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安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青藏高原到渤海湾,大河汤汤,蜿蜒5464公里,历经4000多米海拔落差,孕育5000年中华文明。
从水患频繁到岁岁安澜,日月轮转,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治黄事业在探索中优化,流域发展在转型中提质。
大河奔涌,积聚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古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岸东,只存世700余年,毁于战火之中。后又因黄河泛滥,河床变址,故址亦淹没不存。直到2002年,重修后的鹳雀楼再次与黄河 "同框"。
位于黄河岸边的鹳雀楼(2014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自北向南奔流而来的黄河,在晋、陕、豫交界处转弯东去。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这里成为了山西地区小麦成熟最早的区域。但又由于弯大水急,黄河洪水也经常破堤毁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牛是镇水神兽。黄河大铁牛位于毗邻鹳雀楼的蒲津渡遗址上,已近1300岁。它们面向黄河,怒目圆睁,前腿蹬后腿蹲,肌肉线条非常优美,体现了一种很雄壮的气势。
这是铁牛及其旁边的铁人。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作为曾经运送粮食、铁、盐等物资的重要通道,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中游的一个重要渡口。但之前的蒲津浮桥为竹索连舟浮桥,用木桩做地锚,很容易被黄河冲坏。到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决定举全国之力修建新的蒲津浮桥。这一"国家工程"改"竹缆连舟"为"铁索连舟",并在黄河两岸各铸4尊铁牛为固定地锚。
这是蒲津渡浮桥繁盛图。(资料图片,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
这批铁牛可不是普通的牛,它们身下斜柱桩的构造和作用是古代桥梁工程的典范。每尊铁牛下方,都有和牛身相连的6根长铁柱,牢牢扎入地下。同时,柱桩上反向伸出的"出脚",增大了阻力,保证了上部铁牛的稳定、坚固。
这是铁牛及其下面的斜铁柱。(资料图片,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发生在铁牛脚下这片土地。黄河铁牛坚守岗位约500年后,因浮桥被毁、黄河改道,渐渐没入泥沙,直到1989年被考古发掘才重新面世。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挖掘现场。(资料图片,由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提供)
千年后的今天,数座现代化桥梁犹如道道霓虹飞跨黄河两岸。黄河铁牛早已失去地锚的作用,但它们依然保持"沧桑未改牛脾气,进退还凭铁骨头"的气势。
这是禹门口黄河大桥,连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华社记者 吴炜玲 摄
歌声
记录着
一个国家栉风沐雨的沧桑历程
黄河
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
也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奋起
在游人如织的壶口瀑布岸边,有个专拍"天下黄河一壶收"美景的摄影师。他叫吕桂明,家就住在黄河岸边。
这是吕桂明在拍摄壶口瀑布。新华社记者 马志异 摄
吕桂明一拍就是二十多年,记录下了壶口瀑布令人欣慰的变化。吕桂明说,黄河的水质越来越好,泥沙越来越少,二十多年来,每年都有变清,而且时间是越来越长,像今年这个清水时间可能有两三个月时间。
这是2021年8月17日,吕桂明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拍摄的"清流飞瀑"。
吕桂明所在的吉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加大壶口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很多和吕桂明一样的黄河儿女都吃上了旅游饭。
这是吉县中市村村民赵三管,每天早上他都拉着自家毛驴来到壶口瀑布景区"上班",供游客摆造型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炜玲 摄
吉县处于北纬36度,是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得益于这一地理优势,当地逐步发展起以苹果为主导的产业链。
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也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20年,吉县苹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在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苹果种植基地里,成熟的苹果挂满枝头。新华社记者 徐伟 摄
欢欣的锣鼓
是黄河岸边儿女
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这里是黄河岸边的"明星村"——龙门村。2021年底,全村固定资产达到32亿元,吸收村民就业1600余人,人均纯收入3.7万元。
