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们那代人兴奋的年代,因为我们当时正年轻,刚从农村返回城市,渴望补充各种各样的知识,对一切充满好奇;也因为当时国内外各种文艺作品和译著大量出版,象一股春风吹进了封闭的国度,让经过十年浩劫的人们眼界大开,迎来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读书时光。 县城有一家新华书店,不大,营业面积不到二百平方米,图书的品种也不多,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政治读物、中小学教材占了大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也有不少国内外经典名著和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历史的书籍陆续摆上书架。在那个亢奋的时代,年轻人突然感到知识的饥渴和对个人生活之外的世界的强烈好奇,而这只能通过阅读,一本一本地阅读,才能满足年轻人无穷的渴望。 我那时刚从农村招工进厂不久,在车间翻砂,平时工作非常劳累,但周日往往也顾不上休息,一定要渡河到几公里外的县新华书店走走,看看到了什么新书没有。书店管理是封闭式的,营业员虎视眈眈守着书架,防止有人偷书,书架离你老远,眼睛不好的人还看不清书名。你必须先付款,才能将你想要的书拿到手里翻阅,所以书店四处全是蹲着站着手捧新书迫不及待阅读的人们。 从书店出来,我手头上必定拎着几本新书,在接下来的一周半个月的时间里,那些书籍和星光将伴随我度过每一个夜晚。什么是幸福,那时觉得,有书阅读的夜晚就是幸福。 工厂的年轻人自发地成立了读书会,互相借阅互相交流,不固定地聚会,激扬文字,年轻的热血奔涌。此时的读书空气是我一生中最浓郁的时期,无数的中外世界名著和政治、历史、经济知识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初始的阅读,部分弥补了上山下乡十一年失去了时光,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审美经验。 几年前"十一"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县城,高楼林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到处是"正宗"米粉店和洗浴中心,已不复当年的萧瑟景象。位于市中心的新华书店已成了灯红酒绿的酒楼,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书店经营困难,靠出租门面维持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那些青春的身影,那些手捧新书聚精会神阅读的景象呢?当然很难看到了。或许,这就是历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八十年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军恢复军衔制,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举行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次授上将仪式,共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是: △洪学智,安徽金寨人,开国上将军衔,时任军委副秘书长,他是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 △刘华清,出生于湖北黄安,原籍湖北大悟人,开国少将,时任军委副秘书长。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秦基伟,湖北红安人,开国中将军衔,时任军委委员、国防部长。 △迟浩田,山东招远人,时任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后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杨白冰,四川省潼南人,时任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赵南起,朝鲜族,吉林永吉人,时任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后曾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徐信,河北省灵寿县慈峪镇人,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郭林祥,江西永丰人,祖籍陕西华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时任军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 △尤太忠,河南信阳光山砖桥镇陈岗村尤岗人,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时任军委纪委第二书记。 △王诚汉,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委。 △张震,湖南省平江人,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时任国防大学校长 。后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李德生,河南新县陈店乡人,时任国防大学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刘振华,山东泰安人,时任北京军区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向守志,四川宣汉人,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万海峰,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人,时任成都军区政委。 △李耀文,山东荣成人,时任海军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王海,山东威海人,时任空军司令员。 八十年代初,我在企业当工人,国家提出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昔日和我一样在生产一线的大学生、中专生,开始享受干部待遇,调入企业科室,从事管理工作。 露天电影! 冬季里每周去父母上班的工厂浴室洗一次热水澡 女职工45岁回家,男职工50岁回家。 那年代虽然物质条件差一些但幸福感很强。职工医疗室、职工食堂、职工澡堂、职工娱乐室,做一名工人很有优越感。 物价上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伤痕文学、流行歌曲、港台电视剧、外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