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了,去了一个叫做天堂的地方,那里有一直等待的母亲,想来不再有病痛,也不再有寒冷。 父亲一辈子节俭,这在我们看来总是很不理解。作为七十年代生人,我们都经历过物资紧缺,一切都凭票购物的生活,布有布票、粮有粮票、油有油票、糖有糖票……。儿时的生活,记忆中除了"馋"之外好像其他的也都想不起来了。平时吃不上什么,能填饱肚子不感觉到饿就可以了。家里兄弟几人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比一个饭量大,加之肚子里没什么油水,每天总是感觉肚子饿,放学回家后到厨房里找馒头吃。父亲工资还可以,但因为母亲是家属工收入不高,还得隔一段时间给老家寄钱,所以家里的生活相比其他家庭来说算是很一般的。父亲年轻时,有时因工作原因到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儿时的我知道这个消息心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一路风尘仆仆、出差到家的父亲,到家后总是要抱起我,用他硬硬的胡茬故意扎我,扎的我脸蛋疼的不禁哭了起来。擦干眼泪的我拉开侧面印有上海字样和图案的手提旅行包,翻了半天基本都是父亲的随身衣服,还有一些童装和糕点,不过这些大多数都是给别人带的,我们却没有多少。回回失望的我总觉得父亲实在是太"抠"了,对自己是这样,对家里人也是这样,内心里充满着对父亲的怨气和不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兄弟上了学,有了工作,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孙子、孙女也大学毕业各自进入单位上班工作了。大家的生活条件不算好也不算坏,过着平凡人的普通生活。父亲仍然还是节俭过日子,裤子磨的都发白发亮了还继续穿着,我过年给买的新衣服就过年时穿然后就收到衣柜里了。有时候我趁他不在扔了几件领口破烂的旧衬衣、膝盖磨的发亮的旧裤子等衣物,少不了背后他向哥哥和嫂子埋怨,埋怨我不会过日子,这些衣服还能穿。父亲生于1945年,十几岁时刚好赶上了1958-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中9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老爷爷,全靠在饭店当厨师的爷爷微薄的工资收入勉强度日。每天饿得头晕眼花,为了节省体力减少消耗躺在炕上。肚子实在饿得受不了,到堂屋的水缸里喝一大瓢水充充饥。后来,又跟上姐姐去车站捡煤块、扫煤灰,凑足一定数量后换小米,然后把小米再交给奶奶。历经几段工作,最终来到了青海工作生活,由于家里人口多还要赡养老人,每月的工资都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过上几年还要回一次老家探亲,还要给老家的亲人们带吃的用的,父亲常说攒的钱基本都用到探亲之路上了。经历了这段困苦艰难的生活,也就使父亲形成了一辈子节俭过日子的生活习惯,而我们总觉得时代不同了,习惯也应该改变了,因此不理解父亲的生活习惯,总觉得条件好了要吃好喝好穿好。现在想来,如果生活习惯改变了,那也不是我们的父亲了;应当改变的,不是父亲而是我们,要变得能够理解而且体贴。父亲走了,带着他的节约简朴走了,遗留下来的只是我满心的遗憾与内疚。爸爸!远在天国的你,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吧,过得舒心安然就好。好吧,我不再想改变你。 父亲一辈子不容易,可以说过的是苦日子。小时候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穿不暖,过的是苦日子;建筑工地拉车搬砖,成天挥汗如雨,过的还是苦日子。好不容易离开家乡,从大同到太原,从太原到西安,从西安到青海,一路越走越偏僻,最终来到了当时被称作"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西北偏远小城。在这里,投身于祖国的三线建设事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军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最终也在这里走向了另一个世界。邻居叔叔阿姨总说,等我们兄弟几人都上班工作了,你们就该享福了。我上高中时,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便带母亲四处奔波看病,大医院、小医院,本地的、外地的跑了个遍,甚至连民间迷信都尝试过。但母亲最终还是离开我们这个家独自走了,在我十八岁仍然懵懂青涩的年龄,那时父亲47岁。中年丧妻,家里还有三个未成家的儿子,可想而知父亲精神和生活压力有多么大,大的即使是宽厚的肩膀也仍然难以承受。还记得,父亲那段日子里,每日都要喝酒,中午晚上吃饭都缺不了酒,微醺之时眼圈总是红红的。再后来,哥哥成了家、有了可爱的侄女,我也上了班、成了家、有了同样可爱的儿子,大家的日子虽然不算红红火火的,但也是平凡人的生活静好安康。