。
  席卷了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让各国损失了大量人口。数据显示,在1621—1632年的十年中,瑞典死于战场上的军人高达5—5.5万之多,在1633—1648年间的阵亡人数更是前一个十年的两倍。
  在德意志地区,当时的史学家们认为,"三十年战争"导致的人口损失可能达到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间;最新的统计数据指出,神圣罗马帝国人口减少了约15—20%,其中在"主战场"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和符腾堡等地,半数居民死于战争。
  一言概之,这一时期是世界历史上最不安定的时期。
  "三十年战争"主题绘作2)明朝灭亡背后的自然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居然存在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难道是巧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基于全球化的视角看,自然因素与"初具雏形"的全球化进程,同样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1)气候恶化:明朝灭亡的导火索
  资料显示,自十四世纪开始,北半球的气候出现了转寒迹象,并于十七世纪达到极点。具体而言,十五世纪初截至19世纪末,全球相继出现了两个温暖时期(1550—1600和1720—1830)和三个寒冷时期(1470—1520,1620—1720和1840—1890)。
  其中,以十七世纪为最为寒冷,冬季平均温度比今日要低2℃。对于明代中国而言,这一变化表现更为显著。对此,国内学者总结了明朝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明朝前期(1368—1457):气候寒冷 明朝中期(1458—1552):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小冰河期 明朝后期前半叶(1557—1599):夏寒冬暖 明朝后期的后半叶(1600—1643):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小冰河期
  数据显示,晚明时期几乎是"最冷的"
  值得注意的是,17世纪的第五个小冰河期的"杀伤力"最为巨大。具体而言,在1571—1644 年间,北方大部均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低温天气,如36次初霜、雪期提前,终霜、雪期推迟的现象。
  其中,1620—1640 年是最为寒冷的时段,比如北京的冬季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低2℃左右;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初霜期比现在提前了30天以上。
  气候显著变冷,使得北方大部冷冻频发,灾情严重。综合各地地方志的记载,灾变的前兆最早可追溯至嘉靖(1522—1566)前期,从万历十三年(1585)开始变得愈发显著。
  资料显示,万历四十八年(1620),山东"十月,大雨冰,地厚尺许,树枝皆折,鸟兽多饿死" ;河北"五月戊寅,喜峰口雪三尺(1638)"。 到了崇祯时期,灾情达到了新高峰,直到康熙二十六年(1667)才有所缓解。
  "天下无敌"的大明朝,几乎进入了至暗时刻
  除了降温以外,干旱也是激发全国性民变的重要因素。
  结合资料看,整个十七世纪,是近五百年来三次持续干旱中最长的一次。众所周知,明代中国的北方大部份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度的升降与降水量息息相关——气温升高则降水就多,反之则降水少。
  鉴于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因此,温度的变化对粮食产量、水旱灾爆发的频率以及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烈度,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粮食产量为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平均温度变化1℃,当下的粮食亩产量相应变化为10%;年平均降雨变化100毫米,粮食亩产量的相应变化也为10%。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明朝,损失的幅度甚至更大。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早在成化年间(1465—1487),旱灾就已经成为了令明廷抓狂的自然灾害。进入万历年间,旱情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以东北为例:万历元年(1573),广宁、锦州、海州等地旱灾;万历三年至十四年(1575—1586),辽东连年水灾;万历四十三年(1615),"辽左灾旱,司农告乏"; 泰昌元年(1620),"锦义自春至夏,逾时不雨,千里赤地",天启元年(1621),辽东久旱,五、六月彻日大雨; 天启六年(1626),"霪雨为灾,山海关内外城垣倒塌,兵马压伤,时因粮荒"; 崇祯五年(1632),"沈阳大雨,民舍淹没颇多,野兽蛇蟒亦漂去","辽阳大饥,父子相食",崇祯十一年(1638),"辽阳旱蝗,秋禾噉尽",崇祯十二年(1639),"辽阳复旱蝗,秋稻靡遗",崇祯十三年(1640)," 辽阳大饥,父子相食"。
