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物理学科普,量子力学相对论超弦理论都是怎么一回事儿?

  前几天被同事安利《三体》,给我讲了很多里面的故事和科幻现象。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基础物理学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它究竟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还能不能再突破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有科技成果,都依赖过去几百年里人类对基础科学的不断突破,一旦这种突破停滞了,科技也就很难有大的进步了。
  今天这篇文章是个科普帖,我尽量只用初中物理学知识把物理学几百年的发展给讲清楚,来看看人类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文章很长,建议先点赞收藏,再阅读。
  (一)从神学说起
  要说科学,就得先说神学,在古代这两个是一回事儿。区别就是神学要求遵从和参透,而科学鼓励突破和改造。
  因为在科学走进人们的生活之前,拿来解释自然界各种光怪陆离的统一理论就是:神。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古代人,看到了天上在打雷,而且碰巧还劈死了一个人,以当时人类掌握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现象。在经过不停地思考和追问之后,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这小子得罪"神"了!
  后来欧洲开始文艺复兴,又办起了新式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读书认字儿了。这些识文断字的人慢慢就发现神学的很多解释跟实际观察的现象不一致,这些人就大胆地站出来,说神学错了,科学才是对的,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哥白尼的"日心说"。
  日心说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在于它破除了人的"直觉",你想想看,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自然会觉得太阳是围绕地球旋转的,这个就是直觉。科学家的使命就是寻找直觉背后的真相。(二)伽利略有多牛
  伽利略: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伽利略破除直觉的能力就更强大了。这话要怎么说呢,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比如地上放着一个皮球,谁都不碰它的话,它是不会动的,这时候来了个小朋友踢了一脚,皮球就会向前滚动。于是,小朋友的直觉就会告诉他,皮球是因为被踢了一脚才动的,所以他会追着皮球去踢它。
  这个过程里,直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结论呢?这就是:所有的物体本身都是静止的,给物体一个作用力,它就会运动。而一旦作用力停下来,物体也会很快停下来。是这个道理吧?
  伽利略怎么破除了直觉呢?他认为滚动的皮球在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你看看这脑洞大吧,因为他的这个结论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滚动的皮球一定会停下来,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是摩擦力,不可能观察到有什么物体可以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的这个思考被他的下一代人,也就是牛顿写成了惯性定律,成为了我们今天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
  在伽利略前后的几代科学家都在破除了直觉干扰,思考底层的规律和逻辑,这种科学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当然,对于从刚从黑暗中世纪走出来的欧洲来说,世界依然被黑暗笼罩,直到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那个为黑暗世界打开一扇窗的人诞生了,他就是牛顿。(三)第一座大神:牛顿
  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牛顿
  说牛顿是科学史上的第一座大神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他是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把前辈科学家总结的孤立定律变成了体系。我们要知道,奠定体系是一件特别牛的事情,我举个例子你感受一下:
  牛顿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我们在初中物理课本里都学过吧,分别是惯性定律,也就是总结并推广了伽利略的思想;第二定律是把质量、加速度和力统一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公式里去了,也就是F=ma,简单到只需要3个字母就能把运动和质量的关系说清楚;第三定律呢,又定义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这三个定律覆盖的范围从小朋友踢皮球到起重机搬石头,无所不包!
  这事儿有多牛呢,自牛顿以后的两百多年,基础力学再也没有突破过这个规则了,无论是搞理论研究的、还是工厂里做测量的、还是课堂上的老师学生,都得按照牛顿的公式来计算,离开了这套体系那是寸步难行。
  你想想看,咱们平时要是在工作上做成了一件事儿,帮公司提高了业绩,这都已经够让我们自信的了。人家牛顿做的事儿,可都是前无古人、后面很多年也都没有来者的事情,难怪当年的牛顿去了哪儿就像个大明星一样被前呼后拥,你想想看,这牛顿得有多牛,当时的他得有多自信!
