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这句话,熊孩子的各种行为都会从脑海浮现: 熊孩子脱掉鞋子,(有些熊孩子可能连鞋都没脱)在你家沙发上蹦来跳去,把你喜欢的玩偶扯来扯去,和妈妈索要你的玩偶等等,这还是轻的了,有些熊孩子的行为更令人发指: 一名四年级,身高1米4、体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妇,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个熊孩子还悠闲地吃着零食,不以为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故事的结尾是,孕妇丈夫的妹妹把这个熊孩子活活打老实了,直接踹出家门,而且这个熊孩子过年都不敢来,简直大快人心。 这个熊孩子不仅胖而且力气大,行为不受父母管教,有时候一些大人都想象不到的动作都会在熊孩子身上。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会说"他只是个孩子",那么我想说"你是个大人了,都管不好自己的孩子",而且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除此之外熊孩子们还做出来了各种胆战心惊的事情: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可替代。一味的纵容熊孩子,就是教育的悲剧和失败,如果父母教得好,世界上还会有熊孩子嘛?熊孩子不经管教,未来的道路一定会很崎岖。没有一个熊孩子讨人喜欢,如果让我遇到熊孩子,也不会放过他,让他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让熊孩子知道,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熊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父母不好好管教她去,别人也会替他的父母管教他。智联校园 张敏学生回答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每个熊孩子后边都有一个熊大人,这话一点错都没有。 儿子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他在儿童池里玩,里面全是小朋友,有个孩子拿着一个小棍子,不知道是干嘛用的,直接就打在儿子后背,儿子转身看也没说什么,把他棍子抢过来扔在水里了,那个小孩的爷爷居然就大声说:干嘛,他不是比你小吗?不会让着他点吗? 实际上,儿子一直比同龄孩子个子高,那个孩子个子矮,但是看说话各种表现未必比儿子小多少,顶多1岁的样子,那个爷爷就那么堂而皇之地,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都让着他。 他还小呢和他还只是个孩子有差不多的意思 ,意味着他还小呢,你就得让着他,今天我可以让着你家孩子,明天他也可以让着你家孩子,长大了走上社会时所有人都会让着你的孩子吗?不去教育自己孩子的行为缺陷,一味的狡辩袒护,这真的是爱孩子吗? 当对方家长说:他还只是个孩子时,一般可以看情况,如果孩子确实小,也没做什么太出格的事,可以略过,因为很多事实是,以前的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却忍受不了任何孩子的吵闹。 像前阵子那个事件,她自己是孕妇,和老公在麻辣烫店吵架,心情不是很好,后来进来一对母女,她嫌对方孩子用勺子敲桌子,就对着她们大声咒骂,骂了半天后,被老公劝走了,结果不到10分钟,又转回来,将一整碗麻辣烫泼在孩子身上,那个小女孩只有11个月。 这是典型的当年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任性,无法容忍别人对她的一点吵闹和冒犯。 还有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有个17岁男孩子在书店大声朗读英语,被店员制止时,狠狠地对店员说:信不信我抽你。 女店员始终微笑着,面对劝阻她的其他同事说:我没事,就是担心这个孩子的未来。 确实,公共场合本来就该遵守公共规则,店员有责任提醒不遵守公共规则的人,但是那个男孩子就有点公共场合也是我家的意思:别人都不管我,你干嘛管我,信不信我抽你? 而当时他的妈妈也是说:他还只是个孩子。视频被曝光后,被网友们群起攻之,公共场合就该遵守规则,这是一个3岁孩子就该懂得的道理,公共场合又不是你家。"他还只是个孩子!" "他是你家的孩子,你可以惯着他,不能让全社会的人都惯着他。" 很多熊孩子在公共场合根本无所顾忌,完全是家长纵容的结果,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有教养,遵守公共规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在国外旅游时,在一家社区游乐场里,其中一个宝宝的年龄很小,不到1岁的样子,很喜欢把石子扔在滑梯上,听到响声就特别开心的样子,他的爸爸妈妈都在身边陪着她玩,她玩得很开心,但是如果有小朋友准备要滑那个滑梯时,就是他的爸妈看到有小朋友往这个滑梯跑过去时,会迅速地把滑梯上面的石子弄干净,然后迅速抱起小家伙举得高高的,小家伙开心地笑着。 他们玩得很尽兴,但不会妨碍别人。 还有一个男孩子,大概2岁多了,看见小女孩玩的开心,也模范着把石子扔到滑梯上,然后转身准备跑开,他的妈妈看见了,连声对小男孩说:no,no。一边说让男孩子自己把石子弄掉,小男孩比较调皮,不肯做,想继续玩其他的项目,男孩妈妈就把他抱起来,用他自己的手去把石子拨弄掉。 小男孩虽然挣扎着不肯,却被妈妈严格执行了。 给他爱,但是也要给他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必须要讲究规则,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感恩心理,也不能不说是父母自身的溺爱导致的。父母言传身教是孩子最深远的榜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和自己挖坑。 孩子小时做了错事,你用"他还是个孩子"来替他搪塞,用袒护来包庇错误,不去教会他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等他长大了,这一切品质都会反作用于父母身上,这世界是讲究平衡的。 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是有道理的。 教养,是从教育开始! 十月二号那天,我和妹妹在公交车上,特别挤。 然后上来两十岁左右的熊孩子,刚好站我旁边,熊孩子手肘位置正好在我后腰的位置。两小孩一直打闹,手肘时不时的撞一下我后腰。 开始我没说什么,后来一次实在把我撞疼了,我就告诉他们公共场合不要打闹了。 他们妈妈说小孩子撞你一下能有多疼啊? 我妹妹听了直接踩她一脚,用手肘撞了一下她肚子。 我看她要发火,我先发制人说小孩子不懂事,小孩子撞你能有多疼啊? 然后正好到一个站台,我们就下车了,下车的时候妹妹又踩了熊孩子一脚。 