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中国的电影正在崛起?
与其说是中国电影正在崛起,不如说是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十年。这与我国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以及大众追求高品质娱乐生活密不可分。
不可否认,中国电影近十年,随着电影市场的火热及大量民间资本的注入显得空前繁荣。但也是如些,近年来电影行业盲目的追求流量、收入分配不合理,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恰恰限制国内电影制作的品质。这是也我国影视产业目前所遭遇的发展瓶颈。
虽然每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率都有惊人的表现,但看过数据不难发现,其中很大比例来自于引进电影。(例如好莱坞大片)国内电影每年也不乏有现象级的影片出现,但究其原因还是填补国内某个类型的空白,满足了我们强国无大片的夙愿。虽然票房屡创新高,但其中不乏我们的爱国热情及背后的资本运作。真正拿的出手或观影之后其影片所表达的核心主旨,还能留给观影才念念不忘的,寥寥无几。
如何评价一国电影的崛起,首先不是看拍片规模及排片数量。如果一味的盲目追求商业化、大IP、高流量,虽短时间内产片密集度高、成绩显著,但对于观影人群日渐提高审美水平来说并非长远之计。
随着观影体验追求的多元化,对影视美学的高追求,目前电影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缺乏深厚蕴籍,主题过于直露的伪大片。而这些商宣过度缺乏心意的影片,慢慢的观影者会陷入一种乏味。直接导致近几年高速增长的电影市场有所回落,迫使国内电影及电影市场买入了理性调整阶段。
所以我国电影除了需要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之外,还必须具有本国特色。盲目的追随好莱坞式的类型模式及视效模仿,只能使中国电影变成一个追随者,而非创新者。
所以,中国电影市场在崛起。中国电影的崛起,任重而道远!
我是幕光追影,一个和你一样喜欢电影的追影人。
我们拭目以待中国电影的崛起,一起去看优秀的中国电影!
哈喽,你好我是八戒,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2月10日,凌晨2点,第72届戛纳电影节迎来最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
最终,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不负众望,豪夺金棕榈大奖,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的韩国电影。
评审团主席伊纳里图称,9位评审将票全部投给了《寄生虫》,是一个毫无争议的结果。
而《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乍一听你可能觉得耳生,但提起那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杀人回忆》,你肯定在心里惊呼"原来是他"了吧。
毕竟我们已经看过不少中国犯罪片打着「中国版《杀人回忆》」的旗号上映,然后被秒得渣都不剩......
韩国,作为一个在类型片领域可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近10年一步一步在迈向巅峰。
相信就算被"限韩令"支配的中国观众,这些年也多少看过《釜山行》、《哭声》、《恐怖直播》等大热韩影吧,更不要说这个弹丸之地还陆续拍出了蜚声国际的《小姐》、让影评人们高潮的《燃烧》、以及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与神同行》系列了。
在韩国电影诞生百年的节点,《寄生虫》作为又一部类型片拿下金棕榈,实在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性时刻了。
而今年虽然有很多中国影人出现在红毯及颁奖典礼上,但中国电影的处境,着实有些尴尬。
主竞赛单元《南方车站的聚会》,没有重现当年《白日焰火》的奇迹,空手而归。
最惨的是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六欲天》,在参展期间全体主创人员因"技术原因"不参加所有电影节的官方活动。
何其熟悉的一个理由,今年在柏林电影节上,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退赛,就是因为这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魔幻的画面——在photo call 环节,《六欲天》剧组只有一张印有全部主创人员头像的A4纸亮相,接受所有摄影师的聚焦。
耐人寻味的是,本片的女主角黄璐,依旧出现在了闭幕式的红毯上,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中国电影上一次拿金棕榈是什么时候?那是93年,整整26年前的《霸王别姬》了。
20多年间,日本人又多拿了两座金棕榈(1997年今村昌平《鳗鱼》、2018年是枝裕和《小偷家族》),韩国电影取消审查制度设立分级制,导致国内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促进了优秀的类型电影大爆炸,如今首夺金棕榈。
邻国都在逐渐进步,我们当然也有丰功伟绩。
《风雨云》被裁减、《中邪》遥遥无期、《狗十三》拖了5年才能上映、《寻找罗麦》改到看不出是LGBT电影,以及等等等等........
