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之前的时候由于信息比较闭塞,加上国内的消费能力有限,那个时候根本不了解世界上还有什么十大名表,当时只看过或听说的瑞士手表只有"罗马"、"英格(英纳格)"、"菊花(梅花)"三大品牌,80年代以后日系手表也走进了大众消费群体,最知名的有"精工"、"西铁城"等,以后逐步才知道有"江诗丹顿"、"卡地亚"等十大名牌,才知道原来我们流行三大名牌的手表连二线都算不上,但有多少钱就戴适合你的就可以了,明明月薪几千元还要追求几十万的高档品牌也不现实。 英纳格是瑞士名表,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说英纳格了,以前可是老一辈最喜欢的品牌之一,那时候的品牌还有梅花、雷达、西马、山度士和帝舵等等。英纳格,英文ENICAR,是起源于1854年的一家古老的瑞士钟表手工制造作坊。ENICAR的名字,便是由RACINE家族,将其姓名倒转过来写而得名,籍以代表其家族百年以来代代相传精湛工艺的优良传统。 英纳格表是瑞士钟表业历史上的一名重要始祖,早于1910年,英纳格所出产的怀表因其精确度而备受推崇,甚至连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铁路人员,也开始广泛使用英纳格的计时表。到了1930年,英纳格开始制造自动及防水性能的腕表,进而渐渐跻身瑞士著名的钟表品牌。 1970年,英纳格比其它手表品牌更率先推出超薄型手表款式。而英纳格的大海明珠系列则是糅合了当年极受欢迎的雪葩系列款式的最新设计,秉承了雪葩系列抵受严寒和高空的性能,继续向深海作出终极的桃战。英纳格手表一向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为前提,以成熟、稳健的形象立足国际。 但是现在英纳格几乎少有人提起,在商场或者街上也很少见到英纳格的专柜了。主要是那时候英纳格有自产机芯,在没有ETA和SW机芯的年代大卖,很多厂家都使用过英纳格的机芯。但后来受到石英表的冲击,一蹶不振。而且主要市场是在东亚地区,并没有被斯沃琪等大集团看好也就没有被收购,也就没有了资金。 后来在90年代,被HK收购了,在一段时间内把部分装配工厂移到了HK等地区,配件也使用了很多非瑞士生产。品质在那时候开始有所下降。后来瑞士对钟表业开始规范,要求装配一定在瑞士完成,并且对配件的产地也有了相应的要求。英纳格才有所调整,依旧保持了其瑞士制造的名头。 估计老一辈的很多人都还留着那块带有历史记忆的老英纳格,如今的英纳格已经不是当年的英纳格了,时代在发展,很多优良的品质和品牌也需要传承。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很快就会被慢慢的遗忘。你记忆中还有哪些品牌?(木木撇撇撇,图片cr网络,侵删) 瑞士产,80年代末被港资收购。 虽然按照"必须是瑞士机芯、必须在瑞士完成生产/检测、零部件中不少于60%必须为瑞士制造"的标准来说,确实为瑞表,但现在已经不在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名录之列,不受联合会约束。 怎么去定位它呢?算不算港瑞表?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在腕表之家,是找不到它的身影的。 英纳格对于50/60年代的人来说,会有一定的情怀,因为在80年代末,还未被化明行收购之前,跟劳力士一样都是进口表,不是一般人买得起,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到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山度士、西玛、尼维达。 英纳格不算名表..如果非要分个等级的话 ,那我给它分在了四线,五线等级吧。英纳格在国内名声也不怎么样。应该在大陆很少人会听说过英纳格这话品牌吧。听说过的 应该属于后一辈的人多. 这个品牌渐行渐远....... 1·英纳格的手表属于瑞士的,价格也比较亲民..3000到几万不等. 2·英纳格起源于1854年,1988年,英纳格被香港华明行收购,但依然在瑞士进行生产。所有英纳格表都是在瑞士本土制造的。 3·英纳格的风格 走的是商务,优雅的. 18岁老爸送我一块黑盘夜光英纳格表,表盖上有条大鲨鱼,结婚时老妈送我一块18k金英纳格。当年在国内可算是不错的瑞士表。英纳格在表中属4类表还算亲民。现在表的种类多了英纳格渐渐退出名气全无。但是必竞是瑞士表依塔机心,走时精准还是可圈可点的表。 9月30日刚刚入手一块英纳格经典系列!!亨得利服务非常的好,很棒的手表,当场检测,误差2秒,达到天文台级别,做工精美,!!!当时还看了天梭,梅花,天梭的新款潜水表5750又便宜又实惠,但是感觉没有大英纳格漂亮,少了镀金跟镶嵌工艺,梅花表盘又大多太小,适合南方人带!!!真心不错的表,原始亨得利发票!!!起码值得保留!! 此表跟了我快十年了。英纳格六七十年代算瑞士名表。那时候咱国人还不认识江诗丹顿这些顶级的。现在嘛,只能算瑞士表,不能算名表了,香港公司收购,还是瑞士生产,样式传统。价格适合老百姓,一般的就五六千把块钱,就是我这种。当时买了一对,一万二左右。老丈人送的结婚礼物。档次嘛,略高于国产和日本货。瑞士表里面应该算最低端的了。 我1990年在上海钟表商店买的钟表面是度金的25钻当时价格520元带到现在但修过几次现在还戴在手上 六十七十到八十年代初,最时髦的是瑞士表。 梅花,罗马,三类表。英纳格,四类表。市场上也比较多,属较大众化的表。质量,款式,明显优于国产,日产表。男女结婚,梅花表有男式,女式。男方送女方一块小型女式梅花表,价200左右。 有块英纳格,也很荣耀,价175左右。当时工资才三四十元。 七、八十年代是物质匮乏年代,在物质匮乏年代,手表、自行车、衣车、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年轻人结婚时,如果三转一响都具备,那真的是富豪,因为自行车、衣车、手表有钱有时都买不到。 手表是每个人的喜爱或必备之物,因为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时间,有块手表,既时尚、又方便,更多的还体现了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82年读大学时,接触较多的是上海表海欧表等国产手表。我戴的是约8O块钱的青岛牌手表,一直到88年换了块日本产的西铁城,9O年连襟调到深圳工作时把他佩带的英纳格送给了我,96年又花三干五百元买了块美度。直到现在我保存下来的手表就是英纳格和美度。 英纳格在现在来说根本不算瑞士名表,连四线品牌可能都算不上。相比劳力士、江诗丹顿、卡地亚差很远,比梅花、美度稍差,与浪琴、依波相近。 英纳格虽不算名表,但属瑞士进口表,按八十年代工资收入,想买一块瑞士进口表相当不容易。能拥有瑞士进口表,如梅花、英纳格、美度等,是每个人的梦想。佩带手表的年代值得回味,无论过去和现在佩带手表都很有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