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杂多为藏语译音, 意为扎曲河源头。 你或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是它的"关键词", 总有一个让你心动。 大美杂多。杂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 澜沧江发源地、 长江南源、 中国虫草第一县、 最美星空摄影地、 中国雪豹之乡、 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 雪域牦牛文化发祥地 …… 众多"关键词", 成就了"宝地杂多"! 大美杂多。杂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杂多县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地处唐古拉山北麓, 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 杂多县。赵凛松 摄 因出产的虫草品质好, 这里也有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之称。 冬虫夏草。杂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县域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 但全县总人口却仅有6万多。 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鹰与月。王初 摄 这里还有, 高远清丽的天空, 交错纵横的河流, 星罗棋布的湖泊, 刀削斧劈的峡谷, 苍翠挺拔的怪柏, 绝美的草原风光, 多彩的藏风民俗 …… 若是慕名而来, 绝不让人带着失望离开! 杂多的清晨。王初 摄 2021年10月12日,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三江源也让更多人熟知。 江源风光。青海石径 摄 三条江里, 比起长江、黄河, 澜沧江相对低调了很多。 但它依然是, 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 世界第九长河, 亚洲第四长河。 中华水塔·囊谦澜沧江。李晓南 摄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北麓, 杂多县西北边, 源头海拔5200米, 主干流总长度2139千米。 大美杂多。杂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此时的它还被唤作扎曲河, 便已经在蓝天白云下,纵横交错; 在峭壁间,与巨石对峙; 在狭窄的河谷里,奔腾叫嚣 …… 大美江源·澜沧江。图登华旦 摄 当它自西北流向东南时成长为澜沧江, 经西藏、云南冲出国境,又被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流经 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2016年,澜湄六国以水为媒, 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到如今,澜湄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果, 给沿线居民带来红利。 参与澜湄国际影像周团队。刘兵 摄 而在澜沧江源头的杂多县, 则开启了"澜湄万里行" "澜湄国际影像周" "星空演唱会"等一场场江源之旅。 查旦迎宾队。刘兵 摄 相约昂赛大峡谷 杂多县东南部的昂赛乡, 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区核心保护区, 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第一个 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的试点, 是游客进行生态体验的打卡地。 境内以山地为主, 有著名的昂赛大峡谷。 昂赛大峡谷。赵凛松 摄 这里保留了青藏高原 发育最为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 水平巨厚红色沙砾岩, 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 形成石墙、石峰、石柱、陡崖等 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昂赛大峡谷壁挂公路。赵凛松 摄 脚踏在昂赛的青青草地, 抬头可见雄鹰翱翔天际, 转身便能倾听澜沧江水滔滔, 静下心来看云卷云舒, 心灵仿佛也沐浴了洗礼。 澜沧江畔。康泰森 摄 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佛头山, 远观如一尊佛陀的头像, 默默地见证着季节的轮替变换。 佛头山夕阳。刘兵 摄 棵棵古柏伫立山坡, 与佛头山遥相呼应, 静静守护着峡谷的日月星辰。 古柏。何倩楠 摄 神秘的千年白塔经过岁月的洗礼, 色彩如新。 古壁画、螺旋石、天柱石、 日月洞、梵文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 使这里更添几分神秘。 白塔。赵凛松 摄 格萨尔王时期的森阿赛遗址, 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 白塔遗址。赵凛松 摄 还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自在地在草地上撒欢。 牦牛。徐迅 摄 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美景后, 还能去黑帐篷感受淳朴的藏式风情。 