  因为明朝一直对东北女真诸部奉行高压政策,动辄以闭市相要挟,使得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为了生存,旋即发动了针对明朝的劫掠战争,并最终建立了后金政权(拓展阅读:传统的"华夷观",是如何让明朝走向万劫不复的?)。
  另外,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的北方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小冰河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负面影响,远比南方大得多。于是,饱受天灾困扰的华北人口,开始大规模的向南方推移。北方地区社会生产力和人口的双重下降,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满洲入关的可乘之机。
  明朝时期的东北集市
  大面积的降温和干旱,最终招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蝗灾和瘟疫。
  先看蝗灾。崇祯九年(1636),大规模的蝗灾爆发于陕西东部、山西南部以及河南开封一带。崇祯十年(1637),蝗灾向西扩展至关中平原,向东扩展山东及江苏北部地区,并很快扩展到南起淮河、北至河北的广大地区。
  从崇祯十一年(1638)开始,蝗灾开始向长江流域扩散,一度抵至江汉平原。到了崇祯十三年(1640),黄河与长江两大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整个华北平原,都成为了重灾区。直到崇祯十四(1641)年,华北蝗灾开始出现了减退迹象,但长江流域的蝗灾却颇有愈演愈烈之势,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连续四年的特大蝗灾才"告一段落"。
  遮天蔽日的蝗虫
  再看看瘟疫。由于大规模流民的出现,瘟疫在明朝后期变得日益猖獗(拓展阅读:瘟疫与社会大变革:黑死病是如何改变欧洲的?)。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从1408年到1643年,发生大瘟疫合计19次,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其中,始于崇祯六年(1633),最早爆发于山西的鼠疫最为恐怖。
  崇祯十四年(1641),瘟疫传到河北,并随着起义军和流民传至更多地区。同年,鼠疫传到北京。史载,该年二月,北京城中"大疫,人鬼错杂","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进入后半年,疫情更为严重,"人偶生一大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病,亦半日死,或一家数人并死"。
  电影《大明劫》剧照
  面对天灾,北方人民的生活变得极为困苦不堪。根据士人郑廉(1628—1710)《豫变纪略》中的记载,
  "崇祯三年(1630)旱,四年旱,五年大旱,六年郑州大水,黄河冰坚如石,七年夏旱蝗,八年夏旱蝗,怀庆黄河冰,九年夏旱蝗,秋开封商丘大水,十年夏大蝗,闰四月山西大雪,十一年大旱蝗,赤地千里,十二年大旱蝗,沁水竭,十三年大旱蝗,上蔡地裂,洛阳地震,斗米千钱,人相食,十四年二月起大饥疫,夏大蝗,飞蝗食小麦如割,十五年怀庆地震,九月开封黄河决。"
  在西北,当地百姓的生活足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崇祯二年(1629),陕西籍官员马懋才上《备陈大饥疏》,里面有这样一段: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翼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影。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
  1942年河南大饥荒旧影
  因为天灾,各地民变频发,流寇猖獗。
  在河南,"兼以流寇之所焚杀,土寇之所劫掠,而且有矿徒之煽乱,而且有防河之警扰,而且尽追数年之旧逋,而且先编三分之预征,而且连索久逋额外抛荒之补禄。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使奸民之不望贼而附,不可得也;欲使富之不率而贫,良之不率而奸,不可得也"。
  在陕北,"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间有获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电影《大明劫》剧照
  实际上,即便是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南方,也未逃过气候剧变导致的灾难。宋应星(1587—1661?)就指出:"今天下生齿所聚者,惟三吴、八闽,则人浮于土,土无旷荒。其他经行日中,弥望二三十里,而无寸木之阴可以休息者,举目皆是。生人有不困,流寇有不炽者?所以至此者,蚩蚩之民何罪焉!"
