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现在的小孩得抑郁症特别多,是什么原因?结合我20年心理咨询工作中的见闻,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抑郁症的诊断泛滥,出现大量被误诊,被抑郁症的现象 。譬如,常见误区之一把抑郁情绪等同于抑郁症。抑郁情绪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出现的正常情绪。例如,失恋了,出现抑郁情绪;考试失败了,情绪低落,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难道恋爱中被甩了,高兴的手足舞蹈才是正常的吗?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距离远着呢,有多远呢,我个人认为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有抑郁情绪就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情况。 曾接待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抑郁,父母带着去医院求治,通过心理测量,被诊断为抑郁症,然后给开抗抑郁症精神类药物。吃药后,副作用很大,孩子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更加不能学习,父母不敢给孩子吃药了,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调整。咨询中化解掉孩子的学习压力,调整孩子的学习心态与方法,同时心理训练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孩子能独自良好的应对学习生活了,持续性的不良抑郁情绪自然就消除了。孩子出现不良情绪,一定要协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切忌把不良情绪等同于问题,因孩子有什么样的不良情绪就给贴上什么样的疾病化标签,导致孩子被精神病。 二、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过度关注,把情绪当问题看待。 有些家长,孩子出现情绪就如临大敌。孩子高兴了,就觉得这是好的情绪,就觉得孩子过得开心幸福。孩子要是焦虑了、抑郁了、伤感了,就觉得这天要塌下来了。所以孩子在父母这里从小就不能有那一点点不好的情绪,有点不好的情绪父母就赶紧把它消除掉。其实有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比如说,我们自己难道在生活中就没有不良情绪了吗?难道在生活中一有什么不良情绪,我们就如临大敌,把不良情绪当成什么样的疾病吗? 家长不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情绪,他有情绪是正常的,他不开心也是正常的。他有情绪,他不开心不代表着这个孩子不健康,不代表着这个孩子的生命受到了什么威胁,他仅仅是情绪而已,等他适应了这种情绪,他知道自己可以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也没有什么妨碍的时候,这个不开心也仅仅是不开心,这个不开心可能他自己就没有了。其实,在我们咨询室里面,孩子的这种不开心也就真的没有了,因为孩子不关注这个不开心了,不关注这个不愉快了,那不开心他自己就没了。 三、客观的外在压力比较大。 客观上现在孩子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心理压力大引发抑郁情绪。咨询中遇到很多学生因为学业压力陷入抑郁状态。 四、孩子个人方面的因素 。 物质条件提升了,孩子缺乏生活中的磨练,心理素质相对降低了。内心自卑,心理承受性弱,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个人心理不良因素的引发抑郁。内心自卑,对什么都敏感,什么都不敢做,做什么事儿都在乎他人怎么看自己而陷入抑郁状态;内心承受不了人生的挫折及压力,引发抑郁的现象也很普遍;生活中什么都希望顺着自己,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不开心。 您好,儿童得抑郁症的病因很多,精神压力是其中最重要的病因。当我们觉得抑郁症儿童增多时,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父母对儿童的期待以及与其同龄儿童之间的对比给孩子造成的压力,二是孩子在同龄人中感受到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三是社会对儿童抑郁症的重视与关注度的提高。 儿童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儿童抑郁症表现比较内显,容易被忽视,目前对儿童抑郁症诊断难度大。通过近年研究,儿童抑郁症大体跟成人抑郁症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生理层面 生理层面改变,饮食和睡眠有问题,如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容易早起等,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易倦、便秘或腹泻、尿量减少等,且往常应有的活力也会消失。 2、情绪层面 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如焦躁不安、易怒、罪恶感、羞愧感、感到悲伤、无助及低自尊、没信心等。成人抑郁症常见的自卑和自责表现在儿童抑郁症上不常见,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却十分常见。 3、行为层面 行为反常,容易出现躁动、活动量减少、说话和行动变慢、话少、声音小、哭得很激烈等行为,对喜欢的东西失去兴趣,也有可能出现一些负向的行为,如说话讽刺他人、做出破坏行为等,而极少数会有幻觉,若出现以听幻觉居多。 4、人际层面 通常表现退缩,还有可能以易怒的方式呈现,或是易发脾气、与他人争吵、情绪化,甚至于对人际互动采取拒绝的态度。 总之, 不 同的年龄段各有特点。