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为什么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阵地?
高频,国内用户平均使用时长最高的APP,目前快变成抖音了
私域,资源变成自己的,随时触达,重复使用
这个问题简单又复杂。
1微信成为网民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的社交APP,这是和企业目标用户最近距离线上沟通的载体,无论是交流广度和深度上,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2资讯发布平台便捷,从热点图文制作,到发布完成,并直接形成朋友圈,微信群,群接龙的裂变式传播效应,其效果是其他的新媒体平台都无法忽视的因素。
3公众号,小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对企业来说,成本上相对于独立开发企业网站,app来说,要低廉的很多,且分发平台多样,可以二次在腾讯系列产品上同步发声。
4微信粉丝的活跃度,使用时长最为多,均可以称之为活在微信上的人。
5跟风效应,别家都有了,我这个企业自然也不能少。
1.做任何业务,支撑企业发展的,一定是用户,很精准的用户
从获客渠道、成本、触达率、用户粘性等维度来看,微信渠道一定是最适合的。
2.在几年以前,对于企业做增长来说,最火的一个概念是——增长黑客。
不过我们已经过了暴力增粉的时代,未来的企业营销,一定是运营驱动,所以私域流量这个词就运营而生。
3.那么什么是私域流量呢?
简单说,我们不依赖任何平台(除了私域流量载体,如微信),一些平台,我们要花钱推广,或者受制于其个性化推荐,好的内容不一定有高的阅读量,比如淘宝,我们需要做淘宝客,比如百度,我们需要做SEO,这些都要花钱,而且用户难以管控。
4.微信对于其他平台,相对营销而言,有什么优势?
能够与用户及时沟通
获取用户,如裂变方式成本低,而且客户相对也精准
能随时随地做营销,比如微信群、朋友圈、个人号
公众号和朋友圈可以做用户沉底、做内容营销
小程序可以做商城、可以做活动、也可以做管理用户、沉淀内容的阵地,传播快
在微信内还可以做微信商城,实现社交电商化
举个例子:
我这几年一直从事知识付费行业,我在的公司,在微信内(包含微信个人号、公众号)已经沉淀了至少100万以上的用户,获取用户的方式主要是裂变,主要是公众号裂变、社群裂变、微信个人号裂变。
一般公众号裂变的一次裂变的周期大概是7天,每次裂变大概能新增20000左右粉丝,成本在2000元以内,获客成本相对较低。裂变方式主要是邀请朋友关注公众号领奖品,比如邀请28个人关注,可以给孩子领一套骨牌玩具等。
社群裂变的一次裂变的周期也大概7天,裂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邀请进群(比如邀请3人),一种是转发活动海报到朋友圈,完成任务即可免费听课。
一般在社群裂变的过程中,个人号也随着裂变了,其路径为:
转发海报到朋友圈——好友看到扫码加微信——个人号发送群邀请——进群后转发海报到朋友圈——好友看到海报扫码加微信…如此循环,微信群和微信个人号的粉丝就越来越多。
那么获取大量用户后,如何做好营销?
1.朋友圈营销
我们可以看到很牛的微商,都是卖人设,那么我们做的也是一样,我们不是刷屏,也不是在朋友圈发很酷炫的文字,自夸产品多么好,而是生活化的朋友圈在给你推荐好东西、干货,我们与微信好友既是好友,也是客户关系。
2.社群营销
社群即圈子,大家进这个圈子都为同一样东西而来,我们的产品、课程对大家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管理人员与大家是朋友关系,在这里我们可以敞开心怀聊天,我认识你,也信任你,然后微信群就达到活跃了,微信群活跃了,有信任了,产品就好卖了,有氛围后那些潜水、观望的也冒出来了。
3.公众号营销
公众号虽然红利期过了,但仍然是企业营销的标配,在这里沉淀内容、沉淀用户,你的内容优质与否,还有你这个人是否生动有趣,而不是一个只会更新文章的机器,都会成为内容变现的关键。你在公众号推荐产品,要想想用户凭什么买你的,跟你很熟吗,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你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吗,所以光靠好的文案,也是远远不够的,你首先得有人情味。
看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回到真实得社交圈,在我们得朋友圈子中,那些一呼百应的人,很受欢迎,他们推荐的东西,呼声总是很高。
我有一个朋友,平时为人处事,大家都很愿意跟他相处,朋友很多,对他的认可度也一天比一天高,一天他帮家里推荐猕猴桃,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同学群发了一下,一天卖出三四百斤,我们做社交营销的,做到这个量,需要很努力。
所以社交属性的营销,重在人脉、人情的积累,如此扩大,你的业务才会获得良性的增长。
流量最好的载体无疑是微信,并且最好是个微,个微触达用户一个是私信,一个是公众号,一个是社群,一个是朋友圈,还有小程序这些等等,可以多个点去触达用户。
触达用户的头像、昵称、朋友圈背景都很重要,都是触达用户的点,这里跟大家详细聊聊怎么去设置微信的各个细节。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华润医药的社群运营官饺饺为了我们做了一次分享,她曾亲手操盘了两个社群冷启动的项目,其中有一个案例是高端奢侈品社群,通过社群结合个人号的打法,做到过2个月GMV超过50万。
饺饺对于如何做好社群小号的人设打造有很深的理解,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下饺饺分享的内容吧!一、个人号的基本设置
头像、昵称、个性签名、朋友圈背景
1、头像
如果你是做自媒体个人品牌,头像切记不能选择漫画表情包或者风景,最好选择透露出专业与自信的证件艺术照,配合情景与姿势,建议选择专业的照相馆,会有专门的人指导你如何拍照。
如果实在不喜欢展示真人照片的话,可以选择专人对你的照片进行漫画设计也是可以的。
2、昵称
陌生人第一次加到你的微信号,你得第一时间向他传递你的定位。
你能给他带来什么?