这是龙门村村貌。(图片由龙门村提供,原建发摄)
龙门村,"北靠荒山南靠滩,西临黄河没有川"。"鱼跃龙门"的愿望,道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曾经的龙门村地瘠民穷。人们想要跃出穷窝,只能靠实干。
这是昔日龙门村民居。(资料图片,由龙门村提供,原建发摄)
1996年,原贵生当选龙门村党委书记。他和村民代表一起,四处参观学习,决定走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原贵生(右三)和村民聊天。(2017年11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龙门村发动全村党员群众集资入股,通过入股分红的方法,村办企业不断壮大并进行技术改造,走环境友好和产业循环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了煤焦化、精细炭黑、旅游等多种支柱产业。
目前龙门村已经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8月23日在山西吉县拍摄的黄河壶口瀑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吕桂明 摄)
大河安澜,奔流向前。
奔流是黄河的姿态,
奋斗是人生的姿态。
正如那首黄河岸边的千古绝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勤劳智慧的黄河儿女,
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广东支持6所大学进入双一流!目前来看,谁最有希望?除现有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4所985211大学外,不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广东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学有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
你遇到过借钱不还的无赖吗?借钱不还是个现实问题,但不是历史问题,也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还是个普遍存在问题,还可能是个套路贷问题。猛一听这话,很多人立即会火冒三丈,不要激动!听我慢慢道来一,借钱是个普遍现象,
濮潢铁路凉凉,还有修的希望吗?估计没希望了,最起码十四五期间根本就不可能。以前还没事时候拿出来说说,现在看国家和省里的规划都没有这条铁路了。说到这里,我觉得开封有很大的责任。因为郑州怕什么,无非就是周边城市的交
人贩子的罪恶有多大?21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被人贩子以7000元卖给了40多岁的老光棍黄德贵。新婚之夜,一家人齐上阵将白雪梅死命摁住,强迫她跟黄德贵洞房。白雪梅几次逃跑失败,最后举起了一把菜刀挥向黄德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房价会不会跌回2015年的水平?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不太有这个可能,能维持目前的价位有可能!呼伦贝尔的房价目前约5000元每平方米左右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五线城市。一个经济不算发达,拥有大片草原的内蒙
乌东德水电站修好后,有没有可能把金沙江水引到滇池?说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可是,为什么云南要舍近求远从丽江石鼓镇进行滇中引水呢?相信有一定讲究在里面,不是专家也就不好说,只能简单介绍下滇中引水和乌东德水电站的情况。首先,滇中引水也是
农村劳动力回流,空心村也将成为实心村,是真的吗?农民回流,不可能。当前居住既成定局。外出的农民工,大都在城市买有房子,他们大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才有办法买房,老一辈大都退出村庄,跟随儿女在城。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谁愿
老人坐车刷免费卡,公交车司机收入会受影响吗?都是吃了饭没事的人在打口水仗,有没有免费卡老人该坐車的时候照样会坐,别吃饱了撑的难受,整天祘计老人乘車的事。你也会到这一天,除非你已知自已没有这天差不多。可能有间接的影响吧。公交车
为什么美国老人不靠子女,晚年一点也不凄凉?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是凄凉,是他们自己的感觉而非他人的论断说白了,凄凉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外人所想的那样。美国的老年人并非完全不依靠子女但是,这个依靠究竟意味着呢?子
石家庄菜价疯涨,你买的白菜多少钱?前些天我在市场上买的一块五,自从有了疫情,老杨去批发市场买的大娃娃菜,一块七成包的,不打包。那会儿大白菜批发一块,也是成包的。市场上分成色,卖一块五,二块到俩块五不等。现在随着我们
李佳琦薇娅一天卖189亿!超4000上市公司全年收入!如何纳税?营业税按100多亿收,个人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征收,他这个收入应该按最高征收点40收了。比如营业收入100亿,主播拥金20就是20亿,个税40就8亿,主插实得12亿。对于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