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陕西亟需深入挖掘唐诗唐文化
唐诗之旅地图
初冬,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王浩若凝望着原畔竖起的"诗圣故里 花园杜曲"八个大字,感慨满怀地吟出了一句唐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作为"长安唐诗之旅"文化项目发起者之一的王浩若,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在唐时文化圣地少陵原、樊川等地,随着唐时盛景流水落花,那些文人雅士吟咏于此的唐诗佳句,似乎也成为了明日黄花。仿佛没有人会记得,这里与唐诗居然还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联系。即便有少陵原畔醒目的"诗圣故里",在当地村民眼里,对于诗圣杜甫依然茫然不知所云。
"长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里是一个永恒的城市,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唐诗平仄相间的韵律中,我们一切的努力,只为唤醒历史的记忆,在长安少陵原、樊川这片土地上守护唐诗,留下乡愁。 "王浩若这几年一直为"长安唐诗之旅"奔走呼号。
-01-
长安人没有遗忘唐诗 也未曾遗忘杜甫
长安遗忘了唐诗吗?
唐天宝五年,踌躇满志的青年杜甫来到了唐朝的中心——长安城。在《饮中八仙歌》中,他描绘了眼中长安的盛世图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此,杜甫在长安一直生活了十三年,自号少陵野老,后世也称其为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文化艺术馆
提到杜甫草堂,如今关于杜甫最重要的文化地标非成都杜甫草堂莫属,在杜甫草堂的石碑上,游客们会不经意间看到诗人冯至那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人们提到杜甫的时候,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相比之下,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少陵原上建于明代的杜公祠,也就是如今的杜甫纪念馆,却显得颇为寂寥。一代"诗圣"杜甫,曾经居住在这里,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篇。事实上,与十三年的长安生活相比,杜甫在成都只生活了四年左右时间。
长安人没有遗忘唐诗,也未曾遗忘杜甫。 在长安人张哲民新近撰写的小说《杜甫在长安》一书中,全景式记录了杜甫在长安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在考据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小说的形式还原了杜甫在长安的生活,将杜甫在长安十余年间一幕幕过往从笔间划过。
在长安区樊川中部的杜曲镇,杜甫文化艺术馆就坐落在少陵原西坡下的夏侯村。杜曲,其名来源于古代长安贵族杜氏族群的聚居和其地紧挨潏水的缘故。杜甫文化艺术馆创始人是长安区乡贤薛平,2021年开馆的杜甫文化艺术馆,意在实现诗人"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的夙愿。"将杜甫文化艺术馆建在杜曲是由于杜甫曾长期生活于此。如‘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表明,杜甫曾生活居住在少陵原杜曲樊川。希望以此挖掘杜陵文化、杜甫文化、唐诗文化。"创始人薛平如是阐释初衷。
-02-
呼之欲出的"汉文化影响圈的寻唐之旅"
这阵子,因为"长安唐诗之旅研讨会"的召开,"长安唐诗之旅"文化项目发起者之一王渊平,显得格外忙碌。11月15日召开的那次会议上,由他绘制的那幅"古长安少陵樊川唐诗之旅"地图,将这一项目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在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少陵原樊川终南山唐诗之旅参观路线",其大致路线为:到长安韦曲,从樊川路出发,过"杜公祠"到陕西省职业技术学院南面数百米,右手是"杜甫雕像广场",西面少陵原畔竖有"诗圣故里花园杜曲"八个大字。再向南到夏侯村,右手路西是"杜甫文化艺术馆"。往前过杜曲镇向前桃溪堡村西,是崔护的桃溪园(荒废着)"。继续向前向左转弯到王莽街道的韦兆后沟村,沿路半坡路北是"李商隐樊"南故里文化艺术馆"。然后走两条路线:一是上原到大兆街道去司马村,村西的最后一条街是"杜牧纪念馆",村外是"柳宗元墓地"。二是掉头返回从洋桥岔道向右上"太乙长安道"看三公里的唐诗碑石走廊。再跨过关中环线去五台街道华家新村,参观"白居易乐天国际文化艺术馆"。返回路北是"唐村"入口。之后出来向右顺关中环线返回,从长安大道上神禾原,在城南大道的十字向西接口的东南角是贾岛的"推敲园"。这一线路全程五十多公里,目前仍是草创阶段。
王渊平(左)、王安宁(中)、王浩若(右)在白居易乐天国际文化艺术馆门前合影(王安宁系该馆馆长)
"长安唐诗之旅"文化项目,经过五年多的田野调查与史料梳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杜甫文化艺术馆、李商隐樊南故里文化艺术馆等唐代著名诗人在长安的纪念馆相继成立,这些场馆均由热爱唐诗文化的民间人士如企业家等出资筹建。