我们的作品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外面的作品想进来也需要符合国情。
如今日韩两国在戛纳电影节实现金棕榈连庄,而中国电影还在被各种"技术原因"所困扰,举步维艰,年轻一代的电影人还能真正文化自信起来吗?
可以的,现在不妨跟着八戒来自信一下——去年金棕榈大奖是日本的,今年给了韩国,那么明年就轮到我们的......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我认为中国的电影正在崛起
因为现在正是电影商业化,也是大洗牌的时候。很多资本都进入了电影市场,所以也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完全没有看点的电影,但是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和消费者卖不卖账。当烂片赚不了钱,过了拍部电影就能赚钱的时期,到那个时候电影就会提升质量。所以说中国的电影正处于一个筛选的阶段,把一些好质量的电影制作沉淀下来,这也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国产电影正在进入一个创作和观影的新时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这样表示。而如果要为这样的新时代做一个画像,那就是新的创作群体和新的观影人群。他们合在一起,铸造了国产电影的丰富样貌,更组成了推动国产电影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先来看一组有关中国电影票房的数据对比。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让人们印象最深的现象就是国产电影已在票房上实现了对好莱坞大片的碾压。在票房方面好莱坞大片面对国产电影基本失去了以往那般强大的竞争力。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642亿,国产片票房达411亿,也是第一次超过400亿,占比逾64%,创造了历年新高。
2017年票房榜前20名,7部国产片合计票房142亿,12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40亿;
2018年票房榜前20名,11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22亿,9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22亿;
2019年票房榜前20名,12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71亿,8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20亿。
在崛起的电影中分为二类,电影和动画电影,都有不小的进步,甚至可以说隐隐有冲击好莱坞电影票房前列的可能。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三:战狼2:内地票房56亿流浪地球:内地票房46亿红海行动:内地票房 36亿
这些电影都收获了不错的票房。
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精品电影慢慢涌现,从当年的《人在囧途》系列,到后来造就无数经典的《夏洛特烦恼》,再到国产票房纪录《战狼2》。中国电影迷都不禁感叹,这些年,国产好电影真的太多了,我们去电影院的选择再也不仅仅是国外大片了。
动画电影的崛起也是肉眼可见,它们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起,中国动画电影便一发不可收拾。互联网上无数的"自来水"们为电影作义务宣传,豆瓣评分一水的8分以上。也许会有人说,中国动画跟迪士尼、跟日本比起来还差得远。的确,这一点相信包括我在内给《大圣归来》、《哪吒》各贡献了两到三张电影票的电影迷来说,都是心知肚明的。但认识到差距,并不代表我们不会支持国产动画。
从国产电影支持者身上其实也可以看到,他们不是不愿意为国产买单。相反,只要国产电影有一点好的苗头,他们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中国电影业市场格局完成的逆转,是中国文化态度发生重大变革的结果,越来越被观众所接受、认同,甚至赞赏中国自身的文化,这对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中国电影虽然已经进入"500亿时代",但仍处于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过渡阶段。
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国
按照票房统计,中国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电影大国。
仅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就交出了202.18亿元的成绩单,不仅远高于同期北美电影市场,而且先后刷新了全球单一电影市场单日、单周、单月以及单季度的票房纪录。
回首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谓不断刷新自我、不断创造惊喜。
2001年,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电影票房还不足10亿;10年间,中国电影票房迅速翻了10倍,到2010年已经达到100亿;
2013年至今,电影票房几乎每年翻倍增长,从2013年的200亿、2015年的400亿,一直上升到了2017年的500亿。票房增长之迅速,让全世界咋舌。
如今,中国电影已经顺利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了时下最活跃的文化产业领域之一,引领并印证着我国文艺的蓬勃发展。
500亿的意义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这无疑是一份骄人的答卷。它预示着中国电影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实力。而这种潜力与实力,也将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吸引到更多的优质人才与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亦应警惕这种"唯票房论",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知。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链格局相对局促、票房与口碑两极化矛盾突出、尚未形成成熟的电影工业……这些都是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之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难。
