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春节假期,大多数的国产厂商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但对于有些合资厂商来说,它们可能年前就在考虑2023年如何渡过的问题了。 2022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7%,一年的时间提升了6.1个百分点。 大众、通用、日产、本田等合资厂商的销量却在不断下滑,那么,它们的竞争力是否真的下降了呢?销量的确低于预期 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2054辆,同比仅增长1.9%。在大市趋缓、增量有限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跟合资厂商抢饭吃。 事实上,如果没有12月份的年前旺季带来的销量猛增,合资厂商的表现会更惨。丰田11月销量12.85万辆,12月达到20.27万辆;本田从11月的7.73万辆飙到12月的13.75万辆;大众从11月的15.8万辆飙升到了12月的25.39万辆。 但这样的旺季一年也就这么一次,靠着旺季的疯狂促销"打鸡血",显然不是长久之计。销量,不能与竞争力划等号 销量的基础是产品实力带来的竞争力,但销量与竞争力并不总成正比关系,它们之间有时间差,而且容易受到X因素的干扰。 2022年轿车销量排行榜前15名中,国产轿车占了5款,但其中有4款都是新能源车型,燃油车中只有长安逸动进入了前15名,但销量还没43.39万元起售的宝马5系高。 SUV市场也大抵如此,进入前15名的国产SUV有6款,3款是比亚迪,哈弗H6同比下跌29.1%,长安CS75同比下跌16.7%,与合资车并没有本质区别。 可见,在燃油车产品力层面,合资车型并没有出现明显倒退。 那么,那个导致市场格局震动的X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是:新能源!燃油车无忧,新能源决定生死 其实国产车的强势主要是新能源带来的连锁反应,2022年合资厂商影响力、销量、竞争力下滑问题也主要出在新能源上。 2022年12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只有5.0%,自主品牌加上造车新势力,市场份额达到惊人的84.1%,合资品牌则只有6.5%。 2022年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前15名中,只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厂商入榜,但两家加在一起只卖了19万辆,略高于比亚迪的十分之一。 这就是国产与合资目前的竞争态势。 在燃油车领域,合资车并没有犯明显错误,竞争力也"在线",但新能源大势已成,国产车无心恋战,它们已经在新赛道上狂奔了。 其实,战略眼光、转型速度也是竞争力的一部分, 新能源车才能决定车企未来的生死,但合资厂商似乎还没上道。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中国基本实现了20年前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时的战略目标,这是汽车行业的百年变局。对于合资厂商来说,未来的2-3年,将会决定它们的最终命运。 一本书看懂新能源汽车 ¥61.6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