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三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如果违反了春天之气的规律,那么少阳之气不生,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如果违反了夏天之气的规律,那么太阳之气就不生长,就会发生心气内虚。如果违反了秋天之气的规律,那么少阴之气就不收敛,就会发生肺热叶焦而胀满。如果违反了冬天之气,那么太阴之气不能潜藏,就会使肾气衰弱。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适应养生的根本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一根本原则,则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由来死生的本源。违背了就会起灾害,顺从就不会得重病。这样可以说是掌握了养生的规律。这个养生规律,圣人遵从,愚人违背。遵从阴阳变化规律者生,违背则死亡。顺从则安定,违背则祸乱。如果不顺从阴阳四时变化而违逆,就会生病,病名叫内格(内格:古病名,即关格。指阴阳上下表里闭塞不通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水谷不入(关闭),二便不通(阻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所以圣人不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倡导未病先防;不治疗已经形成的祸乱,而注重在未乱之气的疏导。假如疾病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疗,就像口渴了再去挖井,发生了战斗再去铸兵器,不是太晚了吗?
个人理解:最早的治未病的论述,真是太有智慧了。而且不是孤立的看待问题,而是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