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是红色革命老区,30~60年代是胶东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中心。莱阳人民为胶东地区乃至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付出了大量心血。 依靠丰厚的文化底蕴,莱阳衍生出很多中高等院校,现在青岛、烟台、济南、徐州都有与莱阳有渊源的学校。 01 莱阳二乡师 1930年,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在莱阳成立山东省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二乡师),校址在原莱阳剧院附近。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 这所学校虽是弹丸之地,但却藏龙卧虎,汇集了一批堪称一流的教师,吴伯萧、何其芳、老舍、王哲、王冶秋......他们的名字,时至今日依然个个如雷贯耳。虽仅存了7个年头,却在山东乃至中国教育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烟台的三所中高等院校与莱阳"二乡师"有着渊源。 莱阳师范 1948年,山东省教育厅决定"二乡师"在莱阳复校 1950年,更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1958年,莱阳师范学校改称莱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专科迁至烟台,成立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留驻莱阳,恢复莱阳师范学校名称 2011年,撤并到蓬莱师范学校 烟台幼儿师范高专 1932年,创办蓬莱乡村简师, 1937年停办 1942年,创立北海中学的内设师范班,续接蓬莱乡村简师 1951年,师范部独立,设立山东省黄县师范学校 1959年,黄县师范由龙口迁至蓬莱,更名为山东省蓬莱师范学校 2011年,与莱阳师范学校合并,成立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2020年,改办为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鲁东大学 1958年6月25日,莱阳地委、行署决定在莱阳师范基础上筹备莱阳师范学院, 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改办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由中共莱阳地委主管,为副厅级单位 1960年6月,开始陆续有专科班搬迁烟台新校址,12月,正式更名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师部留驻莱阳,恢复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 后又经历了烟台教师进修学校、烟台师范学院,2006年改称鲁东大学 02 莱阳中学 1945年7月,创办莱阳中学 1945年11月,胶东行署决定以莱阳中学为基础,恢复胶东公学 1946年3月,胶东公学一分为二,一部分与烟台东山中学、烟台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称山东省立胶东公学总校。8月,以师范部为基础成立胶东师范学校;另一部分称胶东公学分校 1947年9月,胶东公学总校转移到乳山县,与转移出的烟台一中、二中组建烟台联中。胶东公学海阳分校部分师生流亡到青岛 青岛四中 1949年,流亡到青岛的师生,并入鲁东联立临时中学,称第一分校莱阳中学。校址在青岛十中的前身私立明德中学 1949年6月,原莱阳中学改名为青岛第四中学 2021年4月,青岛四中与青岛二十八中合并,成为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 青岛十中 1952年9月,青岛四中本部与私立明德中学合并,更名青岛第十中学 2009年7月,青岛十中停办 2018年,成为青岛商务学校分校区 莱阳一中 1948年10月,胶东公学莱阳分校在莱东县鹤山后村复学,更名胶东中学 1949年5月,胶东中学迁到莱阳城卢乡书院(今宋琬故居) 1950年,改称山东省立莱阳中学 1952年,改为山东省莱阳第一中学 03 莱阳农校 1951年6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办莱阳农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院校之一,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这所学校衍生了两所本科普通院校。 青岛农业大学 1958年,莱阳农业学校更名莱阳农学院 1963年,更名莱阳农业学校 1976年,更名莱阳农业大学 1978年,更名莱阳农学院 2007年,搬迁青岛市城阳区,更名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启迪科技学院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莱阳农学院海都学院 2007年,莱阳农学院搬迁至青岛城阳区,更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2023年,将搬迁至莱西市姜山,或更名为青岛启迪科技学院 04 华东交通学校 1947年3月,华东军区兵站部决定,工训大队改办为交通学校,校址在莱阳城东北的沐浴店一带。 山东工业大学 1947年8月,因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华东交通学校被迫就地疏散 1948年4月,在益都(今青州)恢复华东交通学校 1948年10月,交通学校迁入济南,改名为华东交通专科学校 1948年底,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在徐州(当时属山东省,1953年划归江苏)建立分校 1949年9月,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及徐州分校的摩托车、土木两系,并入山东工业专科学校,后改为山东工学院、山东工业大学 华东交通专科学校 1948年底,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在徐州建立分校 1949年9月,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及徐州分校的摩托车、土木两系,并入山东工业专科学校,另一部分改办成新的华东交通专科学校 点右上角关注,阅读往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