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2%
挖掘产业优势 推进乡村振兴
核心阅读
建设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拓展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发挥返乡入乡创业人群联农带农优势……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2022年我国乡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去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
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补齐基础短板
延长产业链条
春暖花开,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上清村板栗种植基地,乡亲们正忙着清理杂草、施肥作业。"上清板栗个头大,口感脆甜。"正在施农家肥的种植大户童庆锋介绍,目前他种植板栗260多亩,年产量超10万斤。
据介绍,上清镇板栗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累计带动1200多户农民增收,其中包括53户脱贫户。"当地的小板栗成长为大产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童庆锋坦言,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运输时间长,加上没有冷链物流车,好多板栗烂在半路上,损耗很大。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保鲜期很短,储运压力很大。
"政府积极协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童庆锋介绍,近年来,上清镇加快补齐道路、物流等基础短板,不断增加冷库库容,让板栗"住"进了安全舱。随着仓储冷藏设备不断完善,板栗销售期从"一季卖"拓展到了"全年卖"。
基础不断夯实,链条持续延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14万亿元、增长3.6%左右,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是关键。在江苏省泗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天都有一辆辆满载食用菌的货车,开往上海、北京等地。去年,华绿公司江苏基地的7家菌菇工厂共销售鲜菌菇约12.5万吨。以占地1平方公里的精深加工板块为核心,当地持续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到2022年,累计10家以上企业入驻精深加工板块。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未来应当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加工产能向县域布局。
应用前沿技术
拓展新兴业态
"大家好,瞧瞧这刚摘下来的西红柿,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现在下单,下午就能发货咯……"手机这头,主播边品尝、边讲解;屏幕那头,消费者纷纷点赞下单。振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杰能介绍,借助直播带货,这段时间特色农产品的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年产值预计达到500多万元。
在黄杰能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以往特色农产品一直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把山里的果子卖出去,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黄杰能说。
改变源自一根网线。最初,黄杰能在手机上做微商,有时一天纯收入能有1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他开始学习电商运营。公司一步步壮大,员工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实现了芒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助力田东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都提高了不少。
当前,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为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动力。
新技术促进新业态,新产业催生新融合。近年来,随着文旅、康养等产业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也大量涌现。
融融春光里,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人气正旺。据统计,综合体建成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杜堂村第一书记葛天才介绍,下一步,还将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打造村景融合示范区,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融合农文旅,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说,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人才创新
积极联农带农
春意盎然,山东省金乡县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连栋温室大棚内,黄瓜、辣椒、茄子等长势喜人。示范园负责人刘海方正给前来购苗的菜农介绍:"黄瓜苗嫁接到南瓜砧木上,种苗抗病力强,采摘期还会延长,产量也会提高。"
聚焦蔬菜育苗、精品采摘,建设高标准苗床及精品蔬菜种植、采摘体验基地;发起标准化农业技术管理培训教室,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达1300余人次,直接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民成为专业蔬菜种植户……近些年,刘海方探索多种方式带动乡亲致富。"未来我们计划建设高标准的研学游基地,通过植物认养、采摘休闲、研学体验等方式,带动更多乡亲分享农业增值效益。"刘海方告诉记者。
"乡村产业振兴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应当引导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加快形成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目前全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
产业兴、人气旺。返乡入乡创业的各类人才,也是积极带动农户致富的力量之一。
今年是新农人陆文婷直播卖蜂蜜的第四年。大学毕业后,陆文婷被浙江省丽水市的生态环境吸引,和丈夫一起奔赴山区,创办了绿谷土蜂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蜂农+合作社+公司+蜂旅融合+销售"的路子。在拥有众多野生花卉资源的丽水,经过多年坚持,陆文婷养殖土蜂4000多群,建设蜂场30余个,遍布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周边,带动1360余户农户开展中蜂养殖、蜜源植物种植、蜂箱制作、土蜂蜜销售等,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作为新农人,要用新的理念、技术,让更多乡亲品尝‘甜蜜的滋味’。"陆文婷表示,"我们计划将直播带货扩展应用到更多农产品,带动更多农户共享数字红利。"
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各类人才创业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带动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记者 常钦)
各美其美争奇斗艳大兴村积极拓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受访者供图汕兴农业园定位为集农业科技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受访者供图连日来,走进汕头市龙湖区新海街道大兴村,只见连片的金
沪上口袋公园见缝插绿中新社上海3月17日电题沪上口袋公园见缝插绿作者高志苗康玉湛走,去口袋公园坐坐。午休时间,上海市民朱女士约上同事,来到了公司附近的口袋公园。莘庄这个口袋公园最近刚完成改造升级,休息
城心的神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null图为长沙城市风光。张昱摄一个地方总有它独特的神采。几年前,我移居长沙,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此后,我特意去探访了一次它的城心袁家岭。许多老长沙人一定对芙蓉
夜景打卡地,或许就在你家门口近年来,申城不断推进街区景观的改造提升工作目前许多地方的街景得到了提升这不,在这些地方的夜间景观已然成为了大家夜游的新打卡地天目西路街道两条鲸鱼宝宝现身恒通路长安路绿墙,为城市街头
泰国假期专车909号列车带游客打卡北碧府桂河大桥近日,据泰媒报道称,泰国曼谷华南蓬火车站在每个周末及公共假期设有一趟909号列车,途径佛统府并前往北碧府知名的桂河大桥。据了解,该座大桥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结束后泰国政府买
海南新添一湿地公园于月底完工,它在这里近日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已初具规模预计将于今年3月底完工届时,藤根河两岸将建成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儋州藤根河湿地公园。新海南客
人生最美,遇见你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生最美的遇见走过许多地方,看过了许许多多的山水,美丽的杭州在我的记忆里依然如诗如歌,秀美如画,让我无限向往,多少次在梦中,我在红花绿树间徜徉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
中国人报复性游泰国,结果被泰国人报复性噶腰子了?!一夜之间,一大批中国游客涌入泰国一夜之间,一大批短视频用户在抱怨暹罗变了,太失望了,不值得了。也是一夜之间,一篇篇中国人报复性旅游,结果被泰国人报复了的系列文章,转载刷屏,热议四起
巴里加斯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印度,妄图染指我们冈底斯山的前沿据点当今世界,实力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没有实力做支撑,就算再犀利的外交措辞,也会变得软绵无力。在青藏高原的西南边陲,就有这样一个边境村,其村民在距离印度碉堡群仅600米的地方坚持抵
云南未完全开发的七大秘境,适合自驾,要去一定要趁早1念湖念湖位于曲靖会泽,是鲜为人知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在念湖周围的湿地栖息着大量黑颈鹤。黑颈鹤是属于念湖的,同样念湖也属于黑颈鹤。春去冬来,岁月流转。念湖用它的湖水润泽着黑
周毓麟九次计算的功臣丨科学史小画编者按中科院之声不定期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为大家介绍一段科学史和其背后的故事。1982年,作为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学力学数学问题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周毓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