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宁波争贡事件,揭秘明朝倭寇泛滥的原因
作为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这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可谓一言难尽,曾经对中国是无比的崇敬和向往、还以中国为师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可"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却野心极度膨胀、妄图将中国侵吞......对于日本不同时期不同方式的入侵行为,我们也是耳熟能详,而明朝时期的倭寇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倭寇入侵形势图
我国对倭寇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元朝,由于日本镰仓幕府实行海禁政策、不允许商人出海经商,导致诸如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进入日本;而一些不法商贩通过走私将中国商品引入日本,由于当时日本手工业尚不发达、丝绸、瓷器等商品稀缺,这些不法商贩趁机抬价谋取了暴利
不法商贩的暴利使一部分浪人(下级的流浪武士)眼红,他们便三五成群的组织到一起,无视幕府的海禁政策来到中国沿海打劫,再将打劫到的货物贩卖到日本谋取暴利,这就是最早的倭寇。但是相比明朝时期的倭寇、这些日本浪人尚不成规模、也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武装力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中期倭寇泛滥呢?这就不得不提明朝倭寇入侵的转折点、宁波争贡事件了
影视剧中的日本浪人
日本漫画中的宁波争贡
明朝建立时恰逢日本结束南北朝乱世,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主动遣使入华朝贡当时的大明天子朱棣,当时朱棣刚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日本来朝贡等于承认了他这个新皇帝的合法性,龙颜大悦的朱棣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并将日本视为属国开始了和他们长达百年的朝贡勘合贸易
1467年爆发应仁之乱后的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这一时期室町幕府和足利将军威信扫地,各地大名(幕府下面的诸侯)割据一方成了实际上的土皇帝。与此同时强有力的大名都盯上了幕府向明朝朝贡的权利,纷纷想取而代之、从而使自己垄断和明朝方面的贸易。其中最有实力的是细川家大名和大内家大名
嘉靖二年(1523年)细川家和大内家先后派遣使团入华朝贡,双方碰巧都在宁波登陆。为了争得这个朝贡的名额,细川的使团和大内的使团互相指责对方所持有的勘合是伪造的,自己才是幕府指定的朝贡使者
勘合是明朝事先颁发给各朝贡国的一种凭证,类似于执照签证,进行朝贡贸易的使团入华必须持有勘合才能和明朝朝贡、同时和明朝的商人进行合法贸易。——百度百科
其中细川家的使团副使宋素卿是浙江人,他依靠人脉贿赂了明朝安排朝贡的官员,让他们把先到的大内家晾在一边、安排晚到的细川家进京朝贡。结果不知怎么的东窗事发、愤怒的大内使团一把火烧掉了细川使团下榻的使馆、随行的武士还劫掠了细川使团的朝贡货物;细川则以牙还牙、双方在宁波大打出手
大内家家徽
细川家家徽
结果人多势众的大内家武士不仅残杀了细川的使团,还在追杀宋素卿的沿途烧杀抢掠、从宁波一路杀到绍兴,后又折返回宁波劫掠百姓;除了无辜的老百姓外,试图阻止大内家武士暴行的明军一众百户、千户也都相继战死。事发后大明朝廷震怒,调遣大军赶赴宁波,可大军到时大内家的武士早已逃之夭夭
从此之后明朝便下旨终止和日本的朝贡勘合贸易。而日本方面为了得到中国的优质手工业产品、以及更多的财富便决定朝贡不行用抢的、大内等一些大名甚至出资召集日本国内的浪人组成训练有素的、成规模和战斗力的武士集团袭扰中国沿海,而这些人就是明朝中后期泛滥的倭寇
倭寇
面对倭寇来袭,顽强不屈的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先后涌现了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英雄,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抗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