  坦诚说,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沉迷与内斗的明朝官僚机构,根本不具备解决如此恶劣局面的能力。由此可见,当我们讨论明朝的灭亡问题时候,"天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2)不容忽视的"全球化"进程
  西方学界认为,十七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早期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
  有学者指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旧世界得以跟新世界接触,藉由将大西洋从屏障转成通道的过程,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符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各地发生的事件都在一个互相连结的世界里共振共鸣,思想和贸易引发的效应越过重洋,就像蝴蝶拍动翅膀扰动了空气"。
  工业革命,让欧洲迅速腾飞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以白银为基本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陆续发展起来了。进入十七世纪后,明朝的货币白银化也宣告完成。这就意味着,明代中国被正式纳入进了世界货币体系,并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明朝经济的发展,愈发依仗境外白银的输入。具体而言,白银输入的变化态势,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十七世纪前半期,明朝的白银输入量一度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于是,一些学者认为,"白银输入量的震荡,也可视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截至目前,这一观点并未成为国内学界的广泛共识(拓展阅读:理性讨论:为什么明朝的倭寇这么狂?)。
  明朝皇帝会见外国使臣
  由于全球化的进展,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但随之而来的国(族)际纠纷也越来越多。作为解决纠纷的手段之一,战争也越来越频繁,先进的军事技术出现也能以更短的时间迅速传播至世界许多地区,这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火器技术的巨大进步及其迅速传播,使得一些原本国力相对弱势的国家和地区政权,也能够建立和拥有相当强大的军力,向大国进行挑战。因此,明朝的"边疆局势"并不牢靠,明廷需要做出很大努力来对付这种局面。
  更为不幸的是,明朝军事改革的主要成果,几乎全部落入到了敌手后金(清)手中,最终让中国历史被彻底改写(拓展阅读:什么是"中国":清朝皇帝眼里的"中国")。
  明清易代,终成定局3)尾声
  西方学者认为,十七世纪亚洲的经济崩溃,远比欧洲同期的社会动荡更具威胁力。其中,以明代中国最为严重。
  具体而言,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明朝全境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可朝廷依然横征暴敛,最终激起大范围民变,这给了东北的建州女真以"发育"的机会。进入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后,土地肥沃的长江流域也先后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同时,明朝灭亡也是全球性的"十七世纪危机"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能以一个"偶然事件"来进行考察。要知道,如果单纯以"中国视角"来评价"明清易代",很多问题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一言概之,自然灾害以及衍生出的大饥荒和大瘟疫,不仅让明朝折损了数百万的人口,更让明朝的统治濒临崩溃,最终被"后来者居上"的清朝彻底摧毁。

拥有水杏大眼的女星,我只服这9位,明眸皓齿,美得颠倒众生古人常形容美女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如涂脂,皓齿明眸,柳腰金缕,丹唇外朗,皓齿内鲜,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让人心动呢?娱乐圈美女很多,但要说最美的,我只服这9位拥有山西省原副省长省公安厅原厅长刘新云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2022年9月21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山西省原副省长省公安厅原厅长刘新云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对被告人刘新云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滥用职果断反击!美加军舰挑衅台海,解放军直接出动24架战机4艘军舰9月20日,美国海军的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希金斯号,在加拿大的一艘护卫舰温哥华号的协同下,悍然穿越台湾海峡,此举显然是对我们统一愿景的严重挑衅。