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如此之快?
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的门槛已经降低了。特别是市场化全球化的条件下,组装集成生产链供应的方式正在成为汽车制造的基本方式。我们的快,也就是在低端制造领域。一方面,汽车已越来越不是一个高端制造了。这从我国出现众多的不计其数的汽车制造商,还有更多的资本要进入汽车制造业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引领世界汽车的潮流的,仍然是美欧日本。真正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利润比较高的汽车还是美欧品牌。我们虽然品牌发展快,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同步的,我们的汽车制造厂倒闭关门的也一样多。真正有投入,有产出,有效率,有利润,有回本,有创新,是世界上汽车制造强企业的还没有看到。我们是快,但快而不大是事实,快而不强也是事实。我们不能不加分析的看我们的快,更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我们还远没有到了值得骄傲的程度!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才能迎来今天的国产汽车春暖花开般成绩!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能看的很清楚。
1.从无到有。建国初期的一边倒仿制苏联,在"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中签订了帮助建设汽车制造车,1956年第一批12辆解放CA10型卡车下线,1957年正式投产,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掀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史的新篇章,从此开始了"共和国长子"的探索之路,红旗、东风、解放等初代自主品牌应运而生,从此,新中国的汽车工业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2.从闭到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亲自拍板轿车可以合资,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全新发展模式。有"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之称的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和德国大众汽车董事长哈恩博士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成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一代神车桑塔纳就此登上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舞台。随后,标志、丰田等各路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合资经营不仅是技术换市场的过程,更为中国车企的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路径,也极大促进了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完善,汽车人才的培养和进步速度。
3.从少到多。2000年,上汽通用一款名为"赛欧"的小车,唤起了多少家庭买车的梦想;彼时,捷达、富康、桑塔纳作为"老三样",已经拥有不错的口碑;中华、奇瑞也纷纷开启自主品牌之路。我国的家用轿车市场开始呈现繁荣景象,国家在这个时刻又出台各种刺激政策助推自主品牌和家用汽车市场。
4.从弱到强。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积极鼓励车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获成功,2010年李书福带着吉利控股,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精彩表演,注定载入史册被永久铭记。中国自主品牌从此进军深蓝,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转变。
5.从旧到新。随着新世纪号角的吹响,国家及时聚焦新能源的革命,几乎在全球率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 不仅时间启动早,而且扶持力度大,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的产业巨变,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新能源造车企业正在顺风崛起,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造车品牌。
从我国汽车工业的70年风云变幻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正是我们的党和政府结合国家情况的实际,把握了每个历史转折点的契机,与时俱进,不断出台政策指引和调整发展方向,才使得我们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从生疏落后到屹立潮头,成为了我国支柱型产业。
荷花效应。桃花谢了,李花谢了,荷花就开了。
照葫芦画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