长安城外,樊川之南,是李商隐最为喜爱的地方,曾经赁屋居住,号樊南生。诗人还曾将自己的两部文稿命名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在樊川之南,如今李商隐樊南故里文化艺术馆拔地而起,创始人姚莲叶,是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从乡村一步步走过来,曾有幸成为了长安区三届区政协委员,为长安文化的发展,建过言献过策,竭力为家乡尽点绵薄之力。"我们用大诗人李商隐的深远影响来筹备樊南文化艺术馆,既是对他的恩德的一种怀念,又是对他诗歌艺术的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他一生生活颠沛流离,却用心血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歌和以樊南取名的两部文集,这是我们所有后来人的骄傲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筹建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意在弘扬唐诗文化,特别是李商隐的文学价值,激励后人的爱国情怀。"姚莲叶介绍,目前馆藏在不断丰富中,李商隐诗集、碑刻正在搜集整理中,同时正与地方各级政府沟通解决李商隐雕像和碑廊及李商隐文化主题公园的选址,以期形成长安唐诗之旅。
筹备者与参与者们对这一项目难掩兴奋之情,并为之赋予了更为闳阔宽泛的文化意义:作为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将为长安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不久的将来"长安唐诗之旅"更将成为"汉文化影响圈的寻唐之旅"——"诗意长安"将是全世界华人梦中的诗和远方。
-03-
复现唐代郊野田园牧歌的景致
在"长安唐诗之旅"发起人王渊平看来,这一项目的操作性强、可行性大,其重点在于,目前还不需要当地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扶持,只需要做好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这一项目,只需要把少陵原和樊川再到太乙长安道、终南山等与唐诗有关的地方,像珍珠一样串连起来,形成项链,让游客来西安不光看到兵马俑,还能看到少陵原和樊川这一脉中唐诗文化的历史辉煌。"王渊平的见解颇为独到,西安大的文化旅游路线已经成型并且很成熟,"长安唐诗之旅"是一条新路,会和当地的旅游、经济进行互动。后期包含教育、研学等系列的内容,有着田野调研行走实践的意义。"事实上,终南山这一区域,在文旅方面其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随着这一项目与‘唐皇城复兴计划’形成互动,将把长安大都市范畴延伸到南边来,把已有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发,复现唐代郊野田园牧歌的景致。"
-04-
"长安"应该成为"唐诗之旅"的起点
在"长安唐诗之旅"项目小组致信中共杜曲街道党工委、杜曲街道办事处的一份名为《关于推动长安唐诗之旅,合作开发少陵原樊川文旅景点的建议书》中,署名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长安唐诗之旅小组的专家团队对这一项目予以首肯并达成共识:长安区杜曲街道所辖区域,是唐代文化诗词歌赋和故事传说的璀璨胜地,也是从西安出发过曲江往城南至终南山唐诗城郊旅游的核心地带,对依托历史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提振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优势。
对于这一认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赞同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长安樊川在唐朝时,很多诗人和文化名家在那里留下过足迹,唐诗可以说是唐代长安的一个标识,这其中,杜甫、杜牧是其中颇为有名的。但‘长安唐诗之旅’似乎与‘唐皇城复兴计划’关联不大,唐皇城复兴范围在城墙以内,长安樊川则远在郊区。"张宝通对"长安唐诗之旅"赞同并支持这一倡议和举措,他认为以文化来带动当地区域的发展,很有意义。这件事一定要先做起来,做起来之后后续才会受到不断的关注和支持。
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张国柱则对"长安唐诗之旅"项目寄予厚望,认为是"未来长安的一张新名片"。"将来热爱唐诗的人,来到西安旅游,观看唐代文化,不光是参观大明宫遗址公园。唐诗是唐朝文明的代表,游览名人故居,打造文化圣地,打造‘汉文化影响区’,也为将来的研学旅行提供氛围。"张国柱建议,希望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因为目前的场馆均是由热爱文化的企业家投资创立,而这一项目最终的方向都会落地到文化产业方面,文旅产业在疫情结束后或将迎来一个爆发期,这也为这一项目提供了一个准备、落地、规范的时间。增加服务设施、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特别是组织形式,让各个纪念馆形成强有力的纽带,使"长安唐诗之旅",以唐诗的名义唤醒大唐长安。
杜甫文化艺术馆馆藏文献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曾是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的嘉宾。对于唐诗之旅,他有着深邃的思考。"长安唐诗之旅"在他看来,一方面引发人们对唐代诗歌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长安区文化资源丰厚,唐代诗人在这里活动的范围也很广,从少陵原、神禾原、细柳原,一直到终南山,这些地方涵括的唐诗也很多,通过诗人的活动来反映唐诗文化,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意。这符合现在树立文化自信的目标,要做的是把诗人和唐代精神内涵发掘出来,把诗人诗歌创作的特点反映出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游客群众所接受和喜爱。同时,不仅是硬件,软件一定要随之匹配,注重准确性、艺术性,让大家喜闻乐见,且能够可持续发展。