一次我走在大街上,被一个熊孩子吐了口口水到身上,当时他是被他爸妈牵着的,大概4岁左右,事情发生了,小屁孩父母只是随口说了句不可以这样,而且他妈妈还是嘻嘻哈哈的语气,一点责备的意思都没有,也没跟我道歉,拉着孩子继续走了!我当时20岁这样,越想越气,然后跑回去直接往孩子脸上吐了一大口口水,结果孩子父母不干了,跟我争吵起来,他妈一个劲的说,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说我小心眼,什么的!最后我没忍住,把孩子父母暴打一顿,然后跑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心没觉得自己做错!我现在也有孩子了,但是我依然觉得小孩犯错同样不可以原谅,必须教育到他知道错了才能原谅! 可你却是个成人 谢谢相邀!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我的回答是:"可你却是个成人!" 既然是反驳,现场至少应该有三个人,即孩子、监护人及被熊孩子伤害的人。现在来逐一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反驳。 1、孩子。我们知道,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什么都懂的,他们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是孩子都会犯错,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监护人才会冒出"他还是个孩子"的话。但理解不等于原谅,更不等于纵容,而是该指出指出,该纠正纠正。否则,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认为凡事均不可承担后果,以至积小错为大错,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想,那绝不是孩子、监护人及被伤害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2、监护人。监护人之所以为监护人,那是因为比熊孩子大。孩子小,做事不计后果,监护人就可以不计后果了吗?监护人因为监护不周,让熊孩子搞了破坏,造成损失,就应求得被伤害人的谅解,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并替监护对象承担相应后果。而不能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搪塞过去。如果与孩子一样,遇到问题不是迎上去解决,而想到的总是编理由推脱,甚至与孩子共同逃避责任,我想,监护人所和其监护的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3、被伤害者。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最倒霉的就是被伤害者了。明明被孩子伤害了,打不得骂不得不说,连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怒,都会被"他还是个孩子"给怼住。要计较吧,你一个大人,跟孩子计较什么。不计较吧,心里的这口恶气委实会憋出肺气肿来。那就对监护人用"可你却是个成人"反驳一下吧?遇到讲理的还好说,脸红一下道歉一下就完事了;遇到蛮不讲理的,也许就当街撒泼以头抢地尔甚至动手动脚的了。无端惹上这些麻烦,那当然是不合算的。正确的是,表达自己的愤怒后,对方能讲理计一下,不讲理就只有不理了。这时你要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开心些,犯不着和"三季人"计较。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到时自有人来替你计较的。 总之,熊孩子确实是个恼人的问题,但是,不管是监护人还是被伤害者都是成人,所以,我们不能也同样地去做个熊孩子。 许多父母对于打搅了其他人的自家娃,不是向被打搅的人致以歉意,或者给点什么补偿,而是直接要求被骚扰甚至有所损失的一方,包涵谅解 ,从而直接解除了自身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是一个能轻易的向别人说对不起,说抱歉,说打扰了 的背景,更没有多少引咎如何如何的传统。说得简单粗暴一点就是缺乏内省和自省的熏陶,虽然历史上曾子(不是孔子和老子等别的子)曰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句话说得对,有熊孩子是因为有熊家长,幼儿的成长当然是有其天性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的方式是正确的教养方式,没有任何稍微负责的家长们会放任幼儿去做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 当然,熊孩子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还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一个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理论上说,我们自身也是从熊孩子阶段过来的,如果是在数代人甚至数十代人都呆在一起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那么这种打扰和被打扰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你的孩子打扰我,我的孩子未来也可能打扰你,因此我们对打扰的容忍度就会高很多,但现在则不然,打扰你的熊孩子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你的孩子未来骚扰他们的概率要么几乎为0,要么也非常的低,更不要说如今生育率在不断下滑,许多年轻人没有多少为人父母的想法。 前段时间,日本的一个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生育意愿的走低,年轻人对于熊孩子的忍耐和包容度也同样在走低,甚至成为部分年轻人拒绝当爹当妈的理由,就是不想生养这么讨厌的一个熊孩子出来,或者自己并不教养好孩子的丝毫信心。 而紧随着熊孩子来的一个合乎逻辑的问题就是:既然你没能力教养好子女,你为何还要生养子女出来祸害他她甚至祸害这个世界呢? 与此同时,抱怨熊孩子的年轻人大多也在抱怨着自己的父母。 不过抛开这些恼人的社会问题, 如果只想在社会交往中占领道义制高点,你可以说,但你们不是孩子啊,你们是监护人。 我记得去年有一次我和我妈还有我奶奶一起乘巴士去万达,到了一站上来了一个大约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正好处于上下班高峰所以已经没座位了,但由于我们上车那站是第二站所以都有座位,结果那熊孩子一上车就指着我的座位说:"你让开,我要做这个位子!"我看他妈妈也没什么动作,所以干脆不起了!没想到那熊孩子开始踢我腿(我妈妈和我奶奶睡着了),我对那熊孩子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