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孙思邈的传说 开棺救妇——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他停在路边观看,忽然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且慢!"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他说:"人还没有死,你们怎么忍心埋了呢?"众人说:"人早死了,你不要再胡说。"孙思邈说:"人要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鲜血,怎么说人死了呢?"众人一看,果然有细细一道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材请他看。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小腹很高,裤裆正向外渗着鲜血。 这女子的丈夫哭着说:"我妻子婚后十年没有生育。这次怀孕一年多了,昨天才觉胎动,又难产死了。"孙思邈试了病人的鼻息和脉象,取出三根银针,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极。三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众人把孙思邈当成了神仙,一齐跪下磕头。孙思邈让他们起来,又送给病人的丈夫一剂药、一幅图,嘱咐他:"赶快把病人抬回去,喝下这副药,再接图接生,保证母子平安。"结果,病人回去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 巧识脚气病——相传,唐时长安城内有几个富翁身患一种奇怪的疾病,只见脚胫日趋浮肿,浑身肌肉酸痛麻木,身倦乏力,众医诊治均束手无策。于是请孙思邈诊治,经药石下肚,仍不见转机,孙思邈由于难解其谜,终日甚感不安。 有一天,严太守也患此病请孙思邈治疗,为了查明病因,他住进严府中仔细观察了十几天,只见严太守的贴身家僮也同样精神萎靡不振,下肢照样浮肿,只是比严太守稍轻些。孙思邈仍百思不得其解,他又到厨房内调查,厨师说严太守不喜欢大鱼大肉,但他对粮食精制特别讲究,派人将米面反复加工精碾细磨后才作为主粮食品。 随后孙思邈又去拜访了其它几位同样症状的富翁,发现都有同样习惯喜食精粮,此时孙已领悟出其中的玄妙了。孙思邈立即建议严太守将每日主食全改成粗粮糙米,并且将一些细谷糠、麦麸皮煎水服用,半月之后这种疑难病竟神奇地康复了,病人精神好转,浮肿全消退了。消息一传出,长安城内外的市民一片震惊,赞扬孙思邈真是天下神医! "抓药"——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连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孙思邈的24项独创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名人评价孙思邈 唐·李世民:故知有道者,羡门、广成岂虚言哉 [6]!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宋·林道《省心录·论医》: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宋·叶梦得:孙真人为千金方两部,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 宋·郭思: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引《历代名医图赞》: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 明·夏树芳《法喜志·卷二》载:孙思邈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对佛教典籍也无所不涉,被佛教尊为药师佛化身。 清·徐大椿: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 清·周中孚:晁氏称议者,颇恨其独不及伤寒。 清·张璐: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圣诸书颉颃上下也。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孰能与于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