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2天就住进ICU,危重型患儿小橙子康复出院
1月6日下午,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ICU,出生12天就住进这里的新生儿"小橙子",经过儿科医护团队20天的全力救治,终于康复出院了。
危重型患儿"小橙子"出院
发烧患儿入住ICU不到3小时,病情突变
2022年12月17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发热门诊接诊了一名出生仅12天的发烧患儿,测体温38.5℃,家长讲述孩子当天吐奶、呛奶频繁,食量比往日减少了一半,精神反应差。患儿的情况引起了接诊主治医师白小红的高度警惕,"3个月龄以内的小婴儿体温超过38℃,要警惕脓毒症,正值隆冬季节,新生儿吐奶、呛奶有可能是肺炎后的表现,需要立即入院。"
患儿随即入住新生儿ICU。初期情况尚可,谁知不到3个小时,情况突变,"小橙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气促、呻吟、"三凹征",血氧饱和度也从刚入住时的95%以上一下子掉到了88-90%,急查胸部X线提示有磨玻璃样改变、双肺透光度降低,此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也显示为阳性。新生儿ICU专业组长李茂军主任医师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已经明确,患儿为新生儿,属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又未接种过新冠疫苗,极易发展为重症。医疗组、呼吸治疗师、护理组展开全力救治"。
参考国内外最新的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诊治指南与共识、围产期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先期,医疗组立即给予患儿无创呼吸机、干扰素雾化等一系列治疗,但患儿呼吸困难的症状却无明显好转,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表现。
新生儿ICU副主任医师阳倩查看患儿后指出,调整治疗方案为气管插管、上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等治疗。
请示儿科副主任石伟主任医师后,医疗组将情况汇报院内"新冠病毒感染临床救治专家组",经专家组进一步明确,患儿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在省医院新生儿科,这种危重型患儿还是头一回收治,全省也属罕见。医疗组、呼吸治疗师、护理组严密观察,如履薄冰。
疑难病例大讨论,医护团队最终救治成功
在经过上述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并未按照医务人员们的期盼,象以往监护室里救治的大多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一样,逐渐稳定下来。
患儿病情急转直下,不好的指标和消息一个个接踵而来。先是复查的胸片让医护们揪心,双肺透光度显著下降,接近"白肺";随后,患儿气道分泌物异常粘稠很难吸除,腹胀如小鼓,心肌酶学升高、肝功能受损、CRP(C反应蛋白)异常、BNP(脑钠肽)增高、心脏超声提示右室肥大……患儿的另一位二线主管医生吴青副主任医师介绍说,"患儿的治疗很棘手,各个脏器功能指标之间密切关联,一不注意,就顾此失彼。就象踩跷跷板一样,非常难平衡。"
关键时刻,儿科迅速组织疑难病例大讨论,医护人员一起集思广益,反复分析,冷静判断,不断寻找新的突破方向。最终确定了尽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加俯卧位、拍背、气道灌洗频次,避免返流误吸,加强院感防控等综合治疗方案。与此同时,还向重症医学中心报备了患儿随时可能需要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
在高频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第4天、上激素治疗的3天后,患儿呼吸窘迫症状终于得以明显缓解。"胸片上看到患儿的‘白肺’面积在缩小,氧指数逐步下降。呼吸系统之外的其他脏器功能指标也在一点点地恢复正常……"患儿主管一线医师刘坤珍介绍。
呼吸机高频通气8天后,改为了常频通气。又过了3天,患儿的各项指标持续好转,随后进入脱机拔管治疗流程:拔除气管导管、改有创通气为无创通气,继续治疗6天,再脱机观察2天,患儿已能正常进食,达到出院指标痊愈出院。
患儿"小橙子"出院
据护士长王晓敏、陈艳介绍,新生儿是非常脆弱的人群,病情瞬息万变,进食和输液都很困难,加上上机治疗,二十天来,护理人员昼夜不歇、陪伴在"小橙子"身旁。同时,这段时间,除了"小橙子",科室里还有危重的超早产儿双胎宝宝、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肠道手术后的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目前这一批宝宝们都在康复中,部分已痊愈出院。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四川省人民医院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