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军战绩卓越,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国军屡屡战败,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选择带着他的军队撤往台湾,但即便如此,他仍拒绝放弃他的威权野心,依旧做着白日梦,蒋介石始终觉得,他带到台湾的百万军队就是他东山再起的希望,那么,蒋介石手里还剩下多少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又如何?他为何最终会失败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蒋介石的辉煌人生 1924年,孙中山先生建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就担任了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虽然这个校长的称号来得并不是那么的光彩,就连国父孙中山先生也一直不大看好蒋介石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但是最后,蒋介石却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向孙中山先生说明,他或许的确是有做领导人的风范 在他出任校长之后,黄埔军校确实出来了很多优秀的军官,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蒋介石在光环的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1928年北伐结束后,国民党部队数量已经相当庞大了,累计有84个军, 220万人左右,就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部队,这一时期的国军数量虽多,但质量很差,在蒋介石任职后不久,他就开始任人唯亲,在黄埔军校里,他便开始培养自己的亲戚 在黄埔军校里面,有几种人一定会受到蒋介石的重用,第一种是和蒋介石一样都来自浙江的老乡,第二种则是从保定军事学院里面出来的人,第三种是曾经去日本留学的人,只要身上有这三种特质,蒋介石就愿意和他们成为关系极好的朋友 后来抗战正式爆发,国共两党通力协作,国军数量也是不断增多,在七七事变前,国民党军队约170万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军人数逐渐减少,因为吃空饷的情况非常严重,有时候甚至能达到实际战斗人数仅有编制一半的情况属实骇人听闻 虽然在解放战争中有很多战役都意义非凡,但是真正使得国军数量暴跌,国共两党分出胜负的,还得是著名的三大战役 1948年9月爆发的辽沈战役,经过52天的战斗,东北地区的国民党主力部队要么被我军彻底歼灭,要么主动起义被迫投降,这一战之后,国军的总兵力逐渐下降,而解放军总兵力上升到了300万人,随后不久,淮海和平津战役陆续展开,在这场战争中是我军人数牺牲最多,但也是摧毁敌人数量最多,具有最大政治影响力,并且最复杂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连同其他部队共55万多人,也正是这一战,彻底打掉了蒋介石的亲信,毛主席也曾表示,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而在进行淮海战役的同时,平津战役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作为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持续了64天,消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和平解放了北平,除了三大战役之后,再加上其它战役的攻势,最后以共歼灭国军231万余人,从而动摇了国民党对大陆的统治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开始好几年了,当时,每当人民不满或抱怨时,蒋介石都会适当地使用他的政治手段,命令他的特工逮捕并折磨他们,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让蒋介石在短时间内名声尽失,随着国民党经济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我们党,此时的蒋介石也是万分的紧张 到了1949年,随着我军的迅速壮大,蒋介石开始担忧起。在得到前线不断战败的情报传来时,蒋介石便提前想到了撤退的路线儿,他把这个撤退的地点就选在了台湾,因为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个海峡,而且地形也是易守难攻,只要大陆的军队过去,那么就可以被他一网打尽 此时的蒋介石虽然是胸有成竹,但心里不免还是有一丝担心,毕竟当时我军的实力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的壮大,再加上蒋介石并不得民心,所以在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之前,提前将自己的心腹陈诚派到了台湾,帮助他来进行打理事务,但是陈诚并没有得到当地百姓的喜欢,更重要的是,当地还流传着许多不利于国军的留言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搭乘中美号专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到达目的地1800公里外的台湾岛,然而,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际,除了大量掠夺黄金白和珍贵国宝之外,还带去了一定数量的国民党军队,用以维持他在台湾的统治和支撑他反攻大陆的幻想 而蒋介石当时带着战败的国民党部队回到台湾时,他依然还拥有着60万的部队,并且国民党的海军数量还有三万五千余人,由国民党海军总司令归佣金控制,各类舰船大约有50艘,空军方面共有8.5万人,由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部司令周至柔率领空军装,这方面有各种类型的飞机400多架,如果再加上当地的百姓充当兵源,蒋介石依然有非常多的部队 那么回到台湾的蒋介石手里拥有着上百万的军队,听到这个数字,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如果真的有百万军队的话,蒋介石怎么会在短时间内被我党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败退台湾呢? 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在到达台湾后,蒋介石就开始进行当地的治理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依然和之前一样,将一些反对自己的老百姓进行抓捕,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1950年8月5日,蒋介石成立的中央重建委员会通过了中央重建委员会的计划,确定了建设新国家的总体目标,消除派系意见,消除官僚作风,进行军事和政治改革,通过这次改革确实恢复了国民党的秩序,也进一步加强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 蒋介石认为这些将领的存在阻挡了国军的发展,而这些将领也非常的气愤,他们没有想到蒋介石竟然敢在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行为,一部分将领在这个时候都对蒋介石感到非常的不满,但是他们又不能把蒋介石如何,只能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推脱不把手中的军权交出去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交出手里的兵权,那么面对他们的肯定就是慢慢地衰落。他们手里都执掌着几十万的大军,根本不希望轻易地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在这些将领们迟迟不交军权的情况下,蒋介石就开始将自己亲近的人安插在军队中,不断的再挑这些将领们的麻烦。最终直到在受到生命的威胁时,这些将领们迫不得已只能将兵权交了出来 后来,蒋介石在拿到台湾的军事大权以后,立刻对军队做出了改革,他把原来的70多个师大幅缩减。这个做法明面上看起来保留了最精锐的部队,将那些害群之马全部剔除了,可实际上削减的大多都是将领级的人物。对于那些真正对军队有害的人,蒋介石根本没有动。之所以把这些将领赶出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希望把军队交到自己儿子蒋经国的手里 但是蒋经国并没有在军队里呆过多长时间,对于军队的治理,蒋经国也是一窍不通,此时的蒋介石只知道一味地将儿子安排在高位,却根本没有想到蒋经国有没有这个本事,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更大的麻烦 后来蒋介石的野心却并没有停下,他又盯上了一直在管理情报工作的毛人凤,在跟着蒋介石一起回到台湾以后,毛人凤一直是保密局的一把手。可此时的蒋介石却再次对毛人凤出手,和对军队出手的原因一样,依然是为了来扶持自己的儿子,也为了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得到重要情报 毛人凤此时也察觉到了蒋介石的心思,所以两人的关系也开始针锋相对,此时国民党相关部门内部变得更加风云莫测,在蒋介石的一系列操作下,国民党相关部门已经流失了大量的人才,而蒋介石不但没有发现他改革的这些弊端,反而还一再地把儿子蒋经国放到台湾政治的重要位置上 再说民生,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开始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它一共分为三部,第一是375元租金减免,工地改领让农民有土地所有权,这次土地改革使台湾农业达到战前的最高水平,也促进了台湾工业经济的发展,蒋介石对此事无比骄傲的自称这是一次合理且不留血的革命,然而在光鲜的表面下同样埋下了隐患。有一些失去了土地的地主离开了台湾,跑到了海外,给两岸的和平统一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这时的蒋介石已经完全地将台湾变成了自己家的东西,并没有考虑到它的改革会给台湾政局带来多大的危害,也更没有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感受,于是在他的掌控下,很多事情都被处理得乱七八糟,远远没有之前秩序井然的现象 直到蒋介石去世之前,他都一直坚持着自己原来的看法,可他的军队人数却是越来越少,原来的百万大军已经被他生生地弄没了,从这些事情中就可以看出蒋介石一直都在为自身而考虑,并没有真心实意的为了老百姓的生活而去谋幸福,所以蒋介石作为一个独裁统治者,始终脱离了民意,从而也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也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