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抢,咋么处理?看着是个很简单问题,却能折射出很多东西,育儿理念啊,家教风格啊。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我们都在观察,都在思考,都在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中吧。 具体到这个话题,说一下昨天孩子发生的故事吧。 昨天媳妇带着孩子在小区喷泉边玩,很多孩子都在那,就是一个游乐场似的。 我们家带了把水枪,孩子玩的挺开心,一个小学生也想玩,就和孩子商量,和他的消防车玩具换着玩,俩孩子都同意了。结果,那个小学生的消防车被另一个3岁孩子霸占着,就是不让出来,也不允许一起玩。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去主动商量,要回来或者自己玩。因为我家孩子特别内向,不爱说话那种,我们就借此机会估计他学会和别人交流嘛。 刚开始就是不去,后来去了,但是不说话,就是站那个抢玩具的小盆友那里咬手指头。那个孩子看他过来,就大喊大叫吓唬他,他也不敢抬头。 我过去了,就鼓励他大胆说出来,但是声音太小了,估计自己都听不到……那个孩子就是不让出来,应该是孩子奶奶看着他,就说,你把自己玩具给小弟弟(应该是哥哥,我们家孩子大一点),或者自己的车子给他骑骑吧,好家伙,根本不行,把自己玩具从奶奶手里抢回来,全部藏在儿童车箱子里。 我家孩子没的玩了,还想玩消防车,就要哭……到这里,因为一直在耐心鼓励他去自己解决嘛,其实我自己没底,到底要不要去干涉一下? 因为孩子站在一起,想玩玩具,那个孩子开始推人啦,我家孩子哭的厉害了,我赶快拉开,说不能动手。刚才和孩子商量玩别的,转移一下注意力也不行,就想玩那个消防车…… 这个过程中,那个孩子奶奶,一直没有实质性过问那孩子,就是不疼不痒说一句,你不能占着别人家玩具……当然,每家都有自己育儿理念,外人无法评判。 孩子哭的厉害,没办法。我就回家把小姨给她买的遥控越野车带出来给他玩,体积巨大,带包装一米多那种,带避震可以爬坡那种。第一次玩,孩子喜欢的不得了。 问题又来了,别人孩子都要玩,我就问我家孩子,可以吗?其实我知道问了白问,我家孩子不会拒绝,我就把玩具车让给别人玩,其实我就在反思自己,这样做真的就对么,明知道孩子那么懦弱,不会自己去解决,还那么堂而皇之问他,是不是不公平? 结果就是,崭新的玩具,被别人家孩子当成试验品,各种撞的翻车,花园湿地里越野,全是泥巴…… 自己家孩子任然没得玩……或者自己跟着玩具跑,就是没意识到,这是自己玩具…… 过了一会,儿子大概也觉得没意思,没自己玩的,儿子要回家不玩了。 别的孩子,一直要求都要再玩。没办法,我就说,小弟弟要回家了,你们每个人玩一次吧?当然就是,你不要是不会主动还的,毕竟孩子是没时间概念的。最后拖了十多分钟,我只能自己收回来啦…… 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咋么处理才是对的,一直在反思,到底咋么样才是科学的,能起到以身作则的?觉得好难呢…… 当然,在玩遥控车时候,那个不会分享玩具的孩子,也一直想玩,不好意思,其他小盆友都可以,你不可以…… 自己私心一把吧…… 几乎有小朋友的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但无论什么原因,家长去解决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做,第一要去询问,第二需要介入排队轮流的概念。 出现争抢了,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玩具到底是谁的,如果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属于谁的,就需要去征求拥有玩具一方的意见。这个玩具是属于小朋友自己的,我们把他当成独立、完整的人看待时,他的物品他说了算,我可以询问,但不能强迫。所以如果这种情况下,出现争抢的时候,就应该询问这个玩具拥有的一方,你愿意去给大家或者谁谁谁一起分享这个玩具吗?为什么要问呢?其实很多争抢的出现也不是小朋友不愿意去分享,有可能因为咱们的小朋友太小了,想要玩别人玩具时还不会去表达,或者表达方式不够被理解,直接用手去拿。 那拥有玩具的小朋友就会觉得受到了侵犯,但是你跟他好好去说,很多时候他都是愿意去分享的,如果他的回答是不可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对不是玩具拥有的一方的小朋友说:不好意思,这是他的玩具,他有权利决定谁去玩。他现在想自己玩,我们可以不要去打扰他。那你的玩具你也有权利自己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去尊重他的决定,更重要的是传递给他被别人拒绝和拒绝别人这件事情。一时的玩具争抢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从小就明白如何拒绝别人或者如何接受被拒绝,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了这个意识,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包括平时也可以故意地去拒绝一下他。看看宝贝有什么反应,再把话题拉回来。刚才说的是他如果拒绝我们怎么办?接下来如果他同意分享呢,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如果孩子在两岁半以上,各方面发展得很好的,这个时候我们是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包括这个询问的过程也会鼓励他们自己说出来,比如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 如果同意了,我们也会鼓励他自己去制定规则。大人一般是在旁边观察多于指导,那么小一点的,或者说虽然年龄够了,但是还不会去制定规则的。