所以昵称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可以套用的昵称公式:名字+领域+身份特征。
3、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展示板。
个性签名又分两种:情绪性与价值型。
如果你是做转化的社群个人号,建议做价值型的一句话介绍,介绍你能够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4、朋友圈背景
朋友圈背景是一个天然的广告位,你可以把自己的身份标签、业务定位、社群介绍放在上面。
但是,我个人不推荐这样做,因为太过营销,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的。
某个人IP朋友圈背景图二、树立人设
通过发朋友圈树立人设,让别人更好地认识。
朋友圈是一个用户浏览率高,非常重要的营销与个人品牌打造的阵地。
所以,如何塑造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最终的转化,很多时候用户的维护与用户画像分析等,朋友圈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就"如何发朋友圈?什么样的朋友圈是能够为个人品牌加分并且提高转化的?"和大家做个交流。
如果是以个人作为一个品牌来运营,在发朋友圈前我们应该怎么有意识的积累个人素材呢,我们要找一些能够加强存在感,增强联系感的素材。
养成拍照的习惯,提升拍照的能力,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外形做一些改变,如果你不太喜欢自拍,那么就需要找到生活中有价值的点,这个有价值的点,根据你的用户的需求有关,就是你的用户希望看到什么。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是做穿搭的,他经常在朋友圈分享的就是清爽的穿搭风格,配以图片介绍,有时候通过图片与用户互动。
朋友圈互动
那具体发些什么呢?
有以下这几个方向:直播生活、展示身边的朋友、老师、用户与自己的联系、输出价值、专业/工作领域相关,个人品牌口碑案例、自嘲式故事、互动式朋友圈这几类。
如果是跟社群运营相结合的,也可以发一些自己社群相关的内容,但切记不要刷屏。
直播生活类:
用户比较感兴趣的是旅行、美食、读书这几类。旅行类的朋友圈内容需要体现有趣的细节、地点背景,最好有点自黑式幽默会让人看的津津有味。美食类主要是以图片为主,最好标明位置坐标、推荐好吃的单品和店。如果是自己家做的就可以简短分享制作过程的有趣经验。读书类的最好提炼一些书里面的金句,结合当下自己的情况或者用户的需求点,输出内容。
展示身边的朋友老师与自己的联系:
最好选择一些大咖,或者行业内比较有名气的朋友或老师。如果不是大家熟知的大佬,那你最好加上老师或者朋友的title,如果大家都认识就最好不要加。不然会显得很刻意,那就不好了。
输出价值:
最好体现你在你这个行业的心得体悟或者资源信息分享,或者前瞻性思考。这个得根据你的领域进行自由发挥,但是这些分享一定要对目标用户有用,用户才会选择看你的朋友圈。
个人/社群品牌口碑案例:
对自己个人/社群品牌的口碑包装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包装,真实、简单、有重点就可以了,有实际成绩如果能以图片或者背书的形式展现,这是最好最直观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评价案例,能够更好的突出真实性。
自嘲式故事:
如果总是夸自己,的确会给别人包装过度的嫌疑,所以最好能够在发一些日常的朋友圈的时候发一些自嘲的故事,自嘲的套路:主动暴露缺点—轻松的话题结尾—以故事的形式展示。
互动朋友圈:
一般是以发福利、选择题、问答题等结合,或者就是邀请点赞抽奖。
发朋友圈互动
这里额外提一个塑造个人品牌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下。
比如搜集一些鸡汤与激励类的金句图片,或者电影/动漫台词截图,自己再配上一段话去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来讲述。后来发现效果非常好。
(有些人喜欢翻我的朋友圈来喝鸡汤,吓得我赶紧把我的朋友圈设置为30天可见。)
发朋友圈的最佳时间段(4个):
1、1:00发,第二天早上起来的人能看到
2、12:00发,中午吃饭能看到
3、17:00下班前发,坐地铁能看到
4、22:00睡前发,躺床上看
频率建议:新手期:生活类1、案例类1、干货类1、工作类1成熟期:根据目标用户占比与用户反馈,去迭代优化
但是做这个个人号,切记要和用户保持高度的联系,不要发个朋友圈就跑掉了,用户找你找不到,你能够第一时间回答用户问题,亲切有耐心,你才能够赢得用户的好感,对于你的社群运营也会更有帮助。三、如何用个人号做粉丝增长
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个人号怎么办?
