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为啥没有以前香了?是人的嘴变叼了,还是猪变了?
大家好,我是小牧。
春节越来越近了,全国各地的年夜饭以猪肉为主角的"大菜"基本上老少通吃,可以说,中国人对猪肉总有种情有独钟的感觉。
但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何时起,儿时记忆中令人垂涎欲滴的猪肉却已不再如以前那般香了。
有人会说:"你认为肉不香了,是由于现在的生活好啦,吃得太多了",但其实,猪肉不香了并不是我们变挑剔了,而是因为……一、猪的品种变了
提到猪肉,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是粉嫩白胖的白猪。实际上,儿时那些好吃的猪肉,大多数来自于黑猪(土猪) ,我国中国本土猪大多都是黑猪,如太湖猪、金华两头乌、东北民猪、藏香猪等。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钱袋变得越来越鼓,中国本土猪肉的总产量很难满足我们吃肉的需求。为了能让猪长得更快、瘦肉更多,大家可以吃到肉,我国慢慢引进了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白猪、美国杜洛克和汉普夏猪等 瘦肉型猪种,并让这些猪种与中国本土猪种进行混种杂交。从这时起,白猪逐渐取代黑猪,变成了我们饭桌上常见的猪肉。
猪肉不香了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本土黑猪变白猪致使肌内脂肪变少;并且,白猪的肌纤维也要比本土黑猪更粗,更加容易柴。肌内脂肪减少了,猪肉的风味、嫩度和汁水全都减少了,怎么可能会香?
二、猪的养殖方式变了
小时候家里养猪,会用到红薯、玉米、豆粕等饲料慢慢地喂养1年,过年时才能吃。
而现在,大家在超市买来的猪肉,基本都是养殖场集约化养殖、颗粒饲料喂食的 ,生产效率更高、猪肉品质比较稳定。
白猪本来成长速度、循环代谢就很快,加上颗粒饲料喂养,很快就可以出栏。但生长发育快速,还未来得及沉淀风味物质和脂肪,便被摆上饭桌了 。因而瘦肉含量较高,但口味上比不上土猪,口感也不是很好。三、其他因素
现如今,屠宰方式、待宰的时间、运输时长等宰前因素以及烫池温度、烹调方法等宰后处理均会影响到猪肉口感口味。
比如二氧化碳窒息法与电击法相比较,能明显减低白肌肉的发生概率;缩减运输时间、延长待宰时长可以减缓猪只应激反应;烫池环境温度不宜太高,高于60℃会让猪肉烫老、翻卷,从而影响猪肉的口感。
时至今日,大家实现了猪肉自由、大口吃肉,没办法要求每天吃泔水长大的猪肉,不仅要确保安全,又要确保美味可口,还需要物美价廉,我们这样难为猪,猪也做不到啊!
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导致猪肉没了香味?
我是小牧,我们下期再见。
#猪肉##春节##养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