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纪410年,蛮族攻陷永恒之城罗马,许多罗马人把此灾难归咎于新近流行的基督教。时任希波主教的奥古斯丁著书为基督教辩解,题目叫作《上帝之城》。 进入5世纪的罗马帝国内外交困。就外部而言,北方日耳曼蛮族的势力不断增强,时常南下侵掠。在帝国内部,来自西亚的基督教持续扩张,破坏了传统的罗马信仰和文化。基督教本是巴勒斯坦犹太人社区内的一个异端,其创始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他的信徒,如保罗等等,把基督教义带入罗马帝国腹地,此后就迅速传播,造成传统罗马文化的衰落和势微。 罗马帝国家大业大,虽然内外交困,也还支撑了很长时间。作为帝国核心的罗马城,历经800年而安全无虞,是罗马帝国存续的象征。五世纪初,持续南侵的蛮族终于兵临罗马,特别是西哥特首领亚拉里克率众先后三次围困罗马。前两次,罗马人都以大量财物为代价,劝说亚拉里克退了兵。比如,亚拉里克第一次围城时,罗马人交出了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以及其它财宝。到了410年的第三次围城,亚拉里克拒绝议和,终于攻破罗马的防卫,其军队劫掠杀戮三天,对罗马造成极大伤害。 罗马城在此前八个世纪内安全无虞,现在一朝被蛮族攻破,许多罗马人认为新起的基督教是罪魁祸首。在他们看来,基督教动摇了罗马人的传统信仰和品德,因此激怒众神,所以罗马才会有如此之大的灾祸。 基督教被责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基督教教徒自己言论的结果。早期的基督教教徒中很多是下层民众,他们对于宗教的理解比较浅显和具体。尤其是他们关于上帝恩宠和惩罚的观念,几乎是即时即刻式的,就是说,凡人有所求,上帝有所应,就是那么直截了当。这些人平常宣传这样的理念,待到出现了罗马陷落这样的重大灾祸,他们就无法回应众多尚未加入基督教会的传统罗马人的诘难。 奥古斯丁出生于北非海岸上一个罗马公民家庭,他与大多数早期基督教徒不同,受过良好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教育,曾经是古典哲学和修辞方面的教授。奥古斯丁年过三十才信仰了基督教,后来出任希波教区的主教。这样的经历使奥古斯丁成为当时罗马帝国境内少见的基督教知识分子。 在其著作《上帝之城》里,奥古斯丁主要阐述宗教信仰与日常观念的区别。他说,上帝之城是精神世界,人类之城是凡夫领域,这两者有实质的不同。人们不应该以尘世的想法去比附和理解上帝的旨意。上帝之城之所以是上帝之城,就是因为它超出了人类生活的范畴,任何以日常观念解读上苍的企图都注定是徒劳的。人因其原罪,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也包括所谓的好人,他们也同样要历经磨难。人的最终希望是上帝的拯救,从而脱离尘世,进入上帝之城。 我们从某种角度来看,奥古斯丁对于基督教的阐述反映出古典哲学中的精神主义,也就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所强调的物质与理念之间的区别。奥古斯丁作为一个基督徒,用哲学说明宗教教义,加强了基督教神学,让基督教登堂入室,终于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统天下。 公元430年,蛮族汪达尔人围困奥古斯丁主持教务的希波城,奥古斯丁病死城中。 -------------------------- Roman Empire - 罗马帝国 Barbarians - 蛮族 St. Augustine - 圣奥古斯丁 -------------------------- 蛮族攻陷罗马 奥古斯丁的忏悔 作为主教的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