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6~8 岁的儿童主要有腹部疼痛、头痛、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儿童抑郁症的预防 1、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为儿童营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 2、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切勿对儿童施加过多压力,尤其切勿盲目跟同龄儿童对比,要适当表扬孩子。 3、重视儿童心理活动: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平时多忙都要抽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聊聊天,在彼此的沟通中注意对孩子心理健康进行引导和教育,可以的话,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4、培养儿童良好的兴趣:通过培养儿童对某些事物的情趣,可以转移注意力和宣泄负面情绪,如画画、学习乐器、下棋、运动等。总之,儿童抑郁症难以发现,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情绪,做好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工作。 ——小编:南医三院 源源 答:一个心智都没有成熟的人,怎么可能是心理的问题呢?就是孩子身体素质太差了,身体差思维就不正常。另外一个现在的孩子离自然越来越远了。笼中鸟的生活,大人也受不了! 孩子的忧郁我想是来源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地,你对孩子说的话自己感受过吗?比如说孩子你怎么学习的什么都不会,作业还没写完怎么就看电视,一天到晚的就知道玩,别人的孩子都记得什么作业,你怎么记得不全,成天到晚就知道玩,你们有没想过这些话天天说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如果天天有人这样说你你会怎么办,不相信的话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一天个自己放个七八遍,不要说孩子这么小会有抑郁,反省下自己。 为什么感觉现在那么多孩子得抑郁症? 现在患上抑郁症的孩子是很多,从各种媒体,各种交流群就可以感觉到,大医院的门诊量也很大。 现在孩子少,家家都很金贵,娇生惯养比较厉害,宠着长大,尤其是隔辈带孩子,更是没有底线,让孩子形成了没有责任心,不能担当,没有敬畏心,动手能力差,自以为是的特点。家长又逼着孩子学习,从小参加各种班,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经常性的否定、指责。成绩好点的孩子,怕孩子骄傲,希望孩子更好,让孩子不敢失败,怕失败。再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自卑怕失败的性格。 这种性格的孩子,经不住打击,学业负担又重,一旦受点挫折就会焦虑,觉得自己完了,形成抑郁症。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一是社会关注层面;二是发生概率层面。 1、社会关注层面 抑郁症是存在已久的一种心理障碍(关于抑郁症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产生的后果等等,我想并非题主关注的重点,所以略过),但由于以前信息相对封闭,加之发病率较低,因此社会的整体关注度并不高。 如果身边没有抑郁症患者,那时的人们很难想象抑郁症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多大。也因此很多人对抑郁症患者有所误解,甚至批评其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抗压能力太弱等等。 但随着社会信息的逐渐开放,以及名人们的坦诚分享(比如崔永元、大s都曾坦言自己患过抑郁症,并分享过自己的心路历程,张国荣更是以轰动世界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了抑郁症的危害),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的关注度也在增加。 因此,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普及,都使得大家对抑郁症逐渐有了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这也促进了在出现相关症状时人们愿意去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断。 而以上几点的共同因素,也使得大家从感受上来说,得抑郁症的人似乎多了起来。当然,也包括青少年群体。 2、发生概率层面 抑郁症的发生,除了生理原因之外,还有心理层面的因素。 从心理层面来讲,支持感的丧失,即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支持自己,以及心理压力过大,也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孩子作为尚在发育中的个体,自我成熟度及自我关怀的能力尚不足(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既要应对自我感的快速发展,又要应对外界的期待和不理解),是非常需要来自家长、老师等重要他者的支持的。 如果在此阶段他们缺乏这种支持,无法化解内心的冲突和压力,则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甚至患上抑郁症。 从家庭、学校对孩子支持的缺乏来看,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当今社会,虽然我国已脱离了以往整体贫困落后的状态,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追求物质满足的阶段。因此,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一心扑在工作或者事业上,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 (2)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学习好就行了"的阶段,唯分数论。