电影强国的进阶路
在倡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中国电影迈入强国行列势在必行且指日可待。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为中国早日实现电影强国目标支了三招。
第一招:增强电影研究的主体意识
电影整合了世界文明的方方面面,因而具有复杂的社会共享性和文化延展性。而不论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法国电影新浪潮,都发展出了独特的流派或者学派,为世界电影贡献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中国电影在实现票房突破后,亦应关注在学派、流派上有所探索,在电影思想和学术方面不断深入。
第二招:在全球格局中定位中国电影
我们开篇对电影票房的梳理是纵向的,考察的是中国电影20年来的发展史。但中国要迈入电影强国的行列,不仅要与自身作比较,更应把自己放在全球视野下来进行横向比较。
既要承认西方科技及文化对电影的深厚影响,又要不断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色厚植其中,彰显独特的中国电影精神。
第三招:靠创出精品吸引更多受众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更多精品,才是跻身电影强国行列的硬实力。
从大国到强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爬坡过坎的转变过程中,需要电影人保持长期的奋斗热情、需要电影观众长期的严格督促,亦需要相关政策与资源的同步与倾斜。
愿中国早日跻身电影强国行列,为带领世界抵达又一个精神高地。
就从电影整个行业来说,中国确实在崛起,如《流浪地球》、《战狼》系列等等,已俨然有了大片风范,但行业内仍有许多不好的现象,流量明星霸占薪资,五毛钱特效频频出现,总之,我国电影行业处在一个上升期,问题必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国电影行业继续崛起的途径。
你这么认为也是正确的,因为我国的影视行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满,而改革开放后发展快,但是距今也只是几十年的发展高速期。
与其说中国电影正在崛起不如说中国电影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转型阶段,电影的崛起是相对其他国家地区的电影相比较而言的,美国是一枝独秀,世界各国目前都是望其项背。这个得益于美国发展的电脑计算机基础,和相关的影视领域的配套工业,再加上资本主义的资金资本的涌入,尤其是好莱坞资本的常年盘踞,造成了世界电影魁首的局面。
而我国的电影发展太慢了,最早是动漫起步,繁荣于香港地区,在60-90年代期间,香港的电影可谓是席卷中国两岸三地,不管是台湾的市场,还是内地的市场,都是香港的电影说了,香港电影的地位就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因为香港当时没有回归,资本主义制度和资金大量进入,使电影行业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香港的回归,内地的电影也得到飞速发展。其中《红楼梦》《西游记》为代表的影视就是典型,而其中的《地道战》电影也是杰作。
直到20世纪开始,我国经济腾飞,电影院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万达就是个例子,电影院开便全国。而拍摄电影的基地比如浙江横店摄影城,已经相关的电影道具服装还有演绎公司等等,为电影的全程拍摄提供了全套的服务,要人有人,要道具有道具,所以工业配套的完善促进了电影工业的发展。这是电影院的崛起。
有了配套没有后期怎么行?那么后期的电影制作公司很多是国外的,但是国内的比如谢霆锋的po朝廷后期公司等等一大批后期制作出现,弥补了国内的不足,不在需要跑到好莱坞找人家最特效后期,而是本土的企业来做等等都是对电影工业的完善提供了必要条件。这是配套的崛起。
硬件具备了,那么巨大的市场就成了最大的优势。14亿人口的中国,有着具大的电影市场,电影院也多,所以催生了很多了电影作品和电影院线,一线城市到4线城镇几乎都有电影院,所以国外的电影也开始进入,瓜分市场。比如《复联》等等科幻片,日本的动漫,韩剧也是看上国内的市场,而这是市场的崛起。
外来电影的竞争力很大,这个是有好处的,一些质量低,低俗的影片就会被压缩生存空间,最终被挤出场,慢慢的电影质量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审美也要求越来越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共识,烂片不卖座,好片赚到爆。
所以电影行业就会脱胎换骨,这是质量方面的崛起。
阿里巴巴的三驾马车进入电影市场,意味着以后的电影数据将会更加好看,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库帮助电影正确的定位,观看人群,购票预定,电影定档,电影预售等等,将会大大的改变电影的盈利渠道。我们不必要再去电影院买票,直接一个app搞定。
另外中国电影后面的几年将会是大转变,大转型的,说是历史性的崛起毫不为过,为什么?因为5g得到来,将会彻底的改变也多行业,电影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几秒钟下载一部电影会变成现实,网速大大提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在公车上,地铁上,甚至是马路,广场等等你都可以随时随地看电影。5g的高网速让我们在线上观看电影变得更加容易,所以那些不想看电影的人,买个会员就能观看了,而且是几秒钟就可以下载完一部电影。市场的消费方式改变了电影行业,也会促进电影工业配套的升级,所以说中国的电影崛起也是对的。
最后,无论是资金,市场,网络5g,消费群体,电影院数量我国都是巨大的,说正在崛起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将会是大转型,以后的电影线上播放配合5g和大数据将会是大优势,这是国外的无法具备的。关注:影娱厅,一起讨论更多精彩!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生说电影,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否认为中国的电影正在崛起?
