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衣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软质防弹衣,另外一种是复合/硬质防弹衣。 子弹击中防弹材料 软质防弹衣,一般采用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类合成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等这类高性能纤维材料制作。 而复合/硬质防弹衣,一般采用金属、陶瓷、高性能复合材料板等硬质材料制作。 软质防弹衣的防弹原理是,在受到弹丸冲击时,高性能纤维材料会被弹丸拉伸和剪切,同时会将冲击力向冲击点以外的区域扩散,用这些办法来吸收子弹的能量。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子弹的重量较大,初速较大的话,软质防弹衣是无法抵御的。这时就需要在软质防弹衣内部装入防弹板,这样的防弹衣就是符合/硬质防弹衣。 被子弹击中后的防弹材料 复合/硬质防弹衣的防弹原理是,在受到弹丸冲击时,首先会与硬质防弹衣中的第一道防线,用金属、陶瓷、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弹板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弹丸和硬质防弹材料都出现龟裂情况,这样便消耗了弹丸的大部分能量。而软质防弹材料将作为第二道防线,吸收并扩散子弹剩余部分的能量,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达到防弹效果。 防弹板 关于手榴弹、炸弹爆炸时产生的破片,防弹衣也可以抵御。由于手榴弹和炸弹爆炸后产生的破片边缘锋利、体积小、质量轻,因此在击中防弹材料后,会与弹丸击中时的情况不一样。例如软质防弹材料被击中后,它不会让防弹材料变型,另外数量比较大且密集,这时防弹材料只能通过变形,受损和摩擦来进行防御。 无论哪种防弹衣(软体、硬体和软硬复合体),抵挡子弹的原理就两个方面: 一是吸收动能,吸收弹头或弹片的动能,降低伤害; 二是弹开或反射弹头、弹片。 无论是纺织物、固体、液体防弹衣或者混合体,都是通过反射或者吸收动用来达到防弹的目的。 下图大致的意思是,当子弹击中防弹衣的时候,他被约束在一层非常坚固的纤维网里面(凯夫拉纤维之类的),然后这一层纤维网先吸收这一波冲击,然后扩散到比较大的一块区域来分摊冲击。弹头被拦截的过程中弹头变形扩大。 而且防弹衣又不止这么一层纤维,有好多层,直到把子弹的冲击卸完为止。 当然这是传统软质防弹衣的理论,足够强韧的纤维网保证不被打穿,然后分散冲击力避免受伤。你就想一把锤子和一把锥子用同样力量砸你,那个更刺激 防弹衣的原理,好象红苕淀粉,猛踏一脚马上变硬,轻轻慢慢踩,就很软,能踩下底。凯夫拉应最先于法国制造吧!对于小口径子弹,应有效果,但震动效应大,虽不穿通透,但对内脏,骨胳有很大的震动损伤。现在在防弹衣内内衬陶瓷钢板,对防弹起了很大作用。防弹衣不仅防弹,和头盔一样而对弹片,也有超强的防护能力。电视上美国大兵在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作战时,都穿了防弹衣,财大气粗的美国考虑,不仅防弹衣保护前胸和后背,应生产一种围裙式防弹衣,包括臀部,特别是前方大腿之间的小弟弟,都纳入防弹衣防护对象。美国不能因为有时把美国大兵寻欢作乐的工具在争斗中失去,美国人太爱娱乐,休闲,放纵了。 真正防弹衣我没接触过,在香港警匪片,见特警,飞虎队执行任务时穿防弹衣,致于什么材料制造不清楚,穿在身上保护心脏,可以防普通子弹射中起到缓冲防御作用,避免子弹击穿身体受伤亡。 如果高强度的钢心子弹,50至200米的距离一样击穿防弹衣射入身体而受伤亡,起不多大作用,现实中我没见。 防弹衣的起源比较早,可以说基本上现代枪械实用化以后就出现了,不过早期的避弹衣可不是什么量产制式装备,而是士兵自己鼓捣出来保命的,就是一块厚钢板,死重死重的。 直到六十年代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了芳纶纤维材料,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量产,防弹衣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芳纶材料名字叫"凯芙拉"。其强度是相同分量钢铁的五倍,其密度却只有传统钢材的五分之一。其质地又非常坚韧,所以自从发明以来一直作为避弹衣的材料。 但是芳纶纤维毕竟只是织物材料。其只能防御一些自卫型或者是警用型手枪弹。如果依靠其去防御步枪子弹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于是就出现了"复合陶瓷插板"。 "复合陶瓷插板"是一种复合防弹插板,类似坦克上面的复合装甲,在执行高危任务的时候可以将其插入芳纶织物避弹衣里面进一步增加其避弹能力。 