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酒精(乙醇)本身不是致癌物,而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是一级致癌物,因为乙醛能直接结合DNA,诱发基因突变。 我们来看看酒精进入体内后的代谢过程,乙醛进入人体后,我们人体的乙醇脱氢酶会把乙醇分解成乙醛,此时人体的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乙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上面乙醇的代谢过程来看,乙醛只是一个中间产物,最后还是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了,但是你要知道还有许多人缺乏乙醛脱氢酶,而这类人就是喝酒就脸红,就是因为乙醛干的坏事。不要以为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好,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这类人群长期喝酒致癌的风险极高的!所以如果你真把ta当朋友,请不要灌ta喝酒。 说到喝酒,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喝酒伤肝,特别是有肝炎的患者一定不要喝酒,你知道吗,肝炎控制不好,最后有可能会发展成肝癌的,这就是喝酒间接致癌的后果。对于喝酒,我给大家连个建议 1.如果你爱喝酒,酒量还可以,你喝酒没关系,但是要记住尽量适量喝低度酒,烈性酒尽量不喝,关键词是:适量、低度酒。 2.喝酒练就红的人,请你不要喝酒,亲戚朋友也不要硬逼着ta喝,你喝酒就是接触致癌物,一次两次没关系,长期这样接触,患癌的几率就大了。 3.患有肝病的人(如肝炎、肝硬化等)请你一定要戒酒,滴酒不沾,含有酒精类的食物都不能碰。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癌症主要危险因素有: 烟草使用、饮酒、不健康饮食以及缺乏运动,也是其它非传染性疾病的四个共同危险因素。 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源自五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素: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使用烟草以及饮酒。 对于饮酒是抗癌还是致癌?大家应该再明确一下。 饮酒会增加人们患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风险。 饮酒人士应该限制酒(不单单是白酒)的摄入量,成年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要超过15克,当然,最好是滴酒不沾。 接下来给大家一些预防癌症策略: 1.戒烟限酒,尽量不喝酒; 2.多吃蔬果,适量吃肉,以白肉为主,尽量少吃加工肉制品; 3.别喝太烫的食物或饮料; 4.多选择炖、煮、蒸、拌的烹饪方式,少用重油炸或煎; 5.限制食盐摄入,少吃烧烤、烟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6.每天坚持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7.把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8.注意防晒; 9.接种人乳头瘤病毒和乙肝病毒疫苗; 10.控制职业危害; 11.减少接触紫外线辐射; 12.减少接触电离辐射(职业或医学诊断影像); 1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既然喝酒存在致癌风险,那大家不妨改喝其他相对健康的饮品。 比如:豆浆、牛奶、鲜榨果汁、茶等,以前豆浆只有早餐时可见,现在好多大型餐饮这方面做得很好,豆浆都成为一日三餐主要的饮品推荐了。 作者:邢丽霞/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中药师/中医学学士 事实上,酒精本身并不是一种致癌物质,但是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却是一级致癌物,因为乙醛可以直接与DNA结合,从而诱发基因突变。 乙醇在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是这样的:当乙醇进入人体后,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分解为乙醛,然后人体的乙醛脱氢酶又会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乙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上述乙醇在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不难发现。乙醛是一种中间产物,最终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由于体质度原因,很多人缺乏乙醛脱氢酶,主要体现在这些人喝完酒就脸红。劝酒桌上请不要给这些人灌酒,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不能将酒精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对他们来说,长时间喝白酒会导致癌症。 饮酒伤肝,所以肝病患者不宜饮酒,尤其是肝炎患者一定不能饮酒,因为肝炎控制不好,很容易发展成肝癌。 以上就是为什么喝白酒会致癌的示例。 在饮酒方面,有一些建议: 1、如果你是一个沉迷于酒精的朋友,酒量是好的,那么可以喝,但请尝试选择较低度数的酒。 2、喝酒时脸红的人请远离酒精,因为你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所以饮酒对你来说就是癌症。 3、患有肝炎或肝脏疾病的朋友请不要碰一滴酒,也不要触摸任何含酒精的东西。 即使白酒里带有抗癌、防癌的物质,其含量也是微乎其微的。