中国电影市场究竟是在崛起还是在倒退,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让人们印象最深的现象就是国产电影已在票房上实现了对好莱坞大片的碾压。在票房方面好莱坞大片面对国产电影基本失去了以往那般强大的竞争力。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642亿,国产片票房达411亿,也是第一次超过400亿,占比逾64%,创造了历年新高。
电影市场的崛起是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内容的发展,我们则要谨慎一些来审视。我们既要看到自己在工业化、政策、运营体系、市场化、版权保护等方面的不足,也要看到中国电影所处的独特土壤优势,比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客观来说,中国电影的内容和技术崛起之势并不算快,至少我认为它跟不上我们的市场和经济成长趋势。我们国内缺乏根本上的电影技术创新,在底层生产工具这一环,与西方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弯道超车的机会不大,在某些方面,我们有先天的劣势,比如审查制度、版权管理、教育体系等等,这些方面甚至可以用"进步缓慢"来形容。对我来讲,我会始终保持乐观,因为很多人已经在行动了。
中国电影票房年年都在增长,除了欧美票房之外,中国无论观影人数和电影投入,都是其它各国望尘莫及的,况且电影市场连年的火爆致使大量资金投入,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电影的产量巨大,就会有优秀佳作出现,所以量变产生质变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不必抬高他人贬低自己,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中国,加油!
很高兴回到您的问题
1.中国电影是否在崛起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让人们印象最深的现象就是国产电影已在票房上实现了对好莱坞大片的碾压。在票房方面好莱坞大片面对国产电影基本失去了以往那般强大的竞争力。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642亿,国产片票房达411亿,也是第一次超过400亿,占比逾64%,创造了历年新高。
2017年票房榜前20名,7部国产片合计票房142亿,12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40亿;
2018年票房榜前20名,11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22亿,9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22亿;
2019年票房榜前20名,12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71亿,8部好莱坞大片合计票房120亿。
而最近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分别是559亿、609亿、642亿,增长势头明显。国产片票房和年度票房势头一样,也在增长,而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却在逐渐下滑。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2.中国电影崛起的代表作品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误杀》悬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情节
《哪吒》科幻——科学幻想电影的起点动漫——成人与儿童的文化碰撞
《流浪地球》科幻——科学幻想电影的起点
《少年的你》剧情电影—— 认真讲好一个故事
动作电影——中国电影的起点与主流
所以说中国电影在崛起是是世界看在眼里的事实,有众多好片作为支撑。中国成为电影界的领头羊是迟早的事。大家拭目以待吧。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崛起是必然的,不过啊,快要被喷子喷回去了。在某个类型刚有个好电影,喷子马上会跳出来狂喷,不好看,快睡着了,照好莱坞某某电影差远了,中国人的意淫,矬子里拔大个…巴拉巴拉,就觉得那些被追捧的国产电影必须直接成世界第一,不然就不能捧。
长此以往啊,那些想拍好电影的导演和投资方都不敢拍了,拍好拍坏都是挨骂,不如拍拍搞对象的校园电影,拍拍抗日电影,翻拍翻拍经典…工作好干,来钱还快。
振兴一个行业其实和培养一个孩子是一样的,给它压力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鼓励,一味的打压也不会得到良性发展。当然不是说必须要捧,必须说国产好,但起码要客观评价,不要为了黑而黑。再有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还是有差距的,不要出个电影就和好莱坞比,比不过就垃圾。美国电影也是几十年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要慢慢追赶,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啊。
由此引申,其他领域也是一样,评价的时候希望客观,不要一说国产就潜意识的觉得不好,国产需要支持,支持了才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