这个时候对他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排队轮流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争抢一个玩具,经过老师的询问,两个小朋友同意一起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主动介入,跟他们说那现在有一个玩具,但是有两个小朋友,我们需要排队和轮流。 现在先让这个小朋友玩儿十个数,然后再让这个小朋友每个人玩十个数,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带着小朋友们数数,很简单的办法,但是很实用,他们会慢慢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排队、轮流的意思,顺带着学会了数数。 之前一开始我们需要先确定谁拥有这个玩具,那如果不是任何一方的,是一个公共的,我们可以采取相同的流程询问、介入,只不过这个问题是谁先玩的,因为不是他们自己拥有的。一般这个时候如果在幼儿园里,老师就会跟小朋友明确一个事情,这个玩具是大家的,可以一起玩。 那么他先玩的,所以请你等一等,同时也要跟这个先玩的小朋友明确,你可以先玩,但是这个玩具是大家的,并且大家都想玩,所以你先玩一分钟,然后大家排队轮流玩,按照刚才说的排队轮流的方法继续就可以了。 还是提醒大家,适当的时候要给宝贝一些机会,如果咱们的宝贝能力还可以,话说得可以清楚,在家里可以跟家长或者哥哥、姐姐排队轮流,那么外出的时候可以先观察一下他跟陌生的小朋友是怎么处理问题的。根据他的表现,我们可以再去调整一下办法。比如说害羞的我们可以多鼓励,强势的我们可以引导他遵守规则。这是我们分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的第一类,争抢玩具一些具体的做法。以上就是我今天所分享的,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文|一周妈妈 孩子抢玩具互不相让,一个比一个哭得大声,家长该怎么办?做错了对孩子影响深远!著名儿童教育家皮亚杰是这么处理的,父母都该学学! 今天下楼遛娃,在大厅看到两个玩得很好的孩子在抢玩具,A拿着玩具不松手,B一个劲儿的去抢,最后谁不让谁,抢过去抢过来也没个结果,两个孩子就都哭起来了。 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这三种错误做法你做过吗? 1.有的家长会生气地跑过去责备孩子:"别吵了,为什么不能好好玩儿?" 2.有的家长则不问清原由就指责对方的孩子。 3.有的家长则说他是弟弟/妹妹,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等他玩好了你再玩。 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请你停下来,不要再这样做了!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很大!那么,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们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孩子们只是都想要玩玩具而已,他们的思维还处于没有成熟的阶段,他们还不懂得怎样正确地处理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事,可以说,这些事情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 瑞士的儿童教育家皮亚杰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有两个儿子。有一次,他正在书房里认真地翻阅书籍,准备写自己的论文,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吵闹声,他出去一看,原来是两个孩子因为争夺玩具吵了起来。家里只有一个汽车玩具,两个人都想玩,谁都不让谁,吵了起来。后来,弟弟一着急,一把抢了过来,哥哥不想放弃,又想抢回来,两个孩子都委屈地哭了起来。 皮亚杰正在考虑自己的文章该怎么写,听到哭声,感到非常心烦,他拿起玩具,对着两个孩子说:"你们谁都不懂得谦让,那就谁都不要玩了。" 说完他拿起玩具回到书房。不过,他怎么都静不下心来。他越想越觉着刚才的处理方式不对,于是他悄悄地回到院子里,把汽车模型放在地上,然后躲在一边,看看两个孩子怎么办。 两个孩子很快就看见了汽车模型,不过谁都不好意思先拿起来,不一会,只见哥哥走过去,拿起它,走到弟弟面前,对他说:"刚才是我不对,我比你大,应该让你先玩。"弟弟看见哥哥道歉了,也很不好意思,扭捏地说:"是我先抢的,是我的不对,应该让你玩。 两人谦让了一会,很快地,他们就决定一起用那个模型玩开车运货的游戏,哥哥"开车",弟弟"装车",玩了一会,又相互换了一下。这样,他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皮亚杰在一旁看到了孩子们的表现,感到很有启发。他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觉得孩子自己是处理不好这些问题的,但实际上孩子却往往可以自己探索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当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会有助于让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家长自作主张,粗暴的帮孩子处理。 1、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首先不要着急 孩子在一起玩,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家长不要太上纲上线,不要过度解读,过分保护,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行了。 