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在学生时代,我们都曾学习过一篇叫做《朱德的扁担》的文章。此文多次入选中学和小学的语文教材,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然而,大家却并不知道这是一位开国上将朱良才所写的文章,当时的他正任职军区政委这一重要职务,但在不久之后,他却选择主动辞职。 毛主席得知后,也赶紧叫聂荣臻快去看看,事后才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再见到朱良才时,毛主席却笑着说道:"你是能拉屎却不占茅坑。" 毛主席何出此言呢?朱良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非凡的文学才能 朱良才是秀才出身,也曾担任过朱德和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他一生中只发表过四篇文章,而这四篇文章写的都是井冈山。 1956年7月,为了迎接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面向全军全国举行征文活动,为此,总政下发通知,要530余位开国将帅和省部以上领导和数万官兵、地方干部踊跃参与。 周恩来 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征文稿件时,毛主席亲自为征文丛书写了"星火燎原"的书名,朱德作序。总政也特意抽调有文学功底的干部,组建了《星火燎原》的编辑部。 朱良才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和战斗,所以他应当是要写出一些东西的。但要写什么?为此他苦恼不已。 最终他经过一番思考过后,决定给后人留下一部真实的历史,尤其是能正确教育子孙后代的文章,所以他选出了四个题目,分别为《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其中,《朱德的扁担》最是出彩。 这四篇文章写的都是在井冈山的故事,那么他为何只写井冈山呢? 其原因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对于中国革命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也让我党成功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 因此,几十年来,朱良才也对井冈山时期的记忆最为深刻,因此,他选择讲述井冈山的故事留给后代子孙。 这四个故事分别从领袖、团队到士兵基层,从不同的角度把井冈山精神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于是,百忙中的朱良才决定开始创作,但他发现,当他准备书写的时候,却发现关于那些细节问题和其他几个老同志对证都是不一样的。 当时,井冈山时期已经过去了30年,那些陈年旧事大家早已经模糊,而且朱德和大家挑粮的次数多了,没有人会清晰地记得这些小事。 最终为了还原历史,朱良才决定简化细节,最后只用600多字,就把这篇故事精彩地写了出来。 朱良才 4篇文章的初稿完成之后,朱良才多次征求有关同志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其中《朱德的扁担》一文,还专门呈送给了朱德本人审阅。直到有关领导、老同志和组织都审阅完毕后这才出版。 195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星火燎原》第一卷正式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国,而朱良才写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两篇文章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各个省市的教育部门纷纷找上门来,希望朱良才能同意将这两篇文章列入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来教育后代。 自己的文章能够为教育后代出一份,朱良才当然也非常高兴,但他还是提出了两个要求,就是这两个要求,也让他失去了出名的机会。 他提出,第一不谈稿费,第二不署作者的名。 他告诉大家,教育后代,谈什么钱,讲的是毛主席和朱老总,又不是写我,署我的名干嘛!要记,就记住毛泽东和朱德嘛! 毛泽东和朱德 《朱德的扁担》用600多字讲述了朱德带头和红军指战员来回挑军粮,大家担心朱德把身体累坏了,决定把朱德扁担藏起来,但朱德发现之后却在扁担上写下了"朱德的扁担"这5个字。 没想到多年之后,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而朱良才的后代也在课堂上学习了这篇文章,回家之后告诉父亲朱德还挑过扁担。 但当时,朱良才并没有向孩子们透露这篇文章就是他写的,还故作惊讶地说道:"是吗?朱老总还挑过扁担呀!" 直到他们长大之后,父亲才将他们几个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不署名的原因就是为了宣传革命领袖的,而不是宣传我自己。他写出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是为了钱,所以,你们也不准去要什么稿费。 朱德的扁担 在这篇文章中,朱良才平铺直叙,如实叙述了朱德用扁担挑粮的全过程,而这既突出了朱德的革命品格和领袖风范,也能展现出共产党和人民同为一体,一心为民的宗旨。 朱良才的不仅文章写得好,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他的文武双全在党内是出了名的。那他打仗到底有多厉害呢?作为开国上将,他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俗的军事能力 从小酷爱读书的朱良才为了解救劳苦大众,在1925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农民运动中。 四一二政变发生之后,蒋介石背叛革命,当时国民党军的一个团准备开进汝城,朱良才得知后立即设法向县委报告,却不幸被敌人逮捕,最终被关押在牢房中,靠老乡才逃过一劫。 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之后,朱良才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在革命低潮时,朱良才毅然决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后来的湘南起义中,朱良才初露锋芒。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领导的年关暴动拉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由于湖南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革命的火种在这里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政权。 暴动之后,汝城县委书记派朱良才去联络朱德和商议,商议组织汝城起义,与此同时,朱德也有让汝城加入湘南革命中的想法来,当他们见到朱良才时也感觉很是惊喜。 两队人马交换了彼此的想法,很苦熬朱良才和堂弟带着朱德等人的期望,去资兴县组织农民起义,在朱良才的带领下,农民起义非常成功,不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还组建了农民军。 这年4月,朱良才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在和朱德毛泽东朝夕相处中,朱良才亲眼目睹了领袖的工作方法和人格魅力,而这也对朱良才之后的工作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之后,朱良才主动要求下连队,去战斗一线锻炼。 1928年8月,湖南省委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这个时候山上的力量比较弱,敌人组织了两个团的兵力想要围攻黄洋界,朱良才和王良受领了守卫井冈山的任务。 当时他们总共只有72人,每人最多只有三五发子弹,没有武器就自制,他们自制火药,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石头、木头杀伤敌人。他们先后打退了敌人的4次进攻,红军战斗气氛高涨,敌人则军心动摇。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朱良才和王良将刚修理好的一门迫击炮搬上了战场,他们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没响,第三发终于发出轰鸣,正好命中敌人在山下的指挥部,一时间敌人被吓得屁滚尿流,趁着天黑纷纷逃窜。 当毛泽东得知他们的胜利后,高兴地表扬他们: "你们保住了井冈山,就是保住了咱们的家,保住了红军的根据地啊。" 