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阅读文章前,希望您抬抬贵手点一下(关注)。方便您以后阅读同类型的文章,也希望您能在评论区指出不足,谢谢。 大唐天宝年间已到暮年的李隆基被,一捅就破的"开元盛世"懵逼了双眼。变得施政昏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任用佞臣,生活上也奢靡成风、追求安逸。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奸佞之臣李林甫成为宰相后,为了排斥异己一手提拔起来了安禄山。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之下,安禄山一步一步坐上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可谓是一飞冲天,为日后的大乱埋下了伏笔! 此时帝国内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生存进一步受到压迫,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府兵制也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百姓们不愿意应召入伍,导致中央政府无兵可招。募兵制能招募到人,但是招募到的胡人又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再加上河北原本是窦建德的底盘,而窦建德当时在河北地区又得民心。唐初刘黑闼又起兵造反,所以从李渊开始关陇士族就一直在打击、压迫山东、河北地区的门阀士族,双方已经是势同水火、积怨已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唐帝国上下都属于,军事思想严重的一种风气。不论是士卒还是军官都无比的渴望战争,早期帝国各种破城、灭国将士们都有机会捞油水。越打仗越有钱,以战养国和现在的漂亮国相似。 安史之乱爆发前帝国的战事已经越来越少,将士们已经无仗可打了。本来就从上自下都对中央政权有矛盾,再加上此时没仗打捞不到油水,不满的声音响彻河北、山东。 杨国忠这个不长眼的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挑逗安禄山,窗户纸彻底被捅破。河北、山东的世家大族、三镇官兵上下一心,彻底和中央政权决裂,整个叛军的主体都是汉人。 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益问题的内斗,直到安禄山、史思明死后他们还在苦苦坚持,就是为了获取到他们觉得应得的利益。 战乱爆发前期大唐帝国有两大作战集团,分别是安西、北庭、河西、陇右为首的西部军团,和范阳、河东、平卢为首的东部集团。 大唐帝国的所有精锐可以说全都在这两大军团当中,全国大半的兵力也集中在这两个军团。 当时长安城附近拱卫京畿的中央军也不过9万多人,可想而知这两大军团的内战得有多么激烈! 西部军团的统帅安史之乱前期是哥舒翰,最后被杨国忠、李隆基坑死在了通关,于是郭子仪接替了哥舒翰的位置!香积寺之战的目的 此时大唐帝国的半壁河山都被安史叛军占据,帝国的东西二都也已丢失。安禄山已经称帝立国号"大燕",李隆基也已经在陈玄礼的庇护下逃到了成都。 太子李亨也已经在西边称帝,刚刚登基的李亨需要用一场大胜来树立起自己在全国百姓心中的地位,也能很好的鼓舞处在劣势之下的帝国将士。 如果此役失败大唐帝国则灰飞烟灭、顷刻瓦解,如果胜利则能占据主动,扭转战场局势扫清叛军。 西部军团 政府军:11万人马 吐火罗:5000人马 于阗:5000人马 党项人:1万2000人马 阿拉伯雇佣军:约2000人马 回鹘:5000人马(借兵,附加条件) 其余诸部:2万5000人马 共计16万4000人马,757年由郭子仪带领一路向东直奔长安杀去。 总指挥:广平王李俶 前敌总指挥:郭子仪 东部军团 三镇叛军:约11万人马 总指挥:安庆绪(刚杀死父亲安禄山) 前敌总指挥:安守忠、李归人 香积寺之战前双方纸面实力分析 大唐帝国西部军团人数占优,但是兵员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多都是临时动员的。作战经验也不丰富,个人战斗水平也不高。 东部军团这边虽然人员数量比着西部军团不占优势,但是自安史之乱开始历经大小战役的磨练。全体将士身经百战,战术水平高相互之间也是经历生死,斗志激昂! 而且帝国半数的精锐骑兵此时都在东部军团手中,这是一个优势。 总的来说交战双方都是当时世界最顶尖、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香积寺之战的全方位复盘 公元757 年9 月西部军团先头部队在李嗣业的带领,下声势浩大的一路向东进入到长安城南的香积寺地区。 此时遇到了带领东部军团先头部队的李归仁,双方二十多万长兵马随即在香积寺已北地区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交战双方对彼此皆了如指掌,甚至双方队伍里不少中高层曾经都在一个大帐里并肩作战过。 香积寺之战没有战略战术可言,也不需要任何奇谋诡计。比的就是勇往无前、不怕牺牲的意志力,就是刀对刀、枪碰枪的硬实力,拼的就是谁人多! 战斗打响李归仁率领先头骑兵直冲西部军团,李嗣业率领士兵手持陌刀对冲过去。但是久经沙场的李归仁可不是吃素的,在他的这波指挥之下西部军团败下阵来。 唐军先头部队此时阵脚大乱,好在李嗣业一人提着陌刀冲向了敌军大喊道:"今日以身诱敌,死而无憾! "犹如开挂一般连续斩杀几十名东部军团叛军。此刻自家骑兵也支援过来,这才稳住阵脚。 后面的过程也大致如此,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是纯粹的肉搏阵地战。 西部军团第一波倒下了,第二波顶上。 东部军团第一波倒下了,第二波顶上。 西部军团第二波倒下了,第三波顶上。 东部军团第二波倒下了,第三波顶上。 你没有看错,这场战役就是这么枯燥乏味毫无看点。 尸骨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就这样从白天打到傍晚,还是未能分出胜负。双方不愧是帝国最顶尖的部队,持续了三个时辰后战损比还维持在1:1。 此时东部军团因为本来人数不占优,战损比又是持平,这样下去必败无疑,安守忠决定拿出最右一波队伍侧翼迂回偷袭西部军团。 但是出动的部队被西部军团斥候发现,就在此时一直按兵不对作为西部军团杀手锏的5000回鹘精锐骑兵冲向东部军团,全歼了准备偷袭的队伍。 看着最后的底牌被灭,此时的东部军团叛军军心动摇,如丧家之犬一样四散而逃,被西部军团追击者之下尽然溺水淹死尽二万之多。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八个小时,阵前斩杀东部军团叛军60000人,叛军淹死20000多人。西部军团自身亡60000人,伤10000人! 《资治通鉴.唐纪》:"自午及酉时,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 清理现场一直持续傍晚,郭子仪带领人马杀入被安禄山为首的东部军团盘踞占领的长安城,进城后又俘虏叛军20000万多人! 《资治通鉴》记载:"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掳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 因为有约在先,李亨借回鹘5000铁骑之前说过只要长安城不要其他。进城后的回鹘5000骑兵在几万帝国西部军团的面前,肆意抢掠城中百姓。不过西部军团人数众多,劫掠的钱粮比回鹘人要多上不少!结语本来不到一年就能结束的战乱,被老年昏庸的唐玄宗一顿骚操作拖到八年之久。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愿勤王。安禄山长期节度三镇军政大权一把抓,即使他不想造反,手下的人也会推着他造反。香积寺之战虽然赢得了胜利,帝国西部军团掌握了主动权,但是李亨的不靠谱指挥之下直到763年2月17才平息叛乱。但是帝国经此一役实力大打折扣,中央高度集权再也不能实现,河北三镇百姓、安禄山等一众叛军祸害了大唐帝国接下来的15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