自古以来有矛就有盾,现在战争也是一样,有枪就有防弹衣。一说防弹衣,我就不得不说咱们中国的防弹衣了。咱们中国的防弹衣在国际市场上绝对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啊,市场占有率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生产防弹衣的能力,分别是中国,美国,荷兰。 其实本来咱们中国的防弹衣在国际市场上是名不见经传的,直到发生了一件事,2006年英国的一支12人的特种部队,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突然遭到了武装分子的攻击,其中一名特种队员中了12发子弹,你说巧不巧,子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就专门去怼他,幸运的是他买了一件中国的防弹衣啊,12发子弹均没有穿透过去,幸运的捡回一条命,同时这次事件给中国的防弹衣做了最好的宣传,在战场上谁不爱惜自己的命啊,于是各国纷纷采购中国的防弹衣,没有采购的国家,军人纷纷自费购买中国的防弹衣。 下面进入正题,防弹衣是如何防弹。总结一句话就是可控制的消耗弹头的动能。软质的防弹衣一般都防弹纤维构成。防弹纤维的材料主要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纤维以及各种芳香族高分子材料,由于防弹纤维硬度极高,当弹头击中防弹纤维时,防弹纤维会抵挡一部分动能,发生断裂,同时防弹纤维会给弹头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使弹头变形,直到将弹头的动能消耗掉。 但是目前的防弹纤维只能抵挡手枪弹这种穿透力比较小的子弹,穿透力比较大的步枪钢芯弹就不行了,于是人们又想到了传统的防弹材料钢板 把钢板和和防弹纤维配合起来,软硬兼施,防弹效果显著,后来人们发现陶瓷,硬度高,易碎裂的特性,于是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陶瓷缝制在防弹衣上,这样防弹衣就可以能够更好的吸收和阻挡子弹的动能,防弹效果更加明显。 也就是防手枪,轻型冲锋枪和流弹,步枪和狙击根本挡不了,能挡住的你也穿不动。现代战争这些都没意义了,反恐和维护治安的武器!现在世界大战真打起来,就是世界毁灭,幸存者回到石器时代! 要看是哪种防弹衣,防弹衣根据材质和防护能力的不同,分为软质防弹衣和硬质防弹衣,软质防弹衣里面是没有防弹插板的,仅仅依靠的是防弹纤维(高性能聚合纤维材料,比如凯夫拉纤维)的形变来抵挡子弹的冲击,当子弹击中这种防弹衣时,防弹纤维在子弹的冲击下就会扭曲、变型甚至断裂,从而把子弹的绝大部分动能给分散吸收掉,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得子弹的杀伤力降到了最低! 这种软质防弹衣的防弹等级很低,通常只能用来抵挡威力较小的手枪子弹或者一些爆炸产生的破片,而对于步枪发射的大威力步枪弹,这种软质防弹衣是起不到多大防护作用的,想要抵挡住步枪子弹的射击,那么就需要用到硬质防弹衣,也叫插板式防弹衣,这种防弹衣除了有缓冲内衬之外,还有防弹插板,这些防弹插板的材质可以是一些强度较高的合金,也可以是一些复合材料,比如防弹陶瓷,而通常用于防弹衣的防弹陶瓷种类有碳化硼陶瓷、碳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等! 对于金属插板来说,当受到弹头的冲击时,会出现剪切开裂、压缩形变等现象,通过这种过程来消耗弹头的动能,如上图所示,而防弹陶瓷的话,其对子弹动能的消耗能力还要高于传统的金属插板,当弹头撞到防弹陶瓷时,弹头和陶瓷板都会出现碎裂,使得接触面积增大,当弹丸继续深入破坏陶瓷的时候,弹头和碎裂的陶瓷会以一种流体(粉末状)的形式接触,这个过程会极大的消耗子弹的动能,使其杀伤力降到了最低,如下图所示: 因此,不管是软质防弹衣还是硬质防弹衣,都是通过抵消子弹的动能来减小子弹杀伤力的,区别只在于防弹能力的强弱,说防弹衣不防弹的都是扯淡,只要等级达到了要求就肯定防弹,比如软质防弹衣(I级、IIA级、II级都是软质防弹衣),手枪打过去基本上没事的,也不会出现被震伤啥的神论,弹你要是拿步枪打,那肯定防不了,直接一枪干死,如果是IIIA级以上的硬质防弹衣,比如最高等级的IV四级,可以防M1加兰德发射的穿甲弹,但是如果拿.50反器材去打,那肯定也跟纸糊的差不多! 高防护等级防弹衣主要靠防弹陶瓷及高分子背板复合而成的防弹插板进行防护。 一般认为其防弹原理靠陶瓷的高硬度来钝化弹头,然后靠背板来吸收冲击波,从而达到防护目的。一般认为陶瓷致密度越高,其防弹性能越好。但是从目前一些研究来看,陶瓷损坏主要是由弹片冲击瞬间的拉应力导致的。因此,在一定致密度下,提高陶瓷的断裂韧性对提高陶瓷防护性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