加上当今社会求"快"的大环境,家长们很容易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言论裹挟,从小就让孩子各种超前学习,而不顾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以及可承受力。久而久之,孩子在这样的外力压迫下,逐渐成为了一台学习的机器,无法或者没有机会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慢慢地在机械式学习的模式下,丧失了自主探索的能力。而探索意味着发现自我,是一个人快乐感的重要来源; (3)学校面临升学率等硬性考核目标,对孩子心理健康度的关注远远不够。有的学校虽然配有心理老师,但质量并不高。 因此,当孩子开始出现心理抑郁状态时,可能找不到一个值得信赖或足够专业的人士给予帮助和支持,最终发展为抑郁症。 综上,社会大环境的焦虑、家长陪伴的缺失和科学教育理念的缺乏,以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的不足,使得现在患抑郁症的孩子逐渐增多。 ~~~~~~~~~~~~~~~~~~~~~~ Hi~我是小飞侠喵,两个男孩的妈妈,正经历二次叛逆走在成长路上的中年少女,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心理学爱好者。 欢迎你关注我的耕心笔记。愿我们透过最真实的自己,发现:人间,值得。:) 我一邻居的女儿才8岁,有一天在学校爬到阳台上说要跳楼,老师通知邻居去把她接回来。领去看了心理医生说是得了抑郁症。真不明白这么小是怎么患上抑郁症的,难不成是打少了? 患上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的确是当下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越来越高,给很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带来极大的威胁。那么为何抑郁症患者越来越低龄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1.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 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是孩子一生发展中的特殊时期,他们一方面身体生理发育迅速,让他们一度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但实际上从心理年龄来看他们还十分幼稚,不成熟,这就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身心危机,生理上出现如消化不良,胸闷,心慌等功能性紊乱症状,心理上则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则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中无法自拔; 2.父母学校给予施加的学习压力过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绩成了中国家长考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因为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导致会不断督促压迫孩子放弃生活中的一切爱好,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由此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很多孩子因此厌学,逃学,与父母关系失调,产生争吵和矛盾,父母作为他们最亲的人因为成绩的问题而成了孩子们的敌人,因而让孩子内心感到痛苦,焦虑,不被理解,最终演变成抑郁症。 3.网络成瘾问题; 孩子们在父母学校没有获得足够的理解和爱,就会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通过逃避现实的方法去逃避痛苦,但实际上网络并不能彻底给他们以幸福,他们会在虚拟的世界中愈发沉沦,更加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以至于最终会变得自暴自弃,彻底丧失生活的信心,情感上没有寄托,变得焦躁抑郁,有不少的网瘾患者患患上抑郁症。 4.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也是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很多孩子由于无法很好的协调自己的和他人的关系,以至于在学校中经常和同学老师发生矛盾,自己内心经常感到被嫌弃,被鄙视的痛苦,找不到学校生活的乐趣,最终开始逃学,拒绝去学校上课,还有则是陷入到早恋的问题中,情感上的大起大落会严重刺激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导致他们因为感情上的失落而产生抑郁情绪。 总之青少年的抑郁问题绝不仅仅只是青少年个人的问题,而是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老师共同的作用产生的,所以对于那些不幸染上抑郁症的孩子,请多一分理解,宽容,不要一味的责怪他们,要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带领他们走出抑郁的泥潭,重获新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是家庭因素造成的。现在的孩子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至高无上,父母宠着,亲人们惯着,要什么给什么,无论穿的吃的用的玩的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在学校稍不如意就受不了,长大后在外面根本克服不了困难也受不了气。不思进取,总想着有家人给撑着。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很脆弱,在精神上哪有强大的力量去应对人生路上所发生的一切。所以得抑郁症的孩子比较多。作为父母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还是要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良好地茁壮成长, 使其长大之后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