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青年肖千里和他的千里眼
视频加载中...
(肖千里和他的"千里眼",时长共2分15秒)
肖千里和他的"千里眼"
在深圳宝安的罗田森林公园里矗立着一座三层小楼,不大的场地里架设的白色的"大锅"特别显眼——这里就是"深圳星"的深圳关口站,进出此处的工程师们,也许是深圳距离"星星"最近的一群人,而肖千里也是其中的一员。
肖千里是一名95后,出于对卫星通讯事业的热爱,2019年刚毕业的他就坚定地选择了卫星通讯工程师的这一"小众"职业。
彼时,亚太星通在深圳组建团队,肖千里带着一个行李箱,只身来到深圳,加入到该团队,开始自己的"星辰大海"征途。
亚太星通成立于2016年,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该团队成功发射并运营了一颗国际领先的高通量通信卫星"深圳星",建立起了一支130多人的专业团队。
"这座城市就像它的气候一样,充满热情和活力。"来深圳三年,肖千里感受到深圳拥有灵活、开放的创新氛围和文化,"基地很多90后、95后,大家在一起经常进行业务探讨、交流,钻研氛围浓厚。"
肖千里说,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进入卫星通讯事业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卫星通讯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神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把网络信号带到用户身边。"
肖千里认为未来的通信系统必然离不开卫星通讯,"现在深圳星的信号覆盖了全球1/3面积,西至夏威夷、东到印度洋,包含了广泛的陆地和海洋区域,"他表示,"接下来通过搭建高低轨兼顾的宽带卫星网,将进一步实现信号全球覆盖,用户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快速稳定联通,保证永不失联。"
今年4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安全出舱的画面,通过直播在全球直播。
这场盛大的直播背后,是"深圳星"的默默工作,通过卫星回传,才能将偏僻荒芜的戈壁沙滩的场景传送到大家面前。
随着"深圳星"的运转,为超过1万个终端提供"上天入海"的通信服务,不止是宇航员出舱直播,还有东方航空的宽体机、远洋航船等,都是"深圳星"在出力。
"我们主要负责卫星运营及星体健康监测工作,现在屏幕上的绿点代表用户正在使用通讯服务,且信号畅通。"肖千里指着控制室内的大屏幕介绍到,"因为‘深圳星’服务覆盖面广,时差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肖千里说经常半夜接到用户电话,需要及时响应、排查、解决问题。
"有时会感慨这是一份孤独的工作,"肖千里回忆道,今年4月的一天夜里,在上夜班的他检查到南海一号钻井平台的通讯中断故障,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夜里他一个人背着工具包,爬上了天线,直到凌晨才修理完故障。
当肖千里站在地面上,望着修理完毕的天线,想到了遥远太空中的"深圳星","也许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深圳星’看起来孤单,但它通过天线和我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和无数用户联系在一起,星辰大海是它的使命,也是我的责任。"
"深圳星犹如我的一双眼睛,我们一起探索未知。"肖千里说。
【联合出品】深圳市委网信办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
【联合主办】深圳市人才工作局 深圳教育局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
【统筹】曲广宁 张光岩 朱洪波
【撰文】李定 胡佩瑶
【拍摄/剪辑】谢昊燃
【视觉包装】招凤仪
【作者】 李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