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化一直是最近几年我们谈过最严峻的问题,当然,各个地方其实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政策去做一些鼓励。 昨天,济南率先开始了对生二胎、三胎的补贴,猜测其他城市估计很快也会跟进,这毕竟事关每个城市发展,每个城市GDP,特别是未来10年、20年GDP发展的大事儿: 果然,晚上,我们看到深圳马上跟进了这个政策:1月11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综合考虑深圳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婴幼儿养育成本等因素,按照递进式差异化的补贴思路,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 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 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 生育第三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拟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 上述补贴截至该子女满3周岁之日止发。超过三个子女的,按照第三个子女计发。 简单说,济南是给二胎三胎补贴,都是2.16万;深圳是只要你生,都补贴,一胎补贴0.75万,二胎补贴1.1万,三胎补贴1.9万。 我想很快,其他城市,诸如宁波、上海、广州、厦门等城市估计都要跟进这个政策了。 之所以出台这个政策,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压力,你能想象我们2035年就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下面这个图我之前发过很多次,大家不妨再看一次: 这里面的数据,大家看黄线,出生人口数这条线,我挑重点给大家说就是: 1991年每年新出生人口是2279万; 2001年每年新出生人口是1702万; 2011年每年新出生人口是1604万; 2021年每年新出生人口是1062万。 而2022年跌破1000万也是确定性事件。而且,我们的老龄化要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2035年的时候,我们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届时,整个社会头重脚轻,年轻人少,老年人多,你就会看到类似诸如日本一样的现象:出租车司机是老人,空姐是老人,餐厅服务员是老人,很多岗位都是老人,没错,老人也得继续工作,年轻人不是说没有,而是很少。 极有可能是我们比日本还要严重。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我们现在不做任何改变,到了2050年,我们的人口可能会比现在减少20%-30%,有数据模型预计可能是在8亿上下的人口。 人口红利我们将不会再有,而人口负担我们就会增大很多。众所周知,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核心的原因是人口红利,而一旦人口红利消失,不敢想象,届时我们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 1. 房价大幅下跌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其实不用到2050年,从现在到2035年房价就不会再怎么涨了,很简单,2035年的时候谁再买房,是2010年前后出生的人在买房,这个时候新出生人口已经很少了。而如果到了2050年,是2020-2025年出生的人口在买房,这个阶段每年新出生人口平均算下来可能不足1000万,但是我们的房子会有很多。因此,我不建议大家投资三四线城市房产以及人口持续流出的一二线城市房产,不建议大家投资老旧小区房产也是这个原因,小心到时候不仅会贬值,你每年持有这个房产还会产生很多房产税。 你千万不要成为接盘侠。 2. 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很大的困境。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没有那么多人消费了,你大消费产品卖给谁。而且我们制造业也不再有优势,出口也没有红利了。 3. 再有就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会出问题。到时候这么多老人的养老钱,谁出,因为年轻人少了,工作的人就少了,养老保障体系也是一个问题。你想想,2050年的时候,1990年出生的人就退休了,你看1990年出生了2000多万,所以到时候每年有2000多万人退休,而按照这个趋势,2028年出生的人会刚刚步入工作岗位,问题是,按照这个趋势,2022年新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2028年新出生人口估计就600-700万。你说说这1个人交的各种金去养3个老人,这可能么? 其他各种问题其实都非常普遍。物价疲软,资产价格通缩,社会相对死气沉沉等很多问题。 所以现在各个城市肯定是焦虑的,谁早做行动,谁受益。如果未来能保持人口稳住在每年新出生1000-1500万,我们还不至于出现很严重的后果,但如果新出生人口稳住在500-1000万之间,那么我们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老实讲,济南、深圳的这点补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很小。如果算一笔账,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生一个娃,一直到高中,花100万真的没多说。我旁边的幼儿园已经是1万1个月了,小学初中高中便宜点,一年5-6万。如果上了公立,课外教育也是很多费用。 因此,给这么点补贴,我个人觉着很难吸引大部分人去生孩子。(当然肯定会有一部分家庭,会考虑生的,补贴总比没有补贴好)。未来几年,应该还会有更多关于刺激生育的组合拳出来。 但幸运的是,国家看到了这个严峻的趋势,如果能有办法稳住现在的新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我个人觉着就是蛮好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