当天中国东部战区直接出动24架战机以地产代建业务受房企青睐,机构预计市场容量将达2000亿代建正在成为房企着力布局的第二赛道。在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中期业绩会时,包括碧桂园龙湖旭辉建发国际等在内的多家稳健型房企,不约而同表达了对代建市场前景的看好。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代网易首款开放世界武侠游戏,首曝剧情实机,和黑悟空比什么水平?网易首款开放世界武侠游戏逆水寒手游,在5月份曾凭借一个画质媲美端游动作丝般顺滑的实机征服玩家,近日,该作又曝出一款2分半钟的剧情实机,又让玩家惊艳了一把。在这段官方宣称完全是用手机近期资讯LOL最后一张79元通行证上线,EPIC下周终极背刺近期,游戏圈依旧有许多新鲜事发生,我在这里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1。英雄联盟国区涨价前的最后一张门票上线,乌迪尔重做归来就在不久前,因通货膨胀货币波动的影响,拳头在杜英玉涵小姐和杜美玲出席活动各展现属于自己的风格与魅力杜英玉涵小姐和杜美玲在上周末出席活动时展示了价值数亿越南盾的品牌包包。TuAnh用一套黑白衣服打造优雅风格。TuAnh佩戴价值2400万越南盾的香奈儿耳环价值2800万越南盾的香奈大场面,HOLD得住!广东时装周为你带来震撼体验!10月27日至11月7日广州国际媒体港珠江之眼演播厅2022广东时装周秋季将以更优的举办时间全新升级的时尚会场和最聚焦的产业优势资源,引领时尚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北临珠江东临广州塔坦克世界WCL夏季赛冠军共见证,黄金59式限时加码声势浩大的坦克世界12周年庆典活动即将接近尾声,还想参与的玩家一定要抓紧最后的机会,毕竟奖励十分诱人,玩家只要攒够积分就能兑换坦克,有哪个玩家会不心动呢?令人振奋的不仅仅是国服周年国产操作系统第一股2020年9月,比尔盖茨就对中国进行芯片限制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我们过去曾想卖昂贵的芯片,这能创造高薪工作,强迫他们自己制造芯片,迫使他们完全自给自足,这有好处吗?事实上,真正给中60669人见证!赛季第二次,穆帅苦练的战术又进球,10分首次登顶本轮意甲,罗马在主场迎战升班马蒙扎,结果现场涌入了60669名球迷,其中大部分是罗马的忠实拥趸。一直以来,罗马主场的氛围就是意甲最佳之一,在6万多名球迷的见证下,罗马也彻底爆发,迎
想你,父亲父亲走了,去了一个叫做天堂的地方,那里有一直等待的母亲,想来不再有病痛,也不再有寒冷。父亲一辈子节俭,这在我们看来总是很不理解。作为七十年代生人,我们都经历过物资紧缺,一切都凭票购英雄联盟中四名单杀过Faker的国产中单,谁才是你心中的NO。12022电竞季不知不觉中,英雄联盟S12总决赛已经结束,首先恭喜DEFT拿下了十年职业生涯的首座S系列赛冠军。小编是从S3赛季开始接触英雄联盟的,也是那时被Faker的各种神迹操作儿子沉迷手机,父亲怒摔手机最近贵州一男孩玩手机,影响了学习。他的父亲愤怒地摔了他的手机,他让孩子自己选择要不要摔。针对此事,家长回复称,手机本来是要换的,这只是一种威慑。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这位父亲的做法合适父母越老越要薄情,这不是狠心,是现实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父母对儿女的爱,无怨无悔,无休无止,不求回报。没做母亲之前,我是个非常不喜欢孩子的人,看到商场里的孩子哭,我心里会出现一股莫名的火,看到孩子为了自己的欲望在马烧友心中的性价比之王,这款好评如潮的HiFi功放超值被誉为性价比之王的功放,必定是内外兼具物美价廉的,它历经时间的磨砺仍然保真不变,经受市场的考验而口碑不移。这样的好功放何处可寻?并非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从推出以来,就备受好评的自杀是一种自私的决定,让痛苦加倍弥漫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已经80注定了我们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为什么这么说,影响我们人生道路的无非就是出生后天的环境周围的人,还有自身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和理解。也就是天地人和。有的人可高清美图五彩斑斓的彩林,秋天的道孚风景正盛道孚县七美乡甲依拉措何晓红川观新闻记者兰珍又是一年深秋,风景正盛。时光不语,偷施魔法,手持五彩的调色盘,将道孚的秋天泼洒成童话的世界。白云雪山溪流湖泊彩林和蜿蜒的林间小道被涂抹上浓如何让秋天看起来优雅而女性化如果您正在为秋季寻找鼓舞人心的舒适造型,请留在我们这里,您一定会想在不久的将来重复许多壮观的服装。在这篇文章中,绝对所有的图片都包括温暖舒适的针织品。日常造型的第一个版本包括一件宽醉在秋天的路口走在余秋长路口,五彩世界像梦游,火红枫叶在燃烧,春如少年秋成叟。秋酿就如陈年酒,一口醉意上心头,五味杂陈往年事,岁月逝去难回首。童年记忆泛黄色,洒落一地成金秋。举杯邀月同畅饮,只言落叶随风将要去何方?郝有花(图片来自网络)风在吹,叶在落这一刻,来不及伤感只想定格瞬间的美丽拍摄有拍摄的乐,坠落有坠落的哀你在飘零,我在寻觅你不紧不慢,我心急如焚怕抓不住秋天的尾巴搁浅在雨里,走不出故藏不住了!蔡甸的秋天秋天将大地染成暖色调,候鸟趁着秋风迁徙而来,一场国际湿地盛会即将在汉启幕。很多信号都表明,秋天正变得越来越美。而蔡甸的秋天,好像也藏不住了。一年一度的金秋菊展来了,花博汇美成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