品尝糌粑、奶茶、酸奶、手抓牛羊肉等 藏式美食。 藏式风情。徐迅 摄 白云下, 峡谷群峰耸峙,雪豹、猞猁、兔狲等 猫科动物在活跃其中, 使得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猫谷", 有"中国雪豹之乡"的美誉。 大美杂多。杂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 旗舰物种雪豹不时在观测镜头前亮相。 来这里"邂逅"雪豹, 成为许多旅行者的梦想。 生态管护员"大猫谷"为雪豹拍"写真"。 扎西达哇 摄 除了雪豹, 猕猴、岩羊、狐狸、狼、鹰、秃鹫等 近百种动物也在这里自在生活。 岩羊在山坡上漫步、奔跑。 赵晓宇 摄 到了每年七、八月, 三江源的雨季来临, 澜沧江水也变得湍急而浑浊。 此时,乘艇顺流而下, 不但能欣赏到两岸的美景, 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洪荒之力。 澜沧江漂流。赵凛松 摄 2019年, 澜沧江漂流 获得三江源国家公园昂赛大峡谷 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特许经营许可, 吸引着世界各地江河探险者来此体验"漂流"。 这项生态旅游项目, 不仅可以提高牧民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中外嘉宾体验澜沧江漂流。 马铭言 摄 还有21户自然体验接待家庭培训上岗, 接待着中外慕名而来的自然体验访客。 向自然体验者展示拍摄到的雪豹照片。赵晓宇摄 截至2021年11月, 昂赛自然体验项目累计接待479人, 总收益173.72万元, 接待家庭平均增收3.7万元。 接待家庭讲述雪豹的故事。徐迅 摄 星空无言,承载着深深的告白 当夜幕降临, 昂赛变身成暗夜公园, 满天星斗成为主角。 因为离天更近, 星星们像是落在了树梢一样触手可得。 巴艾涌营地-星空房与星空。蒋晨明 摄 星空下, 来一场藏族风情篝火晚会。 高高的火堆画出光圈, 一群人围绕篝火载歌载舞, 脸上都绽放着最灿烂的笑容。 篝火晚会。何倩楠 摄 在澜沧江边遥望星空, 不时划过的流星带走"心愿", 灿烂的银河也让人抛下一切烦恼。 昂赛大峡谷英仙座流星。刘兵 摄 深夜, 躺在昂赛大峡谷星空营地的帐篷里, 月光洒落床头。 有繁星陪伴入眠, 梦里也全都是星星的"味道"。 星空房与星空。蒋晨明 摄 在这里, 仅用手机的镜头 便能记录下人们的追星故事。 手机拍摄昂赛大峡谷星空营地。何倩楠 摄 或是用延时镜头, 记录深蓝的天幕间的星空变化, 留下一圈又一圈灿烂的同心圆。 巴艾涌营地-星空房与星空。蒋晨明 摄 邂逅查旦湿地 如果说昂赛大峡谷似 厚重、刚毅、坚强的男人, 查旦湿地就是那个 大气、知性、温婉的女人。 它们是自然的巧手创造的佳人, 承载万物, 孕育生命。 查旦湿地。赵凛松 摄 查旦湿地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西部, 南接西藏, 是长江源区最大泥炭湿地, 长江南源当曲发源于此。 长江南源当曲。赵凛松 摄 站在山上俯瞰整个查旦湿地时, 一个个水泊好似"明珠", 镶嵌在碧绿的草原, 不觉就会想起白居易写下的 "大珠小珠落玉盘"。 查旦湿地。赵凛松 摄 身临其间, 水泊清澈见底, 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倒映在脚下, 藻花点缀其间, 和绿草一起铺满整个草原, 连到了天边。 查旦湿地水泊里的野花。 白日丁布江才 摄 河边飘着炊烟的帐篷, 溜达着的牛羊群, 悠闲吃草的马儿, 打破面的平静的水鸟, 偶尔路过的藏野驴 …… 给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查旦湿地藏野驴。赵凛松 摄 每当黄昏来临, 霞光洒向水面, 点点金光为草滩披上灿烂的晚装, 邀请大家共赴一场秘境之约。 查旦湿地晚霞。 白日丁布江才 摄 查旦湿地的美, 不仅美在自然景观, 还美在独特的人文风情民族风情。 骑马。 白日丁布江才 摄 抵达湿地后, 藏族同胞身着盛装, 高举彩旗, 骑着骏马夹道欢迎。 查旦迎宾队。刘兵 摄 热情的藏族姑娘小伙手舞哈达, 一句"扎西德勒", 为客人献上真挚祝福。 查旦迎宾队献哈达。刘兵 摄 悠扬的敬酒歌, 新酿的虫草酒, 热乎乎的酥油茶, 藏式土灶上翻滚的茶水。 点赞。王初 摄 最后尝一碗 软糯香甜的人参果牦牛酸奶, 像是喝下整座雪山! 品尝酸奶。王初 摄 帅气的"扎西", 美丽的"卓玛", 策马扬鞭,疾行在草原上。 元气满满的笑脸 和蓝天白云一起倒影在水泊中, 美成了一幅画。 合影。 白日丁布江才 摄 放下牧鞭,成为生态管护员 在杂多的草原, 总能看到生态管护员, 手拿塑料袋, 捡拾垃圾。 捡拾垃圾。玉树州宣传部供图 曾几何时, 因自然变迁、人为活动等因素, 导致三江源草原退化、河源断流 …… 冬日佛头山。杂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如今,在三江源国家公园, 每户都有一名或多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 他们管护草原、观测生态、监测气候 …… 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 看。徐迅 摄 生态管护收入, 生态体验特许经营, 越来越多的牧民 成为江源生态保护的受益者。 欢歌迎接远方客人。康泰森 摄 这么美好的地方, 一辈子总要来一次。 杂多已做好准备, 等你来这里放下行囊。 查旦湿地的夜。何倩楠 摄 带大家感受"世界第三极"和 "中华水塔"的生物多样性, 领略藏族文化独有的魅力,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演奏。胡金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