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新中国第一次立功大授衔上,徐向前被授予开国第八元帅,是北方地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党政军高级将领。 陈毅元帅更是将徐向前元帅、彭老总、陈赓、林彪、粟裕共同评价为我军的五虎上将,可见徐向前元帅的军事领导才能不仅得到了陈毅元帅的认可,其军中地位更是可以和三国里的关羽、赵云、张飞等人一较高下。 10大元帅合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骁勇善战、鞠躬尽瘁、为党和人民辛劳一生的将军,当他在1990年逝世前,向党组织提出三个请求时,却得到了"不能全同意"的答复。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徐向前元帅又提出了三个怎样的请求。最没出息的学生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和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农村家庭一样,子女众多,共有姐弟6人。 虽然家境贫寒,但幸运的是徐向前的父亲徐懋准是一名清末秀才,所以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幼便爱读书,而且从小就开始读私塾,1914年,其父亲和笃信佛教的母亲为了让他开阔眼界、接受新的事物,便砸锅卖铁将他送去新式学校读书,只是可惜的是终因家境贫寒2年后被迫辍学,回到村里继续读私塾,并于一年后辍学回家。 徐向前元帅 辍学后,徐向前便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河北省阜平县的书店里当学徒,这一年徐向前16岁,他在两年的学徒生涯里不仅攒下了少许积蓄,更是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小说,萌生了报效国家、为国为民的想法。 学徒生涯虽锻炼了徐向前坚韧的品质,但他心里却始终有一个读书的梦想,恰逢此时山西军阀阎锡山兴办贫民教育,徐向前再一次看到了读书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于1919年成功考入了山西国民师范第一期速成班学习。 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后,徐向前就被派驻到五台县担任小学教员,在这里他决定用教育救国,开民智,兴民权,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爱国人才,于是他便经常在课堂上用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理念向他的学生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为他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国价值观。 然而他的教学理念却与学校封建传统的教学思想相违背,他也因此多次被学校辞退,最后伤心失望的徐向前决定弃笔从戎,为国家和自己找一条新的出路。 1921年,徐向前毅然决然南下参加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北伐誓师大会,并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批学生。 在黄埔军校期间,徐向前接受了正规的军事教育和技能技术培训,然而出生贫寒的徐向前却因为人低调、穿着朴素、不攀比、不阿谀奉承,被蒋校长称为黄埔军校里最没出息的学生。布衣将军,衣锦还乡 在黄埔军校期间,徐向前先后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第一次东征,不仅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积攒了战斗经验,更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1925年,徐向前正式告别黄埔军校,入驻到河南安阳的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混成旅,然而在这支军队里徐向前却亲眼目睹了军阀贪污、吃空饷、军纪败坏、欺压良善的种种恶行,这让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徐向前感到非常失望。 可当心灰意冷地徐向前随广州国民革命军来到武汉后,他的心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在这里他接触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士,也阅读了很多马克思主义书籍,他被书里的思想和共产党乐观的革命精神深深吸引,此时他终于明白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能救百姓。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徐向前顶着白色恐怖的压力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经历了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后,徐向前于1929年被党中央派往鄂东北任红一军31师副师长,正式开启了他的传奇军旅生涯。 徐向前刚到任不久就遇到了国民党的围剿,此时他这个副师长手底下还不足300人,但他临危不惧,冷静分析了敌我态势、优缺点,决定避强击弱,避实击虚,多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使得"罗李会剿"、"鄂豫会剿"、"徐夏会剿"相继被粉碎,而红军却在一次次围剿中壮大。 徐向前的游击战术在实战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他也因此被升任为红1军副军长兼红1师师长,在这之后他利用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的时机,率红1师三次出击平汉路,连克云梦、光山、罗田等县城,取得了三战三捷三扩编的重大胜利。 自此徐向前的威名在红军和敌人内广泛传播,老百姓还特意编了民谣:"平汉游击五十天,三战三捷三扩编,红军声势震武汉,革命烽火遍地燃。" 1931年,徐向前又因在第一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中立下战功无数当选为军委委员,正式出任合并后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亲自指挥并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这一年他30岁,成为了红军中最能打的年轻将领,深受毛主席喜爱。 