  不过老牛确实是有点牛脾气,可能是和他年少时不幸的家庭环境有关系,牛顿的性格比较偏激,在那帮科学家怪叔叔的圈子里都算是极端的,跟我后面要说的那个风流倜傥、谈吐幽默的爱因斯坦相比那更是天上地下。偏激的性格也让晚年的牛顿严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他太自信了,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比如在"光"这件事儿上。(四)光的波粒战争
  牛顿一直坚持光是一种物质粒子,由七种颜色的粒子混合而成。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光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它既是粒子、又是波,但由于老牛的牛脾气,所以当时的光波说法都被他无情地打压了。
  直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出现,才正式确认了光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波。原因就是光的身上发生了只有"波"才会发生的干涉现象。
  实验图就在这里,光源a发出的一束光在经过两个小孔b,c之后,会在后面的挡板d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果光不是一种波的话,是不可能有条纹出现的。
  当然,科学家要完全降服"光"这个东西要等到近代了,当时的人只想搞清楚光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波呢?在牛顿逝世的104年之后,给出答案的那个人诞生了,他就是物理学的第二尊大神:麦克斯韦。(五)第二座大神: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搞理论研究特别牛,写了一手漂亮的物理学公式,他用4个对称公式描述了磁场和电场,这就是被誉为"最美丽公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了表达对科学家的敬意,我把这组公式贴在这里:
  最美丽的公式:麦克斯韦方程组。说它美丽是因为它简洁、对称、普适而且内涵深远
  在说这组公式为什么"美丽"之前,我得先说一下它的诞生过程:
  还记得我小时候物理课本里学过,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放风筝,以此获得"电"这个东西。事实上,科学家摆弄电和磁这两种东西也有很多年头了,到了法拉第这里他发现了电生磁、磁生电的奥秘,还提出了"场"的概念。
  "场"的概念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同性的电荷或者磁体是互斥的、而异性是相吸的,那么电和磁的这种"引力"和"斥力"是通过什么东西在传递呢?我们再想一想,按照牛顿力学的理论,要让皮球飞走,小朋友至少要接触到皮球吧?那么电磁的这种力为什么不需要接触呢?这时候法拉第说了,是因为"场"。电荷之间通过电场传播作用力,而磁体之间的作用力通过磁场传递。
  不过很可惜,法拉第这位科学家的脑洞很大而且擅长做实验,甚至通过实验证明了场的存在。但是他的数学能力要差一些,没有办法用数学来证明场的逻辑。这时候比法拉第年轻四十岁的麦克斯韦走到了台前。
  麦克斯韦一登场就给出了上面图片里的四个方程,我简单说一下它们表达的含义,顺便带你复习一下高中物理:公式1和2分别解释了电场和磁场的性质;公式3和4解释了磁生电和电生磁的数学公式,全宇宙的电磁现象都可以用这组方程来解释。而且这四个方程极具对称美和自洽性,把电和磁装进了一个体系里,颇有一点阴阳调和的感觉。
  如果只是提出了这套方程组,那么麦克斯韦还算不上大神。他还做了两件更牛的事情,第一件事是他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也就是在空间中传递的电场会产生磁场,而磁场又产生电场,如此反复,它们便可以一直传播下去。第二件事是麦克斯韦通过计算电磁波的速度,发现居然等同于光速,于是他大胆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就这样,电、磁、光这三样东西都被麦克斯韦纳入到了一个体系里,物理学大神的称号,麦克斯韦实至名归!(六)两朵乌云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1900年的物理学,那一定就是"岁月静好"了,这个时候的物理学大厦已经建好,"几乎"没有什么科学现象是无法用现有的体系来解释的。
  这也让很多在未来会大放光芒的物理学家差点就改行了,很多人当时还在读书,老师都会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小伙子,学点啥都行,但千万不能学物理啊,你看看力学、电磁学、光学,你能改一个字算我输。你还年轻,可得想清楚了,学了物理可就注定了这辈子要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了。
  但是,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下,还漂浮着两朵乌云,也就是有两个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叫"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后来发展出了狭义相对论;第二个问题是黑体辐射,后来发展出了量子力学。真是庆幸那些年轻人没有改行!
