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有新人# 小寒,冬日暖阳落于 三汊河桥 ,长江与秦淮河交汇折射出老下关之光,将不绝的岁月深藏于此。 站在三汊河大桥上俯察落日余晖, 鼓楼滨江的商业辉煌和市井烟火的活色生香, 尽收眼底。 从破茧到蝶变,三汊河这些年的变化,堪称一部 城市变形记 。 PART 1 三汊河口,鸟鸣鱼跃 三汊河河口滨江地区处于 外秦淮河风光带与河西滨江风光带 的交汇之处。 若是把外秦淮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比作两条龙,那么三汊河河口滨江地区则应该是两龙聚首、二龙戏珠之地。 据《南京市政建设志》:未建三汊河桥之前,南京城北仅有三汊河、清江桥两个渡口,当年 每天渡客量达1.5万人左右 ,高峰时每小时2000人,并随带1500辆自行车过河,渡口非常拥挤,经常发生人车落水事件。 1989年建成的 三汊河大桥 和近年建成的 下关大桥 ,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如今的三汊河地区,和南京很多老城区一样等待着 地铁通车后的重生 。 从百年商埠的民国往事,到滨江风光带的美丽天际线;从中山码头的传统, 到地铁5号线、9号线落定…… 曾经的老下关、未来的鼓楼滨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住在 新河一村 的原住民说:"几十年前,三汊河还没有桥,全部是人工摆渡和小轮船摆渡。因河西还没发展,随着时代变化,政府建两座桥,还有滨江大道、公园、市民广场、渡江胜利纪念馆。每到傍晚到江边游玩人很多,河口的入江大闸像两条巨龙美丽壮观。" 记得上一次来三汊河还是18年去 渡江胜利纪念馆 参观,一晃五年过去了。 "乘舟西辞出三汊,孤帆远影入江流。" 前几年三汊河口一带每天清晨都能看见零星的垂钓爱好者,后来为了 保护长江生态 ,禁捕后河口少了许多人。 不过滨江绿道上不乏骑行者、跑步者边赏江景边运动,三汊河桥下也有不少老人聚在一起晨练聊天。 破茧的三汊河,正经历、走过城市发展的阵痛, 破而后立,光速成长。 PART 2 生活在三汊河 住在三汊河是什么体验?这一点, 新河一村和树人的家长 最有发言权。 从老下关到如今的鼓楼滨江,有很多人接受不了下关的变化。 其实老下关的本质,还藏在那些普通的街巷里。 理发去滨江, 照相去迎江,吃汤包去长江,洗澡去天发池,热河路到南京西路,下关人心中的新街口。 走在 郑和南路 上回忆过去的老街,光亮的马蹄青石路、门板装卸中酱菜的味道、远途归来歇脚裹腹的面食店、渡口边机器隆隆的煤基店,摇橹吱吱的小渡船…… 拐进有恒路又是一番童年的味道,远远就能看到后方连成片的高楼,而眼前的新河一村小区虽然破旧,年代久远, 但是相比高楼大厦有人气的多。 居民楼下开满了小吃店,打牌的老人扎堆在路口,买菜路上时不时凑过去看看牌, 生活气息无处不在。 生活在三汊河是美好的,房价低点就更好了。 三汊河地处顶级学区 龙江 ,房价是这里必不可少的话题。郑和南路上两步一家房产中介,这一切都跟树人脱不了干系, 南师大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和树人小学皆位于此。 几年前,有"南有南外,北有树人"的说法。 "冲外上树" ,这四个字说的就是冲南外、上树人的意思。 同样的施教区,三汊河的"老破小"吊打其他区域高端住宅, 树人门口的迎江园更是高达八万一平。 优渥的名校资源 一定程度上也给三汊河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推动力。 如今的三汊河早已是环境焕然一新,高档楼盘聚集,交通越来越便利,只是划为鼓楼后老下关的地位却也不如从前了。 但曾经"听饭到长江、理发到滨江、住宿到挹江、照像到迎江、情死下长江"这样的日子, 还是和老下关一起留在了我们心里,让人怀念。 PART 3 有恒路,味道守恒 不管老下关如何蜕变,三汊河扎堆的美食不会变, 有恒路的味道不会变。 三汊河的居民能深爱且怀念这个地方这么多年,自然也是接受了老南京们的口味考验。 有恒路每天早上和傍晚才营业的 小戴猫灌饼 ,一开工就会排满人。说到小戴猫,它的名声可能还要大于三汊河…… 一开始小戴猫只有夫妻俩经营,后来人气高涨,帮手也随之多了起来,小小的一家店里面挤满了人。 鸡蛋灌饼个头不大,拿到手看着有点像我们常吃的手抓饼,不过里面搭配的 里脊和烤肠很扎实 ,老远就闻见鸡蛋香,外皮也很酥脆。 自家调的灌饼酱料也很有味道,早上吃个早点或者下午茶充饥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戴猫隔壁就是 老刘包子店 ,再加上旁边的毛弟鸭子店,三家店一字排开, 这便是有恒路流动最密集的中心腹地。 老刘包子店国庆后新推出了蟹黄汤包,本想去尝尝鲜,可惜九点就已经卖完了,我去的时候甚至 只剩下一笼汤包了 。 不过在我后面来的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特地带着孩子从 迈皋桥 赶早来吃汤包,结果只剩下了烧麦,可见他们家的汤包有多受欢迎。 老刘家的汤包肉馅和汤汁都很足, 是非常典型的老南京人爱的那口, 只不过15一笼我觉得还是有些小贵了。 在鸭子店扎堆的南京, 毛弟鸭子 绝对能在爱鸭人士的排行榜上占得一席之地,再不济也绝对是三汊河居民的最爱。 毛弟鸭子在三汊河叱咤风云二十多年,每天顾客络绎不绝, 熟客们都直接带自家的饭盒来装鸭子, 颇有食堂打饭的风味。 我傍晚去买鸭子还是热乎的, 看得我真迫不及待直接上手来一口。 毛弟家的鸭子不是那种很脆的鸭皮,皮和肉有些分离,不过不影响它的味道, 鸭肉香软肥而不腻,甜卤也是一绝。 三汊河还有一家不得不提的小吃店就是郑和南路上的 二子锅贴 。 这家店豪横的很,不光只卖三样东西而且 一到中午准时关门 ,但是生意依旧好到爆。 他们家只卖白粥、茶叶蛋和最大的主角锅贴, 就靠这三样,在三汊河屹立多年。 二子的锅贴不是整个煎的通体金黄,而是 底部小火慢煎 ,这种锅贴吃起来不会太油,又容易回味。 来吃早饭的每个人都是二两起步, 配上一碗香黏的白粥, 开启美好的一天。 三汊河的一砖一瓦,在岁月的流逝里渐渐成了历史,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了永恒。 长江奔腾而来,流过古今,两岸的盛衰变迁,都和它一起向东涌入大海。 也许老下关不复存在,但无论何时来到江边, 还能吹到和从前一样的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