2、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 孩子之间的不愉快都是很短暂的,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在打闹争抢,下一秒又能开开心心的在一起玩了,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过度解读,尽量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3、适当的引导孩子。 当孩子在争抢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让他们轮流着玩,或者有两个玩具以上的交换着玩。 总结:所以孩子如果发生矛盾争抢玩具,首先我们大人不要太着急,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并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这样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根据《3--6岁指南》社会领域中,孩子要学会分享为基础,经常教育孩子们,有玩具要大家分享玩,你玩一会儿,她再玩一会儿,或是玩具大家一起玩。如果别的孩子抢了你的玩具,你可以跟她说,"我借你玩一会儿,一会儿你再还给我。"或是说"咱们一起玩吧!"如果孩子不给玩具,告诉孩子你可以去玩别的玩具,过一会儿再回来玩!一定要正面教育孩子,不要告诉幼儿,别人抢你玩具,你再抢回来。这样的家长会有很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跟家长探讨这个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是还手?还是告诉老师?当然是引领家长朋友们正面教育孩子,别的孩子不是故意碰你或是打你的,有什么事情跟老师说,不要还手。那样,幼儿园班级不是成为战场了吗?今天她打你,明天我打他!家长朋友们也不愿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配合老师的工作,正面教育幼儿,不抢玩具,不欺负小朋友。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玩具被抢的具体情况,也是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抢玩具的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引导孩子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这里凭对问题的直觉将被抢玩具的孩子设定为4岁左右的孩子): 一、看年龄 1.比自家孩子小,还完全不懂待人接物的孩子。 从1岁6个月到3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敏感期 ,这一时期孩子们倾向于把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当做"我的",也不管它在别人手里还是在公共场合,上来就拿,过来就"抢"。几乎每个孩子在这一时期都有过抢玩具的经历,一次都没有,反而是不正常的。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时的"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抢,大多只是说明孩子兴趣的强烈程度罢了。但父母的引导却很重要。要制止他们的抢夺行为,并且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抢别人的东西会有哪些不好的后果,比如被抢的小朋友会哭等等。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抢了,首先要引导孩子不必太计较,这也可以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 同时观察对方大人的处理方式。如果该大人没有对其孩子加以适当引导,反而视抢玩具的行为是理所当然,那可以提醒孩子,下次碰到这个小孩,稍稍保持距离,以免玩具再被抢。反之,如果对方大人进行了引导,那可以放宽心,让孩子继续和对方玩耍。 2.与自家孩子同龄的孩子。 如果是被同龄孩子抢了玩具,孩子通常除了生气、委屈,还会心有不甘,甚至大哭大闹,想要把玩具夺回来。父母常常不忍看到孩子受委屈,于是帮孩子出头,把玩具抢回来。不过,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尊严远比玩具重要。在要回玩具之前,应该先引导孩子为自己"讨个说法"。下面是发生在我孩子兜宝身上的真实经历。 一次,他的玩具被同龄孩子抢了,那个孩子的奶奶在一边,只是无关痛痒地嗔怪自己的孙子,眼看儿子的冤屈无从伸张,我走到那个孩子身边,平和地跟他说:"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可以跟兜兜说,请他借给你玩,但不能用抢的。……阿姨觉得你应该跟兜兜道个歉。"我这么一说,他的奶奶不好再装迷糊,也让他道歉。这个男孩不得不向兜宝道了歉。兜宝破涕为笑。 也许你会说,万一对方不道歉怎么办?岂不是很尴尬?我觉得一般来讲,对方的大人总会支持道歉的提议的,至少表面上会。其实只要有这个表面,其他的就都好办。对方的孩子道歉了,那么让自家的孩子大方地原谅他;如果不道歉,那基本上不用我们多说,自家的孩子以后再碰到对方,肯定会敬而远之的。 我的这个做法,其实也是在教孩子,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不卑不亢的态度是这么熏陶出来的。 3.比自家的孩子年龄大的孩子。 这就有点恃强凌弱的味道了。你可能要说,孩子就是孩子,不必给他扣这么大一顶帽子。