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只是摔了一跤,送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竟然是脑出血
说起脑出血,相信在大部分人的认知当中都认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这样的风险。 比如一些长期的慢性病患者,机体功能下降,潜在风险增加,那么在受到一定的刺激后,就容易突发脑出血。
但实际上,对于幼年儿童也有类似的风险,只是致病条件不同罢了。 若没有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异常,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同样会陷入险境。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导致了孩子脑出血?一起看看吧!
一、孩子一跤摔成脑出血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多,正是贪玩好动的年纪。 某天她带着儿子在小区游乐设施上玩,谁知孩子一下没站稳,竟从1米多的台子上摔了下来。 刘女士见状赶紧将儿子扶起,安慰了两句便带其回家了。
异常发生在晚餐时段,当时刘女士让孩子洗手准备吃饭,只见孩子没走两步就瘫在地上呕吐起来,边吐边哭,还嚷嚷头疼。 刘女士检查一番未见外伤,便没有在意,直至儿子晚饭过程中再次呕吐才感觉不对。
刘女士担心孩子可能是骨折或受到惊吓,赶紧带着去了医院。 谁知检查过后却被告知,头部CT显示存在颅内出血。 医生表示,好在现下不是很严重,检查很及时,若没有持续出血,待血液吸收后方可出院。
但如果后续出血量较大,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就这样,刘女士和丈夫陪了孩子一夜,期间孩子的状态还算比较稳定,只是偶尔出现不适。
在后续的5天观察期内,孩子情况稍有好转。 出血随着体内循环逐渐被吸收,脑部组织受压迫的情况也得到了些许缓解。 医生表示,待病情进一步稳定后就能出院。
其实脑出血对于孩子、成年人、老年人都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特别是磕碰造成的隐匿性出血,一般在受伤当下很难发现。 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到伤者的异常变化,就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二、迟发性出血有多危险?
人的头部本身就比较脆弱,对比有肌肉、脂肪等保护组织包裹着的躯体、四肢等部分,头部的"保护结构"会稍显薄弱。 也因此,如果意外发生磕碰,头部很可能会出现隐匿性的潜在风险,其中就包括出血。
而对于孩子和老年人,机体组织更加脆弱,发生此类隐匿性风险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随着损伤部分造成的影响逐渐扩大,比如出血量比预想要多,且持续增加,血液进一步压迫脑部组织,就会影响神经功能。
随着病程进展,脑内发生出血性受损,相关功能运行受阻,伤者肢体上、行为上便会逐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异常表现。 若能及时治疗,还有挽回的余地,若是病情延误,致残、致死的风险就会提升。
因此,面对涉及到头部的意外性磕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持续观察,关注伤者的异常表现,才能有效避免脑部损伤,降低相关风险。
三、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前兆
头颅内部空间虽然有限,但大脑的结构非常精密,发生磕碰后任何脆弱的部分都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出血点。 比如有些人头部磕碰后,出血点集中在前庭功能附近。
该功能主要负责保持平衡,如果出血造成前庭功能异常,就会引起突发的眩晕感。 而有些人的出血部位可能集中在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那么出血增加压迫神经,就容易造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的情况。
再比如有些人,清醒神经受到了出血现象的影响,则容易产生昏昏欲睡、意识模糊的感觉。 若同时伴随头痛、反胃等症状,那么大概率可以判断为大脑环境异常。
建议在伤者发生头部磕碰后,特别是对于表达能力不成熟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持续观察1到3天。 如果有明显外伤,比如头部淤青,通过持续观察,可以辅助排除内伤可能性。
若没有明显外伤,则要提高警惕。 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以及精神状态,一旦在3天观察期内发现以上提到的异常表现,别犹豫直接送医院检查,以防止迟发性内出血对脑部组织造成更为严重的损伤。 总结: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不疼不痒的磕碰,人体还是有很多脆弱部分的,特别是头部,几乎没有保护组织。 一旦出现异常,忽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终身影响。 因此,千万别因为自己的忽视留下遗憾。
各位家长,你家娃有没有掉床、掉沙发磕到过头? 你觉得这种状况需要提高重视吗?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欢迎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