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城市住在高楼小区,是没办法在家里办葬礼,更不允许在小区举行葬礼。 往往老人许多都是在医院病逝的,然后联系火葬场的专车直接送往火葬场的。(付费)。 火化前穿衣并请美容师美容(付费)。 火化前使用水晶棺,冷藏间(付费)。 拟定好火化和举行葬礼日期。 通知至亲好友向遗体告別。 使用遗体告别大厅及摆放鲜花,(付费)。 请司仪主持(付费)。 有身份的人举行缒悼会并有亲人致悼词,回忆其生平事迹,寄托其无尽之哀思。 开始火化(付费)。 买骨灰盒(付费)。 骨灰盒有黄花梨木及陶瓷等一些普通材质的,也有汉白玉中高档的,更有紫檀的,还有金丝楠木,阴沉木等超豪华的。价格也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的不等。 骨灰入骨灰盒后送往殡仪馆安放。 葬礼完毕,逝者安息!农村 如果老家是农村的,不管你居住在那个城市,那个小区,那座高楼,老人逝世后都有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俗。尽可能的遵从老人的遗愿,回老家随老家的礼节安葬老人为好。 人死后在哪里办葬礼? 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我的老伴去年得癌症去世了。他走之前,因为长期的住院治疗,家人也没有时间考虑他去世之后的事情。 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我们才忽然意识到:他走后一系列的后事怎么办? 于是就向周围的病友们打听。原来现在的丧葬早就有了一条龙的服务了。医院里随时都可以找到处理尸体的人。 他们告诉了电话号码。老伴走后,我们很快拨打了电话,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工作人员来到了病房。他们也带来了我们需要的寿衣。 为老伴换好衣服后,工作人员就把老伴推去了医院的太平间,把遗体放入冰柜。 在这里我们选好了骨灰盒。然后又定了火化的日期。之后就是有多少人参加葬礼,需要多少个花圈,要不要请参加葬礼的人吃饭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切定好后,工作人员让我们交了定金。然后告诉我们火化那天的具体时间,让我们一定提前到达等候。 火化那天,该我们举行葬礼的时候,进入大厅,老伴的遗体和遗像、花圈和场地都已准备就绪。我们只是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把整个葬礼的过程走完就好了。 如果需要在那里吃饭,火葬场也有餐厅。总之一切都有人替你安排了,你只要出钱就行了。 听完这一切,是不是感觉葬礼非常简单?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信我,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答复。 "人有三魂七魄,生不认魂,死不认尸"。至于死后办不办葬礼,在哪里办,如何办,都是活人的事。对死者来说,捏扁搓圆,火化冰碎,碾作尘漠,撒向天空大地,江河湖海,一任其便。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如何对待逝者,如何祭奠先灵,是其对后人和来者的交待,也是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对其道德和良心的慰藉。 古往今来,我国传统文化有"侍事若侍生"的习俗。体现在对死者的尊重和对来者的期待。实行殡葬改革,革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封建陋习完全应该。但也不意味着将逝者当垃圾处理。更不意味着利用死人去生财!大多数人对实行火化并无异义,然而对于中国传统习俗的"入土为安"还是比较讲求的。对于入公墓或进祖莹也存有争义。因此,在实行殡葬改革中,仍有许多工作要深入面对。也希望从事这项作的人多作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正确意和建议。 我居住的是旧城改造的回迁房,谁家有人去世后,大都是在居民楼里办葬礼,假如所居住的单元是在一栋楼的中间,那么室外仪式就在这栋楼外的十字路口处,尽可能避免挡在别人家门口。同村里的人也都能理解和包容。 举办葬礼,都是寄托活人的哀思,家人在世时,做到尽心尽力,不留遗憾;去世后,条件允许,尽可能用文明的方式办葬礼比较好。 那些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葬礼仪式和对去世的人说法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