但是我要说,一般来讲,孩子们天生会对比自己弱小的生命怀有善念,但也有的孩子,由于自己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原因,心理扭曲,行为乖张,就是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恃强凌弱的一面,喜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善加引导,将来很可能涉足校园暴力,给他人带来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如果孩子的玩具被这样的孩子抢了,该怎么办? 因为对方比自家孩子更大一些,所以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父母。我曾经听来了一个办法,觉得非常不错,给大家参考一下。很简单,重新买一个完全一样的玩具,私下里单独找到这个孩子,告诉他,这个玩具是送给他的,但他抢走的那个对自家的孩子很重要,希望他能归还,同时保证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父母。这样一来,既成全了这个孩子的占有欲,也明确告诉他,自家的孩子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当然,如果能说服这个孩子亲自把玩具还给自家孩子,是最好的。 二、看性格 这就简单了。抢玩具并不意味着一个孩子性格不好。但若是这个孩子就是性情粗暴,习惯性抢夺他人东西,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珍爱玩具,远离此人。 三、原则:鼓励孩子自己面对 玩具被抢,是孩子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那说到底是孩子的事。这么说的意思不是说大人不要管,任由孩子东西被抢;而是表达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是孩子的事,所以他最清楚当时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也对如何应对更有发言权。 如果孩子不介意,我们首先要对孩子宽容大度的精神加以肯定,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希望他的身心受到伤害,如果他有任何难处,或是需要大人出手,尽管说出来。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只要孩子清楚这一点就好,别的,不如先尊重孩子吧。 如果孩子介意,那我们可以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讨论一下该怎么应对。我上文提到那个孩子,就是我们小区里出了名的"小霸王",抢玩具,抢不过来就打人。除了上面提到的那次,我家兜宝还有一次不仅被他抢玩具,还被他打了几下,当时就哭了。当时是我婆婆在兜宝身边。兜宝本来想还手,但奶奶制止了,同时严厉地训斥了那个孩子。奶奶的意思是:兜宝肯定打不过那孩子。我听说后心疼之余告诉奶奶,虽然咱不鼓励孩子打架,但那种情况下,如果是我绝对不会阻止兜宝。即便打不过,也让他自己动手出出气才好,过一会儿大人再劝止,也是可以的。 然后我问兜宝:你很生气吗?兜宝回答:生气。我又问:那你想怎么做?兜宝说:我打他!我给他打气:好的,下次他再这样,咱们就收拾他! 教育孩子不打架这事,也是有时间要求的,不能任何年龄一概而论。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在懂得选择的时候,学会选择比打架更明智的办法,主动地摈弃打架的方式,而不是让孩子对打架产生过度的畏惧。孩子之间打个架受点伤不打紧,只要有勇气和正义,就不怕他会走歪。如果从小面对他人的强势就畏首畏尾,如何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总之一句话,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沟通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判断和选择的自由,相信他们做出决断的能力,玩具被抢,是大事也是小事,为了孩子,相机处理,结果一定不会错到哪里去。 孩子被抢玩具这种事,几乎每个家庭都经历过,那到底是教孩子抢回来,还是挥挥手算了不跟这种人计较呢?一岁多的孩子分不清楚你我的概念,只有我和我的的概念,家长也不必在这个年龄段教孩子大方的去谦让,物权时期正在形成,孩子有权利守护自己的东西,这时候家长的支持也会给到孩子大大的安全感。 那万一孩子的玩具被抢了呢?如果他能自己去索要,家长也不需要客气地让孩子去谦让,去分享,当然,如果孩子自己愿意让出自己的玩具,家长是可以肯定他的行为,表扬他的大方,乐于去分享,再万一因为孩子抢玩具起了争执呢?有句话说,孩子的事情,由孩子之间自行去解决,孩子总会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法,如果孩子真有能力自己去解决了,家长也不需要因为一个玩具去与别人相争,作为旁观者,是最能让孩子学习如何解决事情的,但是!如果孩子没能力去解决了,作为父母,你便是他最信任的人,最坚强的后盾,你可以适当地引导,提供方法帮助他,但在引导的语言上不建议用抢回来这种说法,久而久之,孩子容易攻击性变强,抢是一种掠夺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更好的说法是拿回来,对,这是孩子你自己的东西,你可以去拿回来。 玩具的争抢的这件事虽小,但父母引导孩子解决的方法将会影响其以后的性格的发展以及社交的能力,不管是抢玩具的小孩或是被抢玩具的小孩,家长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孩子最正面的引导。 首先不要定性幼儿直接的打闹行为,在孩子眼里,世界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只有我想要,就可以抢。这是孩子眼里的世界 其次是大人需要引导孩子所有物的概念,而且可以演示分享活动; 最后,针对不同年龄需要不同的方法。 