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同的五个方面即政策协同、创新协同、产业协同、交通协同以及规划协同来对该区域经济协同进行路径分析,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哈尔滨、齐齐哈尔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哈尔滨与齐齐哈尔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 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所谓空间结构就是经济活动在地理范围上的表现。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哈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已经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哈尔滨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梯次推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粮食加工基地即绿色农业产品深加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西部中心城市,是哈大齐核心走廊的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的重要工业基地。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交通使得空间格局初步搭建起来,并且哈尔滨、齐齐哈尔区域集中了超过黑龙江省50%的人口,在产业上集聚了整个黑龙江省的重点创新产业,具有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以及人口集聚实力。 (二) 交通实现互联互通 城 市间各种要素有效流动、高效集聚必须依托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城市之间的资本、信息、人力等要素的流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铁经济的不断发展,黑龙江省省政府重大战略中提出了要建设"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的谋划,主要是以交通铁路作为主要抓手,打通城际铁路与市域铁路之间的断点和堵点,推动地区之间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以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强化交通枢纽功能,不断提高基础设置网络的贯通性。 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平原,位于其东北部,是东北亚地区的主战场,同时也是我国对俄合作的重要中心城市,第一座亚欧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从铁路方面上看,哈尔滨的铁路主线为四条即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哈大线; 从水路方面上看,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为黑龙江的主要水路资源,该水路与俄罗斯远东的部分港口相连接,经过江海联运线,从东面进入鞑靼海峡,直接可以到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在对外贸易、对内交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 从航空方面上看,哈尔滨太平机场处于东北亚地区中心位置,是东北三省甚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空交通枢纽,二〇二一年太平国际机场在新冠疫情的强大影响下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350万人次。齐齐哈尔市地处东北地区西北部,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城市,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节点,并且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主要中转站。 齐齐哈尔处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汇地带,东面与大庆市、绥化市相连接,西面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毗邻,南与白城市接壤,北与黑河市交界。主要的高速公路有三条,并且在此处还有哈伊、哈黑、齐甘、齐富、明沈等公路。 齐齐哈尔与哈尔滨虽然相距358公里,但是目前黑龙江已初步打造了以哈尔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齐齐哈尔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网络。哈尔滨、齐齐哈尔高速铁路的开通,将齐齐哈尔代入了高铁经济圈中。在公路建设方面,二〇二一年绥满高速开通后,使得哈大高速和大齐高速连接更加畅通,西部高速网格化,有利于哈尔滨与齐齐哈尔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三) 产业优势明显 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维护国家的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以及产业安全的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关乎国家的发展大局。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在实施"五大安全"战略中起到重要的角色,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对于哈尔滨、齐齐哈尔协同也起到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主要依靠粮食的供应,黑龙江省一直都是保卫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由于哈尔滨与齐齐哈尔良好的生态资源以及水资源,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保障粮食增量潜力最大的地区。地处松嫩平原的齐齐哈尔与中部平原的哈尔滨具有气候条件好,降水多,水资源丰富的特点,为水稻、玉米以及大豆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〇二一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中,黑龙江省上榜55家,占全国总数的11%;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农业企业上榜34家,占全国上榜企业的6.8%,占整个黑龙江省的61%。足以说明在粮食保障上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具有具备优势。 在农副产品加工中,哈尔滨市的五常大米、尚志木耳、哈尔滨红肠等商品和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定品牌影响力。哈尔滨绿色食品主要是集中在绿色食品加工业,尤其是大米食品加工产业,占全省比例偏高,加工产业哈尔滨具有制造基础,齐齐哈尔是主要的粮食主产地,哈尔滨市对于玉米、豆制品、蔬菜和养殖业加工等若进行重点深加工,可以加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第二,装备制造业。在东北地区考察之时,重点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在于重点把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对于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装备制造业中,哈尔滨、齐齐哈尔继承了"长子"最优良的基因与血脉。哈尔滨新区集聚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例如哈飞福特汽车,哈工大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 哈尔滨经开区中的航空汽车产业城,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例如国家级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并且有哈飞、哈电、哈轴等重点企业,通过产业基地与重点企业的集聚作用,推进航空、汽车等为主要产业的集聚中心。 齐齐哈尔拥有中国机床行业龙头企业齐重数控、二机床集团;拥有铁路货车的龙头企业齐轨装备;拥有北方建华和北方机器这两大装备企业,其中装备制造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一重、汽车集团、齐重数控等核心企业非常突出,生产的加氢反应器、大型矿山采掘设备、大型成套连铸连轧设备、重型数控机床、核电设备关键部件、铁路货车车辆、大型铸锻件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仅在国内处于重要位置,在世界也位居前列。 第三,冰雪产业。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著名的冰雪旅游区和避暑度假区。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资源丰富,SSS级的户外滑雪场有5个,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滑雪胜地;齐齐哈尔是我国有名冰上运动装备制造商,对于冰雪产业提供了产业供应链条,为哈尔滨冰雪产业打造新品牌。 (四) 政策优势明显 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这一区域政策的提出,将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放在了国家层面进行谋划与推进,为哈尔滨、齐齐哈尔协同发展潜力随着政策的落实得到极大释放。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快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的区域互动、双向互补的新格局。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务院对于东北地区的发展历来都很重视,二〇〇三年的东北振兴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到二〇一六年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东北地区的重视。明确表示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性,所以面向黑龙江省,要发挥出哈尔滨对于东北地区的带动作用,不仅要自身发展,也要带动周围去打造要素自由流动格局。 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层面来看,二〇〇四年提出的哈大齐工业走廊,为哈尔滨、齐齐哈尔协同发展奠定基础。近期,提出要建设"一区两带多基地"的工业新布局,"一区"是以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创新引领区","两带"则是以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代表的"工业支撑带"以及佳木斯等城市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带"。"多基地"是国家级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规划中哈尔滨与齐齐哈尔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加速推动哈尔滨、齐齐哈尔地区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