  好了,我们先从黑体辐射和量子力学说起,准备上车,让我们进入量子的世界。(七)量子力学1:学啥都要先学框架
  量子力学这玩意儿太烧脑,很多文章一上来就讲量子纠缠、量子隧穿,一下子就蒙圈了。我们得学框架,整个框架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量子,以及它为什么偏偏要叫"量"子而不是叫老子、孙子、乌鱼子。
  然后,我们要抓住量子的最核心特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那些很诡异的量子力学现象大部分都和这两个特性有关系。最后我们还要了解量子的分类方法,因为在这篇文章里,你会看到很多的量子,比如电子、玻色子、胶子、费米子和引力子,看起来容易蒙。当你了解了它们都是根据某些属性做的划分时,一切又都豁然开朗了。好了,沿着这个思路,希望你可以在看完这一part之后,可以对量子力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八)量子力学2:量子是什么
  还记得两朵乌云吧,我们先从黑体辐射问题说起。
  所谓黑体,听上去很神秘,实际上特别简单,不透光的东西就是黑体,自然界很多啊,比如太阳、火焰、烧红的锅炉,这些都是。黑体有个特点,它会对外辐射电磁波,而且黑体温度不同,辐射电磁波的波长也不一样,比如太阳看起来就是黄黄的。当时工业上需要知道冶金锅炉的温度和辐射波长的计算公式,但奇怪的是,根据麦克斯韦理论推导出来的公式居然跟实验数据对不上,这就是乌云之一的"黑体辐射问题"。
  为什么数据会对不上呢?难道是麦克斯韦错啦?如果错了,正确的又是什么呢?
  这时候有个物理学家叫普朗克,他做了一件我们小时候都会做的事情,就是当解不出数学题的时候,往往会偷瞄一眼参考答案里最后的那个结果,你回忆一下干过这事儿吧?然后再想尽办法把答案往那个结果上去凑。普朗克就是这么干的,他凑出来了一个完美吻合实验数据的公式!
  但问题来了,这个公式要求黑体在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时候不能连续辐射,而是要一份一份地辐射出来。普朗克就把这个一份一份而且不可再分割的东西叫作"量子"。事实上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儿,毕竟当年你在凑答案的时候,除了结果是正确的,那个推导过程必定是惨不忍睹的。
  这个帅到掉渣的男人就是普朗克,研究量子力学之后,他就变了个样子。所以他一直反对量子力学,还我容颜!
  点破"量子玄机"的人是爱因斯坦!
  他说量子这个东西跟是不是黑体辐射没关系,只要是电磁波,它的最小单元都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也就是量子化的。这个太违背我们的直觉了,要知道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连续的世界里,比如每天的气温是连续上升的,只要计算尺度足够精确,温度可以一点点的上升。而量子的观点却说,世界存在一个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元,好比说温度会突然从12度跳跃到13度。
  爱因斯坦像他的前辈伽利略、牛顿一样破除了直觉,正是用这个匪夷所思的设想,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然后拿了个诺贝尔奖。当然,爱因斯坦的伟大是无法用诺贝尔奖来衡量的。
  好了,量子的世界被打开了,普朗克发现量子的1900年也被称为量子力学元年。
  (九)量子力学-3:从电子说起
  经过上文的解释,我们知道只要一个东西,比如电磁波,它存在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元,那么这个东西就被称为"量子化"的,这个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就叫作"量子",所以后来出现的那些微观粒子,比如光子、电子、中微子、轻子等都是量子。
  电磁波的量子化让科学家们对其它的物理量也产生了兴趣,这就好比你新买了个锤子,总想找颗钉子敲一敲。科学家们找到的钉子是"电子",这里我得先说一下电子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好奇过一件事儿,我们在化学课本里学过的: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并且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空隙,那么为什么没有别的原子穿过这些缝隙呢?比如你用手指触碰水滴,水滴为什么不会渗进手指的皮肤原子里呢?