首先需要养号,也就是把朋友圈先建设起来,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社群机器人。
另一方面,寻找你擅长的引流平台对你的号进行引流(例如知乎、豆瓣、小红书、头条号等),自己做一个公众号其实更好引流。
切记让用户加你而不是你加用户,因为让用户因为有需求加你,后期这些用户比你自己加的用户更容易转化。
我们都知道微商和代购很会玩朋友圈,其中的一批确实很烦人,整天刷屏。但为什么还是有一部分人能够很好地完成销售呢?其实也在于她们对于人设的打造。
所以笔者很早之前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有的时候我们总期望自己的微信号运营得"高山流水",容易让用户搞不懂你在做些什么;而你将微信号变得五花八门,疯狂宣传,用户又会觉得你"营销过度",开始主动疏远。
如何把握好这两个极端的平衡,其实就是微信号人设打造的核心,微信个人号跟社群相互结合,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点赞并关注!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scyyhd",有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问题~~
.做任何业务,支撑企业发展的,一定是用户,很精准的用户
从获客渠道、成本、触达率、用户粘性等维度来看,微信渠道一定是最适合的。
2.在几年以前,对于企业做增长来说,最火的一个概念是——增长黑客。
不过我们已经过了暴力增粉的时代,未来的企业营销,一定是运营驱动,所以私域流量这个词就运营而生。
3.那么什么是私域流量呢?
简单说,我们不依赖任何平台(除了私域流量载体,如微信),一些平台,我们要花钱推广,或者受制于其个性化推荐,好的内容不一定有高的阅读量,比如淘宝,我们需要做淘宝客,比如百度,我们需要做SEO,这些都要花钱,而且用户难以管控。
4.微信对于其他平台,相对营销而言,有什么优势?
能够与用户及时沟通
获取用户,如裂变方式成本低,而且客户相对也精准
能随时随地做营销,比如微信群、朋友圈、个人号
公众号和朋友圈可以做用户沉底、做内容营销
小程序可以做商城、可以做活动、也可以做管理用户、沉淀内容的阵地,传播快
在微信内还可以做微信商城,实现社交电商化
举个例子:
我这几年一直从事知识付费行业,我在的公司,在微信内(包含微信个人号、公众号)已经沉淀了至少100万以上的用户,获取用户的方式主要是裂变,主要是公众号裂变、社群裂变、微信个人号裂变。
一般公众号裂变的一次裂变的周期大概是7天,每次裂变大概能新增20000左右粉丝,成本在2000元以内,获客成本相对较低。裂变方式主要是邀请朋友关注公众号领奖品,比如邀请28个人关注,可以给孩子领一套骨牌玩具等。
社群裂变的一次裂变的周期也大概7天,裂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邀请进群(比如邀请3人),一种是转发活动海报到朋友圈,完成任务即可免费听课。
一般在社群裂变的过程中,个人号也随着裂变了,其路径为:
转发海报到朋友圈——好友看到扫码加微信——个人号发送群邀请——进群后转发海报到朋友圈——好友看到海报扫码加微信…如此循环,微信群和微信个人号的粉丝就越来越多。
那么获取大量用户后,如何做好营销?
1.朋友圈营销
我们可以看到很牛的微商,都是卖人设,那么我们做的也是一样,我们不是刷屏,也不是在朋友圈发很酷炫的文字,自夸产品多么好,而是生活化的朋友圈在给你推荐好东西、干货,我们与微信好友既是好友,也是客户关系。
2.社群营销
社群即圈子,大家进这个圈子都为同一样东西而来,我们的产品、课程对大家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管理人员与大家是朋友关系,在这里我们可以敞开心怀聊天,我认识你,也信任你,然后微信群就达到活跃了,微信群活跃了,有信任了,产品就好卖了,有氛围后那些潜水、观望的也冒出来了。
3.公众号营销
公众号虽然红利期过了,但仍然是企业营销的标配,在这里沉淀内容、沉淀用户,你的内容优质与否,还有你这个人是否生动有趣,而不是一个只会更新文章的机器,都会成为内容变现的关键。你在公众号推荐产品,要想想用户凭什么买你的,跟你很熟吗,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你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吗,所以光靠好的文案,也是远远不够的,你首先得有人情味。
看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回到真实得社交圈,在我们得朋友圈子中,那些一呼百应的人,很受欢迎,他们推荐的东西,呼声总是很高。
我有一个朋友,平时为人处事,大家都很愿意跟他相处,朋友很多,对他的认可度也一天比一天高,一天他帮家里推荐猕猴桃,只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同学群发了一下,一天卖出三四百斤,我们做社交营销的,做到这个量,需要很努力。
所以社交属性的营销,重在人脉、人情的积累,如此扩大,你的业务才会获得良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