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可能扭曲了真相,最大后果是对三年防控努力和成果的集体失忆
今天与一个两年多几乎不着家的医生朋友见面,谈起现在的疫情变化,他说你所了解的所有有关病毒的事情和事件,有多少是你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的!这句话把我问住了,因为除了参加过两次社区防疫志愿活动,还有按时核酸检测和查验双码,的确亲眼见过类似的事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与我是同样的感触,很多让人感慨良多甚至持续关注的事情,其实很多都是在网上频繁看到或者听说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见闻最多的画面和声音可能是一种虚假的氛围或者说是一种假象,是身陷于同一种声音营造起来的"信息茧房",以至于让一小部分人的喧嚣掩盖了大多数人的沉默!
你可以静心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三年来全国其实没有几个城市是长时间静默的,据我所知除了西北、东北和中原几个城市之外,其他地方并不存在长时间封控现象,即使有短暂封控也是很快就解除了,就连曾经处于疫情漩涡的上海,在大家的持续关注中也很快恢复进入防控常态。其他地方更没有上海那么严重,许多城市在清零状态下照样搞了很多大型会展活动,人们的心态远没有这两个月的焦虑。
我今年十月份曾去过一次浙江嘉兴,沿途经过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几个省市,路上虽然也有查验核酸,但也并没有那么紧张的气氛,人们做好防控的时候一样工作生活。当天到达后,团队几个人一起登记了当地的防控小程序,该查就查该验就验,虽然麻烦点但还算顺利,办完事情住了两天又回来,也只是让五天四检且不到公众聚集场所。尽管稍微有点别扭,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也全力配合,毕竟这不是自己方便不方便的事情,一趟流程下来也没耽误多少事。如果平时不外出,除了上班前后在小区或附近检测点花十几分钟核酸,生活基本也是正常的。
今年我也曾经历过短时间的居家观察,那是因为孩子所在的学校出现过一次密接,要求这个班级所有孩子和家长居家隔离观察一周时间。那几天时间,要和所在社区报备,不能到单位上班,不能去人员密集场所,不能参加亲朋聚会,同时还要定时核酸检测。结果一周之后,密接感染风险宣告解除,孩子继续去学校上课,我则恢复了三点一线的生活。那时候就在想,正是因为这种机制和措施,可以把有感染风险的人与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隔离开来,让其他绝大多数人远离病毒威胁。说起来,这可能是我经历的对于感染风险感受最深的一次,因为之前和之后就没有这样的近距离感受了!
再往前推一下,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疫情防控可以说是世界典范,国外很多地方风声鹤唳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正常的生活状态,很多人都为这种对比感到幸福和骄傲,都在为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欢欣鼓舞。很多城市还举办了不少世界级的展会,很多外国朋友都为中国城市的这种氛围感到惊奇和赞许。一位久居海外的同学回来后虽然经历了隔离阶段,但是出门聚会后直呼一切都值了,因为在故乡他感受到了踏实和安稳,让他可以没有那么多顾及和忧虑,直到不得不回去的时候还说尽快办理回国定居。这的确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但这几个月以来的气氛似乎一切都变了,特别是网上的氛围和方向整个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听到的都是各种怨言甚至咒骂,看到的也很多都是各种矛盾和纠纷。国家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构筑起来的病毒屏障,在一些人的眼里口里成了一种桎梏,似乎那些做法的目的不是针对病毒的而是针对自己的,殊不知正是这样构筑起来的屏障把病毒挡在你的切身环境之外,而且是在病毒最烈的时候!
曾经被高度颂扬的"大白"精神似乎也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轰然倒塌,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被一些人形容得一文不值甚至口诛笔伐。最近看到一段视频更是深感不解,就在一群穿着防护服的防疫人员根据最新要求撤离管控岗位的时候,背后一群人却在讥讽地喊着"都不牛了吧,都不装了吧,都下岗了吧"。防疫人员就在这样的唾沫星子里灰溜溜地离开了,没有送别,没有感谢,只有寒心和失望。而这段视频的点赞量确有几千个,或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我的确在好几个平台都看到了这个令人不解的瞬间!
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保障生活困难群体,包括给符合条件的人群发放救助金等,但也丝毫挡不住那些"宁可病死不能穷死"的节奏型话语。我也有几个朋友存在这样的困难和焦虑,但确实没有听到他们如此激烈的反馈和埋怨,因为他们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病毒的传播,而不是为阻滞传播采取的措施。一个国家,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民,怎么可能没事找事地搞出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怎么可能不惜以牺牲经济和民生为代价做这种受累不讨好的事情呢!
但是,这些声音的确又充斥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如真似假的内容猝不及防地灌输到我们的头脑,个体事件的传播风暴肆意渲染甚至以讹传讹,以虚拟的方式给人们铺展开一张张貌似真实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当你不能经常出门差旅,抱着手机时眼前和耳边都是这样的声音和画面,似乎自己所处的世界真的就一塌糊涂了!不用因此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因为每个人身陷其中都会产生同样的印象,理性思考在其面前也会不堪浸染!
而事实和真相却并不一定如此。因为相对来说,真正发出这些声音形成这些画面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而忙碌于石井街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的绝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网上发声,或者没有这样的习惯,起码没有说话就能让你听见的影响力。那么我们最常看到听到的声音都是谁在喧嚣呢,打开手机看看就明白,很多都是常年混迹于互联网且深谙其中之道的一些人。他们在用最凛冽最痛快最吸引眼球的话语和画面,制造着你身边听不到看不到的故事,长时间包裹着你围绕着你影响着你,所以你的世界就改变了,思绪也随之变化了,于是假象变为真相,住进了很多人的心里。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几个月来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反复,以及郑州富士康事件、个别地方核酸造假、防控人员与社区居民的矛盾等个体事件被反复爆炒,长时间占据互联网热榜前列,给人们营造了一层紧致而结实的信息空间,让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外部信息导致的思维扭转,环境与现实被割裂和分化。而它最大最深的后果就是人们对于三年以来整个防控努力和成果的集体失忆!