  这是因为,当手指触碰水滴时,原子外层的电子之间会发生电磁作用,你可以把想象成排斥力,这个力阻止了水滴的渗透。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物理和化学反应都是来自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电子是如此重要,所以必须得先敲一敲它。
  敲开电子谜题的人叫波尔,也是我们化学课本里经常提到的科学家。他说,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布在很多个能级上,但是能级是不连续的,也就是量子化的。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波尔原子模型"了。
  化学课本里的波尔和原子模型
  如果波尔的原子模型是对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电子不会拥挤到最低能级的轨道上,而是要分布在不同能级轨道上呢?答案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这也是量子力学里最经典的理论了。
  不相容原理就是说两个相同的电子不能占据同一个能级轨道,后来被引申为两个相同的费米子不能占据同一个量子态。你肯定不理解这句话了,我来打个比方,有一次我在一个露天音乐节上看到了华晨宇,我当然是很无感啦,但女粉丝们太疯狂,如果没有规则的话,粉丝们会拥到华晨宇的周围,演出就没法进行了。如果华晨宇是原子核,粉丝是电子,那么就相当于所有的电子都拥挤到最低的能级上去了,把原子核围成了一个圈儿。
  现在主办方作了个规定,每一排最多只能有2名来自同一个省份的粉丝,按照这个规则的话,每一圈只能有有限个数量的粉丝了,整体的结构也就变成了华晨宇在中间,周边围绕着同心圆一样的一层层的粉丝,是这样吧?粉丝的"省份"属性就对应了电子的"自旋"属性。于是,电子也就一层层的分布在了不同的能级轨道上。
  多亏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同原子的"同心圆"才长的不一样,外层电子的排列范围和数量的不同,让不同物质得以表现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十)量子力学-4: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那么你可能要问了,电子是怎么在原子核周围运动的呢?这个时候有一个年轻人海森堡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不确定性原理",他说电子的运动是不确定的,也就是无法同时确定一个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海森堡的论证是这样的:你要想知道一个电子在哪里,总要用光去照一照它吧,但是光子的能量比电子大的多,一旦接触上,就会把电子打飞。他管这个叫"测不准"原理。事实上,电子不是测不准,而是真的不确定。电子有可能在这儿、也有可能在那儿,一切都是随机!
  如果你试图确定电子的位置,那么它的动量就会趋向于无穷大;如果想要固定住电子的动量,那它的位置就可能出现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另外,时间和能量也是这么一对不确定性关系。
  如果你不接受这个解释啊,也没关系,因为爱因斯坦也不接受这个解释,直到去世他都认为一定是有某种未知的因素导致了"不确定性"。当然了,后世的科学家已经用无数个实验证明了量子的不确定性,爱因斯坦确实错了。
  "单电子双缝干涉":一个电子可以同时通过两个缝隙,自己跟自己发生干涉。这就是电子在空间的不确定导致的(十一)量子力学5:波函数和量子纠缠
  更让爱因斯坦不能接受的是那个"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也就是"量子纠缠"。这个要从薛定谔的波函数说起。
  写出波函数的薛定谔其实也反对量子力学,所以在公式写出来之后,连老薛本人也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还是另外一个叫波恩的科学家给解释了一下,大家才搞明白。
  波函数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状态函数",它描述了一个量子可能的各种状态的"叠加形式"。也就是说,量子本身是处于一个"叠加态"的状态,一个电子既在这里、又在那里的一个叠加状态。
  我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好比你有一个很善变的女朋友,每次你问她想吃什么,她都会给你一个答案,比如火锅;等会儿你再问她,她又改口说饺子了,总之每次说的都不一样。如果让她自己表态呢,她就会说"火锅饺子我都可能吃,就看你懂不懂我咯?"。
  也就是说,在询问之前,她处于一个既可能吃火锅又可能吃饺子的叠加态,要通过询问才能得到确定的答复。这个例子不是特别恰当,因为在量子世界,量子在没有被询问(观察)之前,它真的既在吃饺子又在吃火锅。
  后来有个叫狄拉克的科学家把波函数和狭义相对论结合了起来,给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个方程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在里面可以解出带正电的电子,这是人类第一次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好了,不管如何,你理解了波函数用来描述量子叠加态的状态就行了,我现在讲量子纠缠。还是用女朋友来打比方,假如她还有个孪生姐妹,跟她一样矫(可)情(爱)。但孪生姐妹之间有某种奇怪的心灵感应,无论她俩距离多远,你问同一个问题,一定会得到相反的答案。
  比如你问吃什么,姐姐说饺子,那么从妹妹瞬间就脱口而出:吃火锅。注意,姐妹俩之间没有任何沟通。这对孪生姐妹姐妹就被叫做"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对",她们的这种奇妙感应就叫"量子纠缠"。
  纠缠量子对是实验室的产物,科学家们发现制造的纠缠量子具有相同的叠加态,无论他们距离多远,一个量子自旋-1/2,另一个一定会瞬间自旋+1/2,顺便说一句,我们在现实世界里无法理解自旋1/2,也就是自转2圈回到原点。
  自旋1/2就是自转2圈后回到原点,这是数学的产物。莫比乌斯环能让你感受一下这个奇妙过程,跑几圈回到原点呢(十二)量子力学6:量子通信
  无论量子距离多远,量子对都能瞬间发生"超距感应"。是不是感觉这个物理现象很有用啊?比如我们派孪生姐妹里的姐姐去太空寻找外星生命,找到了就扣个1,按照纠缠原理,地球上的"妹妹"就会瞬间扣个0,这样不就能快速完成星际探索了吗?答案是,不可以!