1932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决策,红四方面军在与国民党交战中多次陷入险境,徐向前率领1.4万红军被迫转入川陕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很快蒋介石便集结了6万余兵力对徐向前的红四军进行围剿,而徐向前则采取了收紧阵地的新式战法、诱敌深入、节节抗击,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图谋,使得我红四军在川陕地区立足了脚跟,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统一战线,徐向前奉命陪同周总理回山西老家面见阎锡山,促成抗日战线的统一,也正是这次机会,徐向前才得以回到阔别多年的家看一眼。 在村口,徐向前便遇到了背着麻袋往村里返的老父亲,他激动地喊道:"老爸,我是徐向前呀"。 在听到声音后,老人家缓缓的转过身来,看了许久才略带颤音的说道:"我的儿,12年了,你终于回来了"。 徐向前和家人 两个人立刻相拥而泣,久久才分开彼此,而当徐向前问起妈妈时,老父亲又忍不住哭道:"你回来得太晚了,你妈三年前就走了",徐向前愣了一下,他万万没想到当初的一别竟然再也没有机会喊妈妈了,他忍不住在心里大骂自己为不肖子孙。 回到家后,徐向前在院子里看到了自己女儿徐松枝,这是他和前妻的女儿,前妻因难产死了,此时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也从来没有得到父爱的小姑娘害怕的躲到爷爷身后,只敢偷偷地看着这个一身军装的男人。 徐向前知道他亏欠女儿太多了,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他只能舍小家保大家,即便是回家的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也不闲着,他在村子里四处宣讲共产党的政策,劝大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自由和民主呐喊。 徐向前的两个姐姐在得知自己弟弟在军队里当了大官后,便亲自将他们的孩子送来,希望可以投靠到他的部队里,留在他身边,得到他的照顾,可徐向前却违背了两个姐姐的的意思,不仅没有将两个外甥留在身边,还主动将他们送到了一线,结果两个孩子初次上战场就牺牲了,这也成为了徐向前一生的痛和愧疚。 窝窝头和野菜 虽然徐向前立下赫赫战功,又是红军的高级将领,但一心为国为民的他从不居功自傲,甚至连着装都是简单的粗布上衣,而且为了方便携带更多的军事资料,他还特意在上衣上多缝制了两个衣兜。 他也因此被称为布衣元帅,而布衣元帅的最爱竟是窝窝头和野菜。 徐向前回到部队后,很快便又投身到热火朝天的战斗中。 1949年4月,徐向前指挥带领部队解放了太原,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军阀统治。 太原解放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徐向前的老家五台县,于是亲戚朋友纷纷前往太原希望能够在徐向前的部队里谋个一官半职,然而众人没想到的是徐向前竟果断的拒绝了众人,还说道:"中国共产党不是以权谋私的部队,我更不是国民党里腐败的贪官污吏,所以大家都回去吧"。 但就在这时徐向前的两个姐姐也来到了部队,同样的也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当大官弟弟的照顾,其他人徐向前都能委婉地拒绝了,但自己的亲姐姐他却不能直接让其走人,尤其在他的心里两个外甥的死一直是他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一直觉得对不起两个姐姐。 于是徐向前决定留下两个姐姐,让她们看一看他这个部队里的大官到底是怎么的生活,而徐向前的两个姐姐在住了一段时间后便毫无怨言的回五台县了,因为她们发现弟弟的衣服不仅缝缝补补穿了多年,而且还拒绝了她们为其缝补两件新衣服的想法。 徐向前这样告诉她们:"我们共产党不搞特殊化,如果你们要为我缝制新衣服,那就为部队里的每名战士缝补一件"。 两名姐姐听后只能作罢,除此之外,更令他们惊讶的是,徐向前竟顿顿吃野菜窝窝头,甚至吃得还不如一名普通士兵,而他还吃的津津有味。 正所谓眼见为实,当切实地体会到弟弟的生活后,二人便主动回家了。三个请求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被任命为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还在1979年决策和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1988年,他为支持邓小平使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主动辞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而在两年后,这名一直疾病缠身的开国元帅,终于病倒在医院。 徐向前元帅和夫人黄杰 1990年9月21日,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的徐向前,主动将儿子和家人叫到身边吩咐道:"我有三个遗愿,希望你们上报给中央领导",徐小岩听完后满含泪水的点了点头。 徐向前喘了一口气后,仿佛用尽了毕生的心力说道:"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徐小岩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说道:"我一定照做,报告给中央领导"。 在听完唯一的儿子徐小岩答复后,徐向前元帅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徐向前元帅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不胫而走,很多中央领导和昔日老战友纷纷来到徐家,表达哀思,送徐老将军最后一程,并看徐向前元帅最后一眼。 此时徐小岩便将父亲临终前的吩咐转达给了中央领导,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央领导竟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并对他说道:"三个请求只能答应他最后一个,徐向前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开国元帅,他是后人的榜样,他的精神和功勋值得后人永远学习,我们要讲他的精神传下去"。 于是为了既能满足徐向前元帅逝世前的请求,又能让众人最后送别徐向前元帅一程,1990年11月1日,一场简单的"送别徐帅"的仪式在八宝山举行,然后在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徐小岩和其家人将徐向前元帅的骨灰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至此徐向前元帅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