譬如郑州富士康的员工徒步回乡事件,全国类似的事情或者形成这种局面的也仅此一处,各种理所当然的共情和一边倒的舆论风向,直接引发对防疫措施和防控服务不到位的普遍质疑。请注意,这种质疑后来已经不仅是针对富士康也不仅是针对郑州,而是针对全面整体的防疫措施。特别是一批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大V、博士、学家等等,纷纷加入到传播鼓噪的阵营中来,让太多人凭借一根毛就想象到一头牛,而且乐此不彼!
再就是新近发生的乌鲁木齐等地的核酸造假问题,以及张珊珊、张核子核酸公司问题,直接把个别地方个别第三方机构的个体行为夸张为整体面上的问题。这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几乎每天都在冲击着人们的敏感神经,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核酸检测的大范围质疑和先入为主的揣测,最典型的就是有人掏出了那句名言"如果龙王卖雨伞,那么雨将永远不会停",矛头所向一看便知。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是偷换了概念,扭曲了事情的本质。此刻回头想想,在你的身边或者你亲人朋友的身边,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吗!
最近农村老家也经历了短暂的全镇静默,据说是因为出现了外来感染者,造成了不少的密接,所以保险起见暂时不让串门不让流动,村民每天一次核酸检测。村里的老人孩子比较多,开始还有些担心,但父亲在电话里说,全村人每天检测一次核酸,大伙说说笑笑之间就做完了四散回家,平时就在家里看电视,在院子里或者大门口溜达一下,最别扭的事情就是没法和老伙计凑在一起打牌了。他们对于这些措施并没有什么怨言,都知道这只是一时不便,是为了大伙的安全和更长久的安宁。但是他们大多数不太上网,更不会发出声音吸引眼球,自然网上也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而他们,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就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最后说一个可能让大家笑话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的身边甚至我认识的亲戚朋友里面,还没有一个真正确诊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我想电话采访一下都找不到认识的人。但是我的手机屏上,我的电脑网络上,却到处都是这样所谓的"小阳人"。这也让我不得不思考近几个月来的事情,到底是流言反映了真相,还是流言淹没了真相!
死刑犯干活吗?死刑犯干不干活?看您这话问的!死刑犯还干活?想想也知道,手铐脚镣的,死刑犯还怎么干活?!再者,死刑犯是要归西的人了,反正也蹦哒不了几天,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死刑犯爽上个九个月或者是
身为兰州人,你坐过时间最长的火车是去哪里的?路上怎样消磨时间?我做过时间最长的火车是去尼泊尔的时候,从济南坐到拉萨,中间在石家庄北短暂停留,然后一路到拉萨。你知道那是多久吗,整整两天两夜,四十八小时。拉萨下车,又是高反又是劳累,感觉自己轻飘飘
你们觉得哪里的彩礼最贵?谢邀。你们觉得哪里的彩礼最高?我的回答是我觉得我们这里的彩礼也是挺高的吧,有的十几万,还有的20多万,也有30多万的。至于那里的彩礼最高,我也没有实际调查过,有的地方还有七八十万1
退休老人拿着很高的退休金,还到处去打工,你怎么看?老人干了一辈子,颐养天年是正理,生活节奏慢下来,吃吃做做玩玩,捡拾年轻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兴趣爱好,填满生活空间,增加生活趣味,多好。可就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同事的父母,老俩退休多年
猪价一直下跌,玉米价格却是大涨,老百姓还适合继续养猪吗?养养继续养,养起自己吃,农民千万不要去买养猪场的猪肉肉,农民不养猪都去买养猪场的肉肉,肉肉就涨起三十几元钱1斤。对吧?肉肉涨价城里居民就得摸大钱钱买肉肉吃。农民不为他(她们想想,就
一般事业单位能出现45年工龄吗?你好,目前事业单位男性工作人员是60周岁退休,想要有45年工龄意味着15岁前参加工作,属于童工的范筹,违反目前的劳动政策,不能认定工龄。所以,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很难出现45年工龄
干一份不如意的工作,每天的心情都很压抑,吃力不讨好,是果断辞职还是将就混日子?在做决定之前,你得先分析一下吃力不讨好的原因吧。工作不如意,吃力不讨好,不一定是这份工作不适合你,你的工作方式也有问题。职场上很多人都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有的人成天忙忙碌碌就是不出
死刑犯在最后一夜,要求出监狱看家人怎么办?实话实说,这个问题很荒谬。监狱是国家机器,不会照顾个人情绪,进了监狱(看守所)任何个人情绪和想法与行为,都必须置于法律之下。死刑犯在最后一夜,要求出监狱去看家人,怎么可能呢?想都不
大家有在医院遇到过诡异的事情吗?诡异的事情在医院肯定少不了,因为医院死人是常有的事,因此,出现诡异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先说说我母亲住院期间发生的事,我母亲患胆结石住院,有二十多天吧,在住院十多天的一晚上,别人都
困难户的标准是什么?困难户的标准是什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为本省城乡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为户籍在本省的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的特殊护理消费品
借钱不还,采取什么方式最有效?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出现的案例太多了,可见如今的人很多都已经失去了彼此最基本的信任,往大了说就是诚信缺失。说实话,很多人借钱真正还不起的是少数,大多数还是有钱不愿意还,十有八九都是这