  原因是这种超距通信不传递任何信息,怎么理解呢,就是说无论有没有找到外星生命,姐姐都可能扣1,也可能扣0,究竟是扣1还是0完全随机。这个完全符合狭义相对论的定义,也就是不存在任何超过光速的信息传递。
  好吧,那这么说的话,量子纠缠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吗?那可不是。
  "量子通信"用的就是量子纠缠的原理,只不过不是用来传递信息,而是要把信息加密,准确的说,量子通信应该叫量子加密通信。这个要怎么理解呢?
  在很多的抗日神剧里经常有个情节,敌人会想尽办法获取我党的密码本,这样就可以破译我党的电文了。量子纠缠就相当于是这个密码本,也叫密钥。这个过程怎么实现呢?我可以制造很多的纠缠光子对,发送给你,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组随机而且彼此知道结果的0和1,对吧?相当于我们沟通了密码本,然后再用传统的信息通道,比如互联网,把信息用密钥加密后传给你,你接收到信息之后,再用你那边的密码本解密就可以了。
  这种密钥的好处是它只用一次,而且完全不怕被窃听和劫持,安全性那是非常的高,理论上没有被破译的可能。所以量子通信是一个无比坚固的安全盾牌,不过话说回来,盾牌的价值需要在出现无比锋利的利刃时才能体现,目前的利刃都还太钝了。
  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走的很靠前,现在距离最长的量子通信网络就在我国。传输距离是限制量子通信的最大障碍了,因为距离越长,光子在传输的过程中就越容易"退相干"。这是什么原因呢,要从薛定谔家的猫说起。(十三)量子力学7:薛定谔的猫和量子隧穿
  你可能不知道量子力学是干嘛的,但你一定听说过"薛定谔的猫",它其实是薛定谔的一个思想实验,理解这个实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知道这是薛定谔用来反对量子力学的;二是要搞清楚"不知道"和"不确定"之间的区别。
  量子力学这玩意儿太诡异,以至于很多为量子力学奠基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反对量子力学,比如薛定谔,他说,一个粒子怎么可能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呢?
  薛定谔的猫
  为了推翻不确定性,薛定谔给了思想实验:假设有一个漆黑的盒子,里面放了一只猫,还放了一个处于既衰变、又不衰变的叠加态的粒子,这个粒子连接了一个毒气罐的开关,一旦粒子衰变,毒气就会释放然后把猫给毒死。
  问题来了,伴随着粒子衰变的不确定性,那么这只猫究竟是个什么状态呢?它是不是会跟随粒子一起,处于一个"既被毒死、又不会被毒死"的"不死不活"的一个叠加态呢?
  薛定谔觉得啊,这就是个悖论,一只猫怎么可能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呢?如果猫都有不确定性了,那么人呢?这个世界还是真实客观的吗?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答案是"退相干"。也就是说,猫确实是有叠加态的,不过这个叠加态不仅仅只包括那个粒子,还要把毒气、空气和猫自己等所有的东西都计算进去,而一旦这个叠加态被这么多东西干扰,它就会立刻表现出"退相干",也就是立刻坍缩到一种确定的状态了。
  所以,无论是否打开盒子,猫的"死活"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确定的事情。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我们要理解"不知道"和"不确定"之间的区别。
  你没有打开盒子,就不知道猫的死活;你收到个快递,没打开之前,就不知道生鲜烂了没有;硬币没有落地,你不知道是人头还是字,这个统统叫"不知道",也就是你不确定结果是什么,但结果是确定的。
  把猫放进去的一瞬间,粒子已经确定衰变状态了;生鲜烂不烂跟你开不开快递没关系,闻闻味道也知道了;如果你知道抛出硬币的力量、角度、空气阻力、地面摩擦力,就完全可以计算出是人头还是字,这都是客观确定的,只是你不知道结果而已。
  但是,量子的不确定性,是真不确定!无论如何计算,它就是不确定的。
  所以,理解薛定谔的猫,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薛定谔想得出一个"猫不死不活的悖论",但是实验得到的结论却是"不知道猫的死活"。也就是说,包括猫在内的宏观物体它们退相干的速度太快,所以不会表现出"量子不确定性",这个世界还是客观的,而你觉得不确定,只是因为"你不知道"。
  薛定谔虽然不喜欢量子不确定性,但他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用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就可以推导出"量子隧穿"效应,简称"穿墙术",也就是量子有时候可以穿过本来无法通过的"墙壁"。
  这个效应还是因为量子的不确定性,由于能量的不确定,所以有时候"能量就会大那么一点点",正是这一点点的能量让量子达到穿墙的最低值,于是就穿了过去。