王双怀同时提出建议:"只在长安区范围来做,力度仍然不够,浐灞、沣渭这些地方都有丰厚的唐诗资源,但目前希望长安区率先垂范,做成精品。此外比如杜甫,不能只提杜甫在长安区的活动,应当以此为重点,扩大杜甫的‘朋友圈’,把杜甫的生平事业,包括他的社会活动,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等内容也充分体现出来,反映杜甫和唐代的诗歌以及唐代的诗歌文化,这样才有价值、有意义。"
唐诗对于长安有何意义?"唐都长安,曾经是诗人最集中的地方,很多著名的诗人生在长安,长在长安,有的诗人虽不是出生在这里,但一直在长安活动,写出了很多有名的歌咏长安的诗句,高达百余首,如果加上句子更高达上千首。从唐诗中,反映了唐代长安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唐诗就可以对唐代长安城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人文活动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唐文化对于当今文化陕西的发展有何启示和影响?"唐朝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代生活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在唐诗中都能看出。我们讲文化陕西,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的确,我们陕西的文化资源很多,但如何把它们深入发掘出来是关键。唐诗作为重要文化资源之一,是了解唐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了解陕西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
万亩桃花笑春风,周口西华第十九届桃花节盛装启幕市民举家出游赏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枝头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于扬李玉坤实习生郭磊侯琳文李玉坤摄影微风轻拂,桃花含笑,一幅姹紫嫣红的生态田园画卷,正在周口市西华县黄桥乡境内的万亩桃园徐
走进挪威一个安逸至极的国度听那里湖面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雪白明月照在大地,当我第一次听到伍佰老师的这首挪威的森林就会让我联想挪威究竟在哪里?当翻阅了地图册,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遥远的欧洲国家。挪威位于
一场赏花季缘何引来多家企业入驻重庆铜梁这个小镇?李慧敏封面新闻记者李茂佳阳春三月,重庆市铜梁区城郊高低错落的花果山,李花竞相绽放开满枝头。今年赏花季就快结束了,接下来要忙着几家企业入驻开工的事情了。铜梁区石鱼镇兴发村党支部书记唐
假山真水识蠡园蠡园,因临蠡湖(五里湖)而得名。离市区10公里,坐落在蠡湖西北岸青祁村,面积8。2公顷,其中水面占3。5公顷。临湖四望,近水碧波粼粼,远山青峰缥缈湖堤环水,桃柳相映曲枕长廊,移步换
河北陵山一村世代皆是守陵人,可两千年来,他们不知守的是谁伴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荒草丛生的山体中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洞。看着眼前横空出世的大石洞,以及大洞两侧纹路精美的雕花工艺,工程队的成员们十分敏锐地反应了过来这或许是一个陵墓
内地人旅游宁愿选择澳门都不去香港,真的不仅仅是物价高那么简单自从疫情开放后,来澳门的旅客呈几何倍数增长。每到周末甚至节假日,澳门的大三巴景区总是人山人海,塞得水泄不通,比疫情前还多人,真是名副其实的报复性消费。反观刚刚开始通关的香港,却显得
游客饮酒后1死1失明!当地回应3月16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四川成都一旅行社报团去九寨沟旅游时,在旅行社指定的饭店就餐饮酒后,多名游客甲醇中毒,其中一死一失明。网传的游客甲醇中毒诊断证明根据爆料女游客录音讲述称,
山呼海应,苗乡踏春!湛江柳州融水旅游专列开行湛江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关注3月17日20时45分湛江火车南站人头攒动400多名来自湛江中旅(集团)的游客齐聚在南站前进行着一场简单而又热闹的专列欢送会人群中洋溢着兴奋喜悦的氛围21
线粒体的起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自线粒体。那线粒体是怎么来的呢?漂亮的线粒体三维渲染图一种说法认为,线粒体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在进化的最初阶段,原核
极简历史第七讲秦朝崇尚大的短暂朝代大有学问上一讲讲到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结束了500多年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大统一的王朝秦朝。秦朝的疆域比之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大,甚至连今天越南的一部分也是秦朝的疆土。天下统一了,不
读懂夏朝朋友与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夏后氏同样,要读懂夏后氏历史的我们也是要了解一下的。史记夏本纪载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