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案红丸案之谜
公元1620年9月26日清晨,即位仅仅29天的明光宗朱常洛在服用两颗红丸后驾崩于乾清宫,年仅39岁,正值盛年的一代帝王为何会如此命短呢?
明光宗朱常洛
这要从明朝著名的"红丸案"说起,这起案件发生于明朝末年,此案是明朝政坛的关键转折,各种形势的错综交织也使得案件变得扑朔迷离,没有任何人因为这个皇帝的离奇死亡担责,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红丸案。明泰昌元年8月29日,明光宗朱常洛刚即位,但自知自己身体欠佳,于是在乾清宫召见了辅臣方从哲等重要大臣,一起商讨立皇太子的相关事宜。
方从哲上谏说:"当务之急应当提前册立皇太子的日期,完成册封之礼仪,这样一来,皇上您便可以安心了。"
朱常洛采用方从哲之谏,于是让皇五子朱由检出来与群臣见面,对着众臣说:"你们日后辅佐皇太子,应以贤德爱民为本,务必使他成为像尧舜一样的英明贤君,这样朕才能安心呢。"
众臣纷纷允诺,光宗又开始问寿宫是否修建好了,方从哲回复说:"已经修建好了,请皇上不必挂心,祝吾皇万寿无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此时此刻,宋光宗突然是哽咽起来说:"朕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疾病缠身,恐怕难以康复,将不久于人世矣,希望各位爱卿能顺应朝政,辅佐好大明江山。"说到这儿,皇帝已经是奄奄一息,毫无生气,两手颤抖,轻轻地示意各位臣子退了下去,只让方从哲一人留下。
众臣离开后光宗皇帝问他,听说鸿胪寺里有人要进药给朕的吗?是否属实,此人现在何处呢?方从哲忙回答说:"鸿胪寺李可灼说是有灵丹妙药,但是徽臣不敢轻信,怕吃出什么问题来,自苦求医问药的帝王很多,可是却未能找到真正的药方子。"
方从哲
朱常洛听他说完后,朕的情况顾不了那么多,也许是病急乱投医吧,立命侍从传李可灼进谏, 李克灼来后,先是为皇上把了下脉搏,接着又询问了发病症状。最后李可灼说有医治的办法。
朱常洛听了十分高兴,当即下令进药。这时有一个大臣说,我有两个同乡人用过类似的这种药,一个有效,另一个却无效,可见这类药并非是万无一失的,陛下是否要慎重考虑一下?这时礼部的另一个官员也说,这药效果不明,万不能轻举妄动。但是明光宗朱常洛依然治病心切,催促御医用药,御医只能按照皇帝的意思,将李可灼施与的红丸药配好给他服下。没有想到神奇的是,吃过此药之后,光宗之前的哮喘毛病好像消失了。
光宗为此多次的称道,李可灯衷心可表。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有服侍皇帝的侍从道,圣上服完药之后,四肢温暖,想进饮食。于是众臣,欢呼雀跃,齐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此后大家就都退出了宫外。只留下李可灼和御医继续留在宫中观察。
而退下的方从哲,却还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再次到宫门后等待消息,此时正巧碰到了李可灼出来,于是急忙地向他打听消息,李可灼告诉他,皇上服了红丸药,感觉舒畅,可继续服药,但是还怕药力过猛,只能是稍等数日之后再服,如果效果一样的好,圣体也就能很快康复了。
但是光宗可等不了了,急忙的要求服下第二颗红丸药。御医多次劝阻,但都难违圣命,于是让皇上第二次服下药,没过多久,御医们询问李可灼皇帝的身体状况,李可灼说,圣上服完药之后,感觉同样的安稳舒适。听了这些话,方从哲等人才安心地离开。
可是谁能想到,第二天清晨,宫中就传出了急昭,召集群臣进宫,群臣纷纷的慌忙起床赶到宫中。当群臣还没有进入宫时,便听见宫内传来了一片哀嚎之声,"皇上驾崩了,皇上驾崩了,呜呜呜……"听到太监和侍从们的哭喊声,才知道清晨时分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了。
这一天是大明泰昌元年九月初一,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满朝舆论哗然。皇上服用红丸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方从哲,李可卓和崔文升。这个崔文升是皇帝的近侍,一直在皇帝身边服侍,因为李可卓和崔文升都是服侍皇帝进药的人,怀疑当然有理由,而为什么会怀疑方从哲呢?
也许是光宗皇帝在服药的前前后后多次的召见了方从哲,而方从哲对皇帝是否服药进行了把关,如今这关没有把好,反让皇上驾崩于寝宫,这怎么能不让众臣议论和怀疑呢?
就在朱常洛死后半月余,这年的10月中旬,朝廷上下要求追查"红丸案"的呼声达到了高潮。有人上书指出,方从哲虽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无论如何,作为红丸此事的协调大臣,虽不至于死罪,但也难辞其咎,这也算是给追查红丸案的元凶定的一个基调。
方从哲思来想去,其实他也是逼迫无奈,才让光宗皇帝服药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很长的奏折给刚即位的明熹宗朱由校,一方面仔细的为自己辩解,另一面十分诚恳地提出了自己打算隐退的请求。
最后经过熹宗皇帝朱由校的准奏,天启元年十一月初,这位辅政八年的老臣子无奈地离开了京城。作为施药者李可灼被充军,近侍崔文升被贬到了南京,在那个帝王至高无上的时代,没有被杀头,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方从哲背后是否有更大的主谋未现身?这至今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