饮酒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众所周知,我们的肝脏具有解毒作用。长期饮酒将不可避免地伤害我们的肝脏,甚至是严重的。它会引起酒精性肝,脂肪肝,肝炎,甚至更多,会出现肝硬化,肝腹水,肝癌。 相比之下,喝白酒的弊端远远大于它们的好处,所以每个人都要控制饮酒量,不要经常伤害自己的身体,身体是1,其他都是0,没有健康的身体,及时有再多的0都白搭。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有疑问请咨询我们医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凡物适之为宜,过之为忌,白酒也是这样的,尚喝白酒的人喝之适度,也有长寿高寿的也不鲜见,滴酒不染的人也会致癌的也不少数,尔经常喝白酒应适己为宜,不要想知道会是抗癌还是致癌,因为癌不是一个单纯的症状,是多个原因所影响的才是主因,其它的所有食物是诱因,酒是不存在能抗癌致癌的,到至今还是没有一个科学权威的说法和认可,故还是順着自然养生才是最宜……。 经常会从许多媒体上看到一些报道,白酒之中含有某些抗癌的成分,如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作用。这些报道给了大家一个影响:饮白酒可以抗肿瘤。但事实真相是什么?真的有必要澄清一下。 首先,白酒中的有效成分并不稀奇,但必须强调:有效成分和有功效根本就是两回事!这至少包括2个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白酒中的有效成分能否保证白酒中所有的种类都没有毒副作用?二是这些有效成分的剂量是多大,如果通过白酒达到目的,白酒需要多少量? 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白酒最为主要的成分就是酒精。对于酒精,我们知道酒精与癌症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2015年《英国癌症杂志》(BJC)上有一篇文章对酒精与癌症的关系进行了荟萃分析,该研究把过去几十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梳理,找出572项质量较高的论文,涉及人数超过48万。看看结论: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发生风险,喝的越多风险越高,如口腔癌、口咽癌、食道癌、喉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每天25克酒精(相当于1两50度白酒),增加的风险就相当明显了。这说明什么?酒精中存在对人健康的有益成分不假,但有害成分-酒精的存在也是实实在在的; 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看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多少剂量才能达到抗癌功效,不谈剂量谈功效就是耍流氓。白酒中的这些有益成分含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假如需要达到抗癌抗病毒功效的话,可能需要喝下海量的白酒才行。可以想象,此时由于海量的酒精足以致人死地。 当然,这不是鼓励滴酒不沾,酒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婚庆、朋友聚会少不了饮酒,但适度的还是必要的。一般来说,一个成年男性一天酒精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5克,相当于两罐啤酒或一杯葡萄糖或38度白酒75ml量。而一个成年女性则不应超过15克酒精。 总而言之,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才是影响我们身体代谢的主力军!虽然少量饮之无碍,但不可能带来健康的益处,假如过量,有百害而无一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医者李枫。也欢迎关注我的西瓜视频。希望交流者,可以加入李医生桥本讨论圈子进行交流(不限桥本)。 医者李枫 喝白酒是能抗癌还是能致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具体的分析以下。 首先是关于白酒抗癌的说法,在传言中说白酒中含有一种叫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的化合物,还说这种营养物质已经被证实是白酒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也是可以抗癌的物质。 而白酒致癌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喝酒伤肝",其实指的是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是引起其他酒精性肝病的源头。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的分解代谢场所就是肝脏,长期摄入大量酒精,就会导致肝细胞代谢紊乱,引起酒精性肝损伤,进而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堆积,就形成了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治疗且继续饮酒,就可能出现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出现腹水、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酒精对人的损害,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还有人注意到,长期大量饮酒,能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白酒中是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即便是有对身体健康有益,它们的含量也绝对不会超过各类酒中的酒精。