  量子隧穿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太阳就是在温度仅有1500万度的情况下,发生了在地球上需要1亿度才能发生的核聚变,原因就是发生了量子隧穿,而太阳核聚变是光和热的来源;再比如今天用来观察原子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的原理就是扫描物体表面时,一些电子发生了隧穿,从而被探针捕获到;另外今天在研究的量子计算机用到的超导芯片,原理也是量子隧穿。
  既然我们说到了核聚变,就不得不说说下面这个方程了,E=mc²。让我们先告别一下量子力学,去看看爱因斯坦都做了些什么。
  (十四)第三座大神: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完全颠覆了人类的时空观,这个要从相对论说起。
  狭义相对论实际上是一个看上去特别简单的理论,至少比量子力学容易理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第二朵乌云: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光速究竟是相对于谁的?
  当时的科学家已经发现,无论光在哪里传播,它的速度始终不变,都是30万公里每秒。这个结论的问题很严重,因为假如光是依靠某种物质传播,例如空气或者水,由于介质不同,光速一定是会发生变化的。你可能要问了,光速相对于谁,这个问题很重要吗?答案是非常重要。
  因为按照牛顿力学的理论,速度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叠加的。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站在路边看一列火车驶过,火车上一个人在向前跑步,火车速度是u,跑步速度是v,于是跑步的人相对于你的速度就是u+v,没问题吧?
  但把速度换成光速时,一切就变了。还是在这列火车上,这个人不跑步了,而是打开了一个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以光速c向前,那么按照速度叠加原理,你观察到的光速是不是u+c呢?也就是超过了光速c。但现实啪啪打脸,无论怎么测试,光速就是不变。
  揭开谜题的还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了:一切惯性系的坐标下,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就是相对性原理。
  看不懂没关系,我来翻译一下:无论是在火车上观察手电筒的光,还是在路边观察这束光,光的速度都是不变的,而且无论以谁为参照物,物理定律都一样。说到这里,你可能感觉哪里怪怪的,没错,如果速度不变,会有很大的问题。
  从打开手电筒到车头接收到光这两个事件之间,光在车内走了L2距离,在路人看来,光走的距离是L1+L2
  对于车上的人来说,手电的这束光走过的路程就是整个列车的长度L2。好了,站在路边的人也观察了这束光,那么站在他的角度,这束光走过的路程就包括了列车的长度加上列车在这个时间段内自己走过的路程L1。
  很明显,L2
私募大佬葛卫东大举出手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今年二季度,私募大佬葛卫东的持仓出现大换血。他新建仓了科创板次新股德龙激光同时加仓了物联网模组龙头移远通信,亲友葛贵莲也新进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但是,葛卫东二季度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题记。四十岁以上的人,可以说基本上无人不知一个新闻人物柴静。柴静,在任记者主持人的时候,有人赞她,说她的语言真实明快简洁,击中要害,说她做事踏实执着有人严厉高考800多分!人大毕业如今四处流浪,父母他扔掉手机全国溜达无论是要靠好成绩逆袭人生,还是要学会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技术,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却总有人特立独行,即便他们都是曾经的学霸型人物。去年,一个流浪汉的视频在全网疯传非凡十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高品质我国4大实在酒,品质好价格还便宜,可惜知道的人太少如今,我国的白酒也算是遍地开花,但随着品牌的日渐增多,白酒市场也是一片鱼龙混杂的迹象,优质白酒有,但劣质假酒也不少。除此之外,价格上的差异也是越来越大,一些白酒便宜到十几块钱一瓶,查获危化品锆粉125千克视频加载中近日,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在出口货物中查获涉嫌瞒报的锆粉125千克。锆粉为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列名的化学品,企业未按照危险化学品向海关如实申报。