非常感谢这个家长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也是大家的共性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担心,我的宝宝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我的宝宝抢不过别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宝宝会被别人推倒了怎么办。 其实是这样,在公共场合的时候,作为家长脑子里要清晰一件事就是公共场合的任何物体都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因为谁家孩子厉害,抢到了就应该一直独占的,是要引导你的孩子学会分享,当他玩一会儿的时候可以引导他去交给另外一个小朋友玩一下,这样大家才能够慢慢的让孩子在这种社会的氛围里学会等待和分享。 当你的孩子得不到的时候,你要教你的孩子学会等待。比如说,我们等哥哥玩儿一会儿,哥哥就会给我们也玩一会儿,你说是吗,用这样积极的话去引导对方的孩子。 如果对方孩子执意就是不给,那他也许处在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的阶段,那就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放弃,因为不是任何一个公共场合的东西,你的孩子就必须拿到或者是必须玩,要告知他今天这个哥哥他不愿意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分享,没关系,我们可以玩其他的好吗。 如果你的孩子说,不行,我就是要玩儿这个,你就告知他,那你自己来处理,你自己想办法去拿。当他发现根本拿不到对方又特别无力的时候你再回来,跟他总结公共场合的玩具应该轮流玩,可是这个哥哥现在不愿意,我想他明天就会愿意,我们下次再玩这个好吗,我们可以把孩子引导到其他的注意点上就可以了。 当然你发现你的孩子在游乐场玩的时候经常会被孩子推倒,那一定是你的孩子的年龄段儿和对方的年龄段儿不一样,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保护好你的孩子,这是第一步,也就是说不要把孩子随便放到有跟他年龄段悬殊特别大的孩子身边放,这样孩子很容易受伤。偶尔被推倒了,只要你的孩子没有什么大碍,其实让他接受一下也好,这也正是一个抗挫折教育的好机会,因为他内心会感受到这个身体壮的确实是比我力量大,那你的孩子一定能够学会躲开他。应急能力是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中所需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我觉得这个问题大人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一方面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能够教育孩子玩具要共享。如果孩子向你求助,你可以引导孩子,告诉他好玩具要共享,你可以先玩这个有趣的,等他不玩了再去玩。或者跟他一块玩。 大人如果插手要回玩具,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小朋友,甚至更多小朋友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因为你家孩子一起玩,你总要护着,慢慢的其他小盆友就不愿意跟你家孩子一起玩了。 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这一类的事情是很常见的。因为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他想玩这个玩具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所以就利用行为代替语言,直接动手把玩具抢过来。 但是今天题主的的问题是自己的孩子玩具被抢了该怎么办?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先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自己的玩具被抢了孩子的情绪一定很失落,这个时候教育是无用的,一定先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告诉孩子先不要难过,爸爸妈妈可以交给你解决的办法,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再展开教育。 第二:动手是最不可取的。 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他抢你的玩具就去给他抢回来,不行就揍他。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这类家长,你现在的教育会决定孩子的未来,以后孩子就会觉得动手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有一天要吃亏的,所以动手是最不可取的。 第三:利用语言去交流。 我作为一名老师是最欣赏利用语言交流去解决问题的孩子的,教会孩子利用语言去解决,动脑子想办法这样对孩子的以后也是很有利的。告诉对方我们一起玩,或者那别的玩具和我交换,这些不都是方法么,既锻炼孩子语言表达又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一举两得。 第四:及时寻求帮助。 有问题找老师啊,自己解决不了还不寻求帮助么?把事情的缘由告诉老师,老师一定可以很好的解决的。包括以后长大了被强劫之类的,不去找警察帮忙么?还准备自己来个千里追凶?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每天都会发布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