1929年,朱良才跟随朱毛进攻赣南、闽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0年底,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命张辉瓒率领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深入龙岗地区。张辉瓒的部队以勇猛著称,与之抗争绝非易事。 但在朱良才和徐彦的指挥下,迂回敌后突然发起了猛攻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在指挥部活捉了张辉瓒和指挥部全体人员。 朱良才 在此次战斗中,他们缴获了九千多件战利品,俘虏了电台人员,最难得的是他们缴获的电台也成为了红军的第一部电台,还缴获了敌人电台的密电码本。朱德得知后兴奋不已,立即赶来慰问,还把张辉瓒的白马奖励给了朱良才。 在朱良才担任红九师政委的两年中,九师在战斗中常常出其不意,被称为常胜师,而朱良才也凭借着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功,获得了1933年中央苏区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朱良才不仅文武双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非常有头脑。 1938年,朱良才被中央派到晋察冀边区,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之后成为主任。 在这期间,他为创建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协助聂荣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不仅负责各种活动还负责军民关系、军政关系等工作。在宣传工作中,他亲自想办法筹措资金,在战争中保重文化宣传的正常运转。 聂荣臻 在他的领导下,晋察冀的文化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搞得有声有色。 1942年,华北连年灾荒,再加上日本人实行的三光政策,老百姓和战士都没有粮食吃,只能吃树叶、野菜或者树皮。 就在这时,朱良才亲自起草和签署了一个世界军队史上唯一一个不与民争树叶子的政治训令。把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让部队到无人区去采摘。 当地百姓得知后非常感动,立即找到司令部收回成命,还将自己采摘的叶子送给了百姓。朱良才的这一道训令也让军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激发了群众对部队的热爱。 右一为朱良才 为了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鼓励指战员杀敌,朱良才还提出开展创建模范党支部的运动以及立功,加强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提高了战士们的思想觉悟,让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让战士们更加团结。 与此同时,还激发了军民共同杀敌,涌现了不少战斗英雄,也让晋察冀边区涌现出不少英雄。 朱良才在那个时期,做了许多团结军民,获得民心的工作,为创建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对于自己的老部下,聂荣臻也称赞朱良才是自己的好战友、好帮手 。 朱良才旧照 这样出色的人才,毛主席和党中央必然会委以重任,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担任了怎样的职位呢?为何成为了第一个主动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 主动请辞,毛主席:你是能拉屎却不占茅坑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发出了《关于1950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朱良才认为此指示对加强部队政治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于是他建议华北军区立即落实上级指示。 军区接受建议后在北京召开了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影响很快遍及全军,《人民日报》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毛主席得知后,激动地向聂荣臻对朱良才做出高度评价: 对于党的指示,某些同志是雷打不动,充耳不闻!朱良才是闻风而动! 聂荣臻 1954 年,朱良才任华北军区副政委。1955年 4 月 15 日,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杨成武任司令员,朱良才任政治委员。 这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战争年代,朱良才三次负伤,两次伤势未痊愈就出院,再加上长期夜以继日地工作,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在担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期间,常常因为头痛而耽误工作。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建设任务重,他却不能坚持全天的工作,为此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主动请辞,他说道:"我是正职,因病不能多抓工作,对军区工作有影响。怎么办呢?响应中央的号召,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干吧,我休息治病,病好了再工作。" 朱良才 就这样,年仅58岁的朱良才从大局出发,主动向中央军委提出免职休息的请求。 其实,当时的他是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休息的,不管是中央干部还是家人都劝他带职休养,但他为了不耽误工作决定请辞。 中央军委批准了他的请求,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的称赞。 其实,当中央军委收到朱良才的辞职报告时,也引起了毛主席和朱德的注意。他们认为朱良才还年轻,于是毛主席便叫来聂荣臻去找朱良才谈话,了解具体的情况。 聂荣臻和朱良才交往亲密,见面后首先询问了他的身体,才询问他为何辞职。 朱良才 朱良才苦恼地说道: "我辞职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请军委给予批准。我身体不好,经常头痛,耽误工作,有时候主持党委会都很困难。" 聂荣臻说到党委会可以委托别的同志主持啊。朱良才却认为总是这样不太好,看着他如此坚决,聂荣臻只好说道:"我回去向军委汇报。" 当时,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也劝他可以等身体好了再回来。但朱良才认为自己不能挂着头衔在家里养病,这样会对党和国家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大家的劝说下,朱良才仍坚持辞职,将位子让给年轻人。 后来,当朱良才再次见到毛主席时,毛主席也无可奈何地说道:"好你个朱良才!别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你是能拉屎却不占茅坑。" 之后,也只好同意了朱良才的辞职请求。 在后来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还提出了朱良才请辞的事,夸赞他的政治觉悟高,对此周总理和邓小平也一一表示赞同。 朱良才夫妇 朱良才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高级将领,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多次身负重伤,右臂留下了终生残疾,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而在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中,朱良才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他在党内被誉为"文武纵横建功勋的开国上将",而毛主席的一句话也贴切地评价他的才能:"朱良才是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的军事良才!"这不仅是毛主席对他的肯定,也是出自群众的认可和党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