据了解,锆粉是一种价格消失的热搜,起底东软集团在挂出没有一丝道歉态度全程甩锅的声明之后,东软集团(600718)被成都人民骂了个底朝天。不即便如此,此次东软集团并未冲上热搜。消失的热搜9月4日,新浪热搜上已经见不到东软或者东软疯狂敛财10。4亿,山西巨贪张中生落马,离任时民众鞭炮齐鸣庆祝前言有这样一位地方官,在他离任时,很多地方人民都在他家门口摆花圈,还有的人放鞭炮进行庆祝,有人说过年场面也不过如此,而这位地方官就是张中生。张中生让当地人民如此给他送行到底是为何?古代没有避孕套,人们是怎么避孕的?网友好奇葩的方式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发展的越来越快,在平时也有很多的新鲜东西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对于现在的情侣来说,他们时刻都想念在一起,他们在一起时也会做出一些举动来表达对于对方的爱意,但是有些情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三步走,首先需要了解与设计计算相关问题,然后确定计算参数计算雨水量,最后具体布管完成施工图设计。一计算条件1收集当地暴雨强度公式。向业主直接索取,或者参考设计手如何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这家券商提供ampampquot山西方案ampampquot,奋力激发ampampquot一池春水ampampquot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山西省2035年的远景目标,而资本市场就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工作,旨
西媒本泽马在马德里购置新居并登记户口,这预示他将在皇马退役直播吧12月26日讯西班牙媒体Relevo消息称,本泽马在马德里购置了新居并登记户口,这是他将在皇马退役的又一证据。上周末,在巴尔德贝巴斯训练基地,皇马与赫塔费进行了一场训练赛,法猛龙看上火箭潜力锋线,阿奴诺比成筹码,斯通会放人吗?火箭队本赛季的表现还是非常的糟糕,赛季打到现在球队的战绩还是排名联盟倒数。跟球队的战绩比起来,年轻球员的表现更值得球迷们的关注。去年选中的四位新秀,除了克里斯托弗,其他三人已经成为募兵制以来的军饷困境,如何将古代王朝拉入死亡循环古语有云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夫兴师无有财帛,何以结人之心哉!古代军人也是人,要他们上战场玩命,肯定也要有所回报才行。可是一个国家要养西安八大开发区洗牌!洗牌,即把牌搀和整理,以便继续玩。回顾2022年度陕西重大经济改革事件,大刀阔斧的开发区机改,不啻为一场洗牌。开发区是陕西经济的重要版图,更是省会西安的经济主战场,GDP贡献逾50西安城东韩森寨西安城东,长乐公园东门外,有一处被人们称为韩森冢,这里埋葬的是谁?众说纷纭。因为工作的单位跟长乐公园是隔壁子,所以,20多年前,刚工作不久就来逛过这个地方。那时韩森冢周围还没有这么曾高价购买豹子号叫车电话,西安的快捷货运为什么消失了?之前有句话说,西安缺少互联网基因。但实际上,西安是最不缺少互联网基因的。就比如说,如今满大街的货拉拉共享货运模式,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西安人玩过了。谈到西安的快捷货运,很多人并不陌龙虎榜1。76亿资金抢筹西安饮食,机构狂买海南椰岛(名单)12月23日,上证指数下跌0。28,深证成指下跌0。25,创业板指下跌0。4。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共有39只个股因当日异动登上龙虎榜,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西安饮食(000721。SZ关兴之死龙骧将军关兴染病在床,未能随诸葛丞相再次北伐。虽然病体渐有起色,心下却未免焦灼作为丞相的左膀右臂,大哥张苞已经病亡,自己再不能随军出征,丞相排兵布阵难免会捉襟见肘。长子关彝次子关统贪官为什么不能及时收手?有些人会有疑惑,说贪官贪的钱有的都到了几十亿上百亿,或许几辈子花不完,为什么还要贪?不能见好就收吗?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1真正能贪几十亿上百亿的贪官其实不多如果真贪到这么多,收钱已秦始皇铸十二金人之谜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号称千古一帝,秦始皇本身的功业确实也对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号,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浣洋诀4。2。2汉法之高峰汉武帝七岁断案与春秋决狱4。2。2汉法之高峰汉武帝七岁断案与春秋决狱小武诧异道中国第一个法制高峰?不应该是秦始皇时期吗?不是说,汉法只是秦法的延续吗?如何高峰却在汉朝?八角摇了摇头,捋须笑道秦律只是给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