酒精这种物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的致癌物。简单来说,是有明确致癌的成分,对身体是有害的。那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白酒还是伤身的。 白酒里面的乙醛就是一个中间产物,它最终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很多人体内是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不能将酒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主要体现在这些人喝完酒就脸红,对他们来说,长期喝白酒就会致癌。 当然,并不是说喝酒就一定会得病,在饮酒上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各不相同,尽管如此,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目前无法确定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也就无法保证喝酒后会不会得酒精性脂肪肝。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喝酒,甚至有人无酒不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规定,男性一天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喝酒前可以自行计算一下合适的摄入量,摄入酒精量=摄入量(ml)×酒精度×0.8。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对于健康的人群而言,不碰酒最好,更不要随意喝酒养生,已经在喝酒的建议少喝或是戒酒。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喝白酒抗癌还是致癌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对于喝酒,小饮怡情,大喝伤身!酒精饮料已经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质,人们对酒精致癌的认识几乎大部分只停留在肝癌上,而从消化道到呼吸道到皮肤都会发生癌变的认识却很少。 酒精早已经被致癌机构IARC列为致癌物,酒精导致癌症的具体机制因癌症种类不同而不同,人体与它有关的部位有: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平均每天摄入酒精50克以上的这些方面患病风险大约是不饮酒者的3-6倍。 酒精致癌的原因是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物---乙醛,人喝酒以后,酒精进入体内,首先通过身体里面的乙醇脱氢酶将酒精转化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为乙酸,然后变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汗液,尿液,呼吸等方式排出体外。不能喝酒或酒量不好的人正是由于体内缺少了乙醛脱氢酶,致使过多乙醛在体内无法代谢而容易醉酒。整个代谢过程中乙醛是很危险的,因为乙醛能直接跟DNA结合,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变异。这些变异的细胞就有可能是癌细胞,这些细胞可以不受数量限制而无限分裂,或者不再凋亡就变成了肿瘤。尤其是喝酒上脸的人,因为乙醛脱氢酶缺陷,乙醛转化为乙酸的过程有问题,更加容易受到乙醛的危害。 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基因携带缺陷的乙醛脱氢酶的比较多。所以中国有很多喝酒上脸的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我们少喝酒的原则是不变的,如果爱喝就尽量少喝,如果不爱就别喝。做到不酗酒,不拼酒,酒桌上也千万不要劝酒。 众所周知,过量喝酒会伤身,但是每日适量饮酒却可以有益于健康。医学上已经证明,适量饮酒可以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健康功效,比如减低胆固醇,强化智能,激发灵感等。但是对于抗癌目前没有任何研究和临床数据能证明白酒抗癌。这些无非是不良酒厂的谣言。 做到如何健康喝酒要注意这七件事:饮酒不宜过量,酒后不宜喝茶,感冒后不喝酒,肝病患者应禁酒,酒不与咖啡同饮,酒后不宜服药,酗酒后不宜看电视。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白马非马。说白酒抗癌的人,使用的也是一个逻辑:白酒非酒。 我们先看看"白酒致癌"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把酒里的酒精定义为"第一类致癌物",也就是说有明确证据证明酒精能导致人类的癌症。当然,即便是第一类致癌物,也不见得是喝了马上就会得癌症,这有一个剂量的问题,跟每天喝酒的酒量还有喝酒的历史有关系,酒量越多、喝酒的时间越长,得癌症的风险就越高。 根据英国癌症研究协会的研究,酒精能够增加6种癌症的风险:肠癌、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肝癌。所以,只要这饮料里有酒精,不管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只要每天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喝,那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当然,度数越高的酒,带来的风险就越高。 那为什么有白酒抗癌的说法呢? 因为前一阵有一篇帖子在流传:《喝茅台,防肝癌?由贵医、解放军302医院及NIH共同研究完成》。确实有一篇论文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但这只是在老鼠里做的实验。 