而父亲也老了,浑身的病也慢慢多了起来,肺心病、慢阻肺、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尤其是肺心病极大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一开始是走路气喘,干不了重活,到后来就是感觉每天头昏沉沉的、精神萎靡。省城医院检查了几天,脑部核磁、CT、心脏彩超都做过来了,医生判断没有器质性疾病,应该是肺心病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加之缺氧造成的原因,建议家庭氧疗。回来之后,父亲在家使用家用制氧机吸氧,头昏的症状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前列腺增生也是省城医院检查出来的,医生说岁数大了又有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疾病没办法手术治疗,就服药来缓解症状。这些年来,父亲身体一不舒服,就得住院治疗,小医院、大医院住的都有九次之多了。每次住院,都是打针输液,护士每次抽血、打针,父亲很少喊过疼,只要自己能坚持也基本不麻烦别人。10月底这次住院,右胳膊因为抽血抽的一大片淤青,两个手的手背先后鼓针鼓起了大包,也没见他埋怨责怪别人。父亲病多了,也老了,老的开始需要子女们陪伴,照顾基本的起居生活了。曾把他接到家里一起居住,没想到接过来之后的他各种各样的不舒服,还有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父亲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着一如既往的生活,吃饭、看电视、吸氧、睡觉……本来打算疫情平稳解除管制了,再把父亲接到家中照顾生活起居,谁曾想刚出院三天的父亲在小区院子里走路摔倒致使脑出血,县医院抢救又转到省城医院抢救最终不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离开了我们。父亲走了,离开了他的苦日子,走向了没有病痛和折磨的世界。我想,父亲终于和母亲团聚了,有母亲陪伴的日子一定不再孤苦。爸爸!人生的世界里诸多不易,天堂的世界应当快乐幸福。好的,可是我仍然很想你。 父亲一辈子不通人情,我总是对这一点心有不满。父亲有时会埋怨我们,自己有什么事情都不跟他说,比如我换工作什么之类的事情。每次说到这些的时候,我总是振振有词说:跟你说有什么用,你又不帮着出主意,还说我们自己看着办吧。说到这里,父亲也总是神色黯然,不再说些什么了。这时的我,也觉得自己千真万确,一切真理都归于自己了。平时,父亲也很少跟我们打电话主动联系,一般都是我们打电话或微信语音联系,就是问问身体状况如何,吃饭怎样,再就是叮嘱多到院子里走路锻炼、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等等。父亲用的手机,从最早的索尼爱立信直板机到现在的华为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操作困难。刚教过他怎么拨打电话、微信语音视频聊天,不过几分钟就忘得一干二净,又得耐着性子重新教一遍。有时候,给他打电话、语音电话,却始终不通,也不见后面回电话联系。心中十分焦急,经几番联系才知道要么是手机静音了要么是手机不在身边,回来后也不知道手机有未接来电,更别提给别人回电话了。时间长了,等我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父亲,我才明白父亲是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他老了,有点与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不适应了,也就在一些孩子们工作生活的重大问题上不能出谋划策了,但他还是想与孩子们分担生活的压力与选择的焦虑,但当时的我却不明白父亲的心境。人到中年的我,机缘巧合转行换了另一份工作,环境的不同也就有了新的交往。有时候,父亲对我在外吃饭喝酒有一定看法。他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没必要按着别人的想法去生活。现在的我明白,每个人走的都是属于自己的路,活的都是属于自己的人生,有些世界是走不进去的,也不适合自己。最后一次住院就是父亲生命的终点,11月2日上午9:53分他永远离开了热爱他的孩子们。由于疫情影响,市区封锁、交通管制,医院办手续、联系殡葬服务、死亡证明盖章、办火化……一系列的事情居然都顺利的办完了,想必是父亲不想我太辛苦、太焦急就予以保佑,所以一路通畅、贵人相助、事事皆成。父亲是不通人情吗?父亲就是个平凡人,他懂得平凡的生活就是自己的。他总是安静坦然,少有对孩子们的责怪与不满,哪怕是一个人在家吃饭困难,哪怕是感冒牙疼头昏等身体不舒服,哪怕是儿子们因为不理解埋怨他。他总是静默寡言,心中虽有很多话但很少与别人说。父亲走了,以后纵有万般话却无从说,却成了心中永远的遗憾。爸爸!原谅儿子的不孝,你学着做父亲,我们学着做儿子,只不过学习的课堂时间太短了。既然你决定离开这个世界了,那就过好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吧,只是我仍然舍不得你。好吗,没有你的日子里实在是太难熬了。 最后,儿子想说:爸爸!我们爱你,我们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