为了诱导肝癌发生,实验人员给老鼠使用了致癌物DEN,老鼠全都能出现一级肝纤维化;如果老鼠同时也服用了酒精,那纤维化的程度就变得严重,出现2级到4级症状(这里数字越高症状越严重);但如果是给老鼠喝的不是酒精而是茅台,那肝纤维化的程度并没有加重,还是一级。在这个实验里看的肝纤维化还不是肝癌,只是可能继续发展导致肝癌的病症。那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第一是DEN的致癌性比酒精严重,茅台的致癌性虽然可能没有酒精那么严重,也没有进一步加剧DEN的致癌性,但是却不能说明茅台能防癌,因为它并没有减少DEN导致的一级肝纤维化。 所有这些知识都在这里,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已经是比较权威的说法,但是你自己的肝还得你做主,你觉得白酒是致癌还是抗癌? 这个问题应该是根据"量"来说的吧,在我的生活中有确确实实的两个例子。 首先先说一个白酒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例子,我的外婆,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我们家已经算得上是五世同堂了,当我外婆八十岁的时候她还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种菜,煮饭,挑水,一个人生活在老家。 在饮食习惯上外婆几乎一直生活在农村,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菜,但是外婆好喝酒,每顿都要来两口,饭前吃点下酒菜,喝两口小酒,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外婆喝酒的量控制得很好,她从来不会多喝,每顿可能也就半两白酒,每天都是这样儿,从不会变。我认为恰恰是这样儿的习惯,让外婆身体非常不错,我认为少量的饮用白酒是可以有助于身体健康的。 其实外婆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虽然现在年纪大了,牙齿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但是外婆会依旧努力的吃东西,用它仅有的两根牙齿慢慢咬,或许需要很久才能吃完一点,但外婆会慢慢磨,慢慢咬动。 另外再举一个例子,在家这边儿有一个人,几乎和李白差不多,酒瓶不离身,走到哪儿喝到哪儿,哪儿醉了哪儿睡, 要不是就在一条街上,我都不敢相信,居然还有这样儿的人。很明显他这个就是饮用过度了,到后面的时间里,都已经神志不清了,满嘴胡话,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就算不是因为白酒影响身体健康,神志不清走到哪里都危险。 酒在我国的历史已经上千年了,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就喜欢自己酿造酒喝,到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生活物质的提高,酒在工艺上都得到了大的提升,因此市面上酒的种类也是多种多。同样,酒的种类多了,爱喝酒的人也随着增加。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5亿人。 在各种酒种类当中,白酒算是男人们的最爱了。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6个城市白酒消费者比例高达22.97%。有的人说喝酒不好,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的人喝酒好,对健康有益。最近在微信上,有个传言说"喝白酒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癌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的说:201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界定酒精为"致癌物质",与烟草齐名。所以酒精非但不能预防癌症,其本身就是致癌物质!所谓的喝酒能预防癌症,无非是给自己一个喝酒的理由罢了。 不管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哪怕只是米酒,其中酒精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当酒精在肝脏中分解时,会产生有毒物质 乙醛,从而损害细胞DNA,引发癌变。比如在肝脏内,乙醛会导致肝细胞生长速度超常,可能因此发生基因改变,最终致癌。 那么当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时,意味着身体已经因过量饮酒,而受到了损伤呢? 1、腹部出现绞痛、胸闷的症状,并伴随着冒冷汗、畏寒、呕吐等不适时,可能是胰腺炎或胆囊炎找你麻烦了,此时最忌讳暴饮暴食以及大量饮酒。 2、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酒精对肝功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患有肝炎病的人,不节制地饮酒等于慢性自杀。 3、痛风病人不能喝酒,特别是啤酒,会在体内产生乳酸,影响尿酸的正常排出,进而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从而加重痛风病情。 4、长期过量饮酒,无疑就会给肝脏带来巨大的压力,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如果肝脏不能及时的排出毒素,毒素堆积在体内,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遇到非喝不可的场合,在喝酒前建议大家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南瓜、西葫芦、卷心菜、西蓝花、蘑菇、芦笋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造成的压力